父母经常做这四件事,容易让孩子性格软弱!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作为父母,养育孩子,必不可少的就是操心,孩子小的时候担心他在外面被人欺负,孩子大了,希望他能少走弯路,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可是,有时候,教育孩子并不会一帆风顺,一旦用错了方式,就会酿成大错,尤其是在培养孩子的性格上,方式不对,很容易让孩子在性格上有缺陷,成为人人都能捏的“软柿子”。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父母经常做哪些事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软弱,希望能给家长朋友们一些帮助。
一、喜欢在人前贬低孩子
我发现现在还是有很多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还小,面子不重要,大人的面子比较重要,这些父母通常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可能还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孩子,或者是贬低孩子,殊不知,父母的这些话就像一把利刃,扎进了孩子的心里。
作家桐华就曾说过:“孩子在很多时候,比大人还要爱面子。因为世界很小,所以所有的小事都不小。”
孩子也是爱面子,需要面子的,要知道,父母的这些语言打击就像是一种“冷暴力”,伤孩子于无形,这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都是挥之不去的阴影。而且长期的语言打击会瓦解孩子的自尊,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之中,难以自拔。
二、不论对错,总让孩子先道歉
很多家长都特别执着于让孩子道歉,甚至还会威胁孩子道歉。但是对于知错或是表示歉意来说,说出“对不起”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虽说道歉确实能让别人更容易原谅自己的错误行为。但如果是让孩子被迫的道歉,那更多是敷衍和迁就,这样不仅不会缓解受伤害者的情绪,孩子也很难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久而久之,这种一味的退让和迁就就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软弱。
三、剥夺孩子的话语权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沟通越来越少。很多孩子和父母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看起亲密,实则陌生,双方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不是孩子没有跟父母沟通,只是孩子的大多数的想法说出来不被父母理解,有时候孩子想要的只是一句安慰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结果得到的是一顿说教,一盆冷水。
就是在这样的绝对压制下,孩子的话语权渐渐被剥夺,沉默成了孩子唯一能做的事。这就会让孩子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陷入被动,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
四、逼着孩子谦让
孩子们都聚在一起玩耍,难免会产生一些小矛盾,
比如,孩子们看中同一个零食、玩具、游戏等,很容易就发生了争夺。
每到这个时候,大人们总会拿着“孔融让梨”的故事现身说法,要求年长的孩子谦让年纪稍幼的孩子。因为在大人的眼中,这是孩子懂事的表现,可是在孩子眼中,这是大人在逼着他们就范。孩子的想法是很简单的,属于他的东西,他会尤为爱护,不想让别人抢走,家长老是让他们将自己的东西拱手让人,孩子的身心会受到伤害,而且一直谦让别人,孩子会逐渐失去自我,百依百顺,不敢和别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