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十大精神二十人讲:文化自信自强

2023-06-18 23:57 作者:弓米弓米弓米  | 我要投稿

这次的标题里提到了自强。十九大以前,提出了四个自信(道路、制度、文化、理论);十九大以后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间节点上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节点在2050年,而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间节点是2035年,所以文化先行,且时间紧迫,需加快推进。

报告阐述了使命任务: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

目的和意义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文化前的5个定语(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对文化自信自强的一个基本性质和定位。一方面民族特色是底蕴,另一方面也是有历史的进步性,所以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第三方面,一定是反对封建迷信,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的、面向现代化的,最后,文化一定是为了满足大众的,所以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宣传上,顶天立地同时也要铺天盖地。

1、意识形态: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传播的方式方法在创新,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方面,覆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实现全年龄段覆盖,以前只有到图书馆看的学术文本,现在可以在新媒体上看到,点击量播放量都很高,效果显著。

2、广泛践行核心价值观:总书记非常重视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培育。第一粒纽扣,决定着未来中国价值观的走向。现在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崇尚中国传统文化(eg汉服),一是反映出了文化自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象棋、麻将)接纳多元文化的同时,也创造出新的文化。二是符合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互鉴,看到的是不同的民族生活方式。

3、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思想道德建设,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弘扬劳动、奋斗、奉献、创造、勤俭节约,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延伸。

4、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实质上是精神宣传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文化生产的源头做出担保,创作理念极其重要。(近两年的影视作品:人世间、山海情等口碑、播放双丰收,走向国外,流浪地球反响热烈。)走近实践、走向人民。也增强了文明的传播力。

5、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精神标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华文明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过去我们更多的是讲道理,讲理论,现在我们用看得见的事例讲好中国的故事,竖起中国形象(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解决了马达加斯加200多万人的贫困饥饿问题,马达加斯加将袁隆平水稻印在货币上以示感恩;屠呦呦教授解救了发展中国家几百万人的生命。)

二十大精神二十人讲:文化自信自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