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儿童暑期安全指南——防溺水篇
盛夏时节,酷暑难耐。水库、江河、海边、溪流等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清凉胜地,游泳、玩水、漂流等成为了孩子们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但由于孩子安全意识薄弱、家长监管不当等原因,导致溺水事故频发。
如何科学预防孩子溺水,是每位家长及孩子暑期的必修课。为更好的保障儿童暑期安全,加强儿童安全意识,天使君为大家梳理了一些“防溺水”知识,希望大家都能认真阅读,必要时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一、危险水域“九”远离
野外危险水域未知因素多,游泳者往往对所在水域情况并不了解,有些水域看似平静,但水下经常会有漩涡、暗流,容易发生意外。另外,野外人员稀少,一旦出现体力不支等意外情况,很难在第一时间被施救。并且,大部分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对危险处理毫无经验,一旦遇险容易手忙脚乱,难以自救。
因此,以下水域切忌让孩子靠近以及玩耍:
1.水库
2.水坑
3.池塘
4.河流
5.溪流
6.海边
7.深水潭
8.工地上的积水池
9.废弃的古井

二、防溺水“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三、防意外要“五”坚持
1.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2.坚持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3.坚持不要在水中喂孩子吃东西,避免被呛住;
4.坚持教育孩子不要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5.坚持教孩子学习游泳以及心肺复苏等技能。

四、溺水者“七”迹象
溺水者的黄金营救时间是事发30秒。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如何辨别儿童是否溺水?
牢记这7种迹象:
1.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2.溺水儿童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4.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溺水儿童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6.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7.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就要警醒。

五、警惕“离岸流”
离岸流又称回卷流、冲击流,是自海岸经波浪区向海中流动的一股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它流向海洋,并与海滩垂直,持续时间不长。但因为这种水流常可将游泳者带离岸边,又称为裂流。与因猛烈撞击而发出巨大声响的波浪不同,离岸流不会引起人的注意,直到人身陷其中才会发觉。

预防离岸流,牢记这4点:
1.在下水之前,首先看清海水浴场的警示牌,并亲自观察一下,海滨浴场的地形地貌、沙洲和缺口,因为缺口处是离岸流的多发区;
2.看海里有无狭窄而浑浊的条状水流,并避开该水流;
3.阴历初一或十五前后天文大潮期间,台风来临、风大浪高之时,最好不要下水游泳;
4.如果不慎被卷入离岸流中,或者感觉到小腿部有含泥沙的水流冲击,务必保持冷静节省体力,努力沿着平行于海岸的方向朝一侧游出。试图逆流而上想靠岸,只能越陷越深。如若无法从一侧游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直到流势明显减缓后,再向一侧努力游出,但一定要留足力气,大声呼救。

六、儿童溺水施救“六”方法
1.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3.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4.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5.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6.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温馨提示:暑假是儿童溺水事故高发期,希望家长都能增强对孩子的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教会孩子正确的防溺水知识和技巧,防止意外发生!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将在医学与慈善领域一如既往的助力儿童健康,与家长一同为儿童安全保驾护航。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