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眼看手稿 | adidas adiZero Crazy Light 2

“登峰造极”的设计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看到文章开头的两张图片大家是不是以为今天的主角就是号称最轻篮球鞋的adiZero Crazy Light呢?但其实今天「铭眼看手稿」的主角是比它更轻的adiZero Crazy Light 2哦(后文均简称为Crazy Light 2)。
在开始手稿环节之前,小铭依旧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背景”知识,希望大家在观看手稿前耐心阅读,足够的知识储备是去认识一件事物的前提。
1
Crazy Lgiht 2的设计师是目前供职于安踏的Robbie Fuller,可能大家对他的名字不太熟悉,但他的作品:KT3以及那双刷爆全网的LA Runner老爹鞋以及今天的主角Crazy Light 2,你一定看过或听过。
作为曾在adidas旗下担任设计师的Robbie Fuller,他拥有着丰富的设计经验,他设计的鞋款以其外形独特的线条美感闻名,他的设计到底如何就让下面的手稿告诉你。


2
Crazy Light 2作为一款“打脸”产品,成功地夺走了上一代“9.8盎司”adiZero Crazy Light 1最轻篮球鞋的称号,作为一双主打轻量化的篮球鞋,Crazy Light 2的重量比上一代轻了约“0.3盎司”,1盎司≈28克,初中物理提到过一只苹果大约重200克,一只鸡蛋大约重50克,所以一只Crazy Light 2(9.5盎司≈266克)≈一只苹果+鸡蛋(建议兄弟们把“逻辑鬼才”打在评论区里),不得不说这双鞋是真蛮轻的。
麻雀虽轻五脏俱全,这双鞋上该有的科技配置一样不少,SPRINTWEB鞋面、SPRINTFRAME中底结构甚至还有Micoach Speed芯片的存在,它的外形也是相当耐看(帅得一*)。

3
“好鞋”也需要好的宣传方式,小铭在查阅资料时翻到了当年adidas为Crazy Light 2在中国台湾地区造势所用的广告,广告中是一位位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穿着配色各异的Crazy Light 2,且广告语也用上了该位名人与“快”相关的名言名句,最近几年中,小铭是没有见过哪个品牌有如此“趣味”的广告了(注意名人们穿的球衣和动作)。


下面是手稿部分!
1
“玩弄”三角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这一观念从小就被灌输进了我们的脑中,上面的两张手稿可以说是在鞋面堆满了三角形,左右手稿唯一的不同在于右边的手稿中标红了鞋面的某些部分,手稿中Robbie Fuller用线条塑造出了极具流线感的鞋形,可以说是“速度感”十足了



上面是三幅同一主题的手稿,三幅的右上角都是类似于显微镜下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三幅手稿的设计灵感与此有关。三幅手稿的区别之处在于鞋面结构与外底造型。前两幅手稿中鞋面造型均为两列形状相近的“类三角形”沿着鞋面上下均匀排列,第三幅手稿中鞋面上多了一条被小白块分开的红线,此外从后两幅手稿中最上方给出的鞋面俯视图来看,三幅手稿中鞋面内外侧结构是一致的。

外底造型方面,三幅手稿中外底纹路都被分割成了若干部分,设计思路与鞋面一致,不过在第一幅手稿中小铭发现外底最前接近脚趾部分红色区域有“EVA”的注释,可能在设计时Robbie Fuller动过“镂空外底”的念头吧。
如果外底的红色部分代表镂空,那么鞋面的红色部分是不是也是镂空呢?
“减轻”与“加强”
2

上面手稿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单词是“More”:更多的后跟稳定性、前掌支撑、外底切槽以及更多的外底稳定性,作为一双最轻篮球鞋,Robbie Fuller在追逐轻量化的同时,也未忽视篮球鞋的其他功能。
手稿中展现的中底结构与后跟稳定模块与上面提到的手稿中设计十分接近,只不过本部分手稿中外底的“Pivot Traction”主纹路是一圈圈的波浪纹,外底前掌与后掌均有镂空设计(实物中为切槽),中间注释“More Feedback”更多反馈的虚线是指Crazy Light 2搭载的Micoach Speed芯片,下方的虚线就不再是外底纹路了,而是指外底纹路的区域划分方式。


这部分手稿是围绕“Aero-Dynamic”空气动力学展开的,Crazy Light 2的轻质不仅体现在重量上,同样也体现在造型与设计上,手稿中展现的鞋身造型从正面来看有着明显“上窄下宽”的趋势,当空气从鞋身内外侧流经时这样的结构从设计上来说能减少风阻。
为了能与流线型的鞋身搭配,手稿中的中底造型也做出了相应调整,手稿右上方鞋前后视图中,外侧中底造型在视觉上呈三角形,流线感十足。手稿左下方部分的鞋身上有着形状各异的“三角形”,这里展现的是鞋面上“High Density”密集的透气网面。


上两部分手稿中真正涉及“减重”的设计并不多,Crazy Light 2减轻重量的主要方法还是靠着改良后的中底材料以及Robbie Fuller对篮球鞋上特有结构的巧妙组合,就比如我们下面要提到的SPRINTFRAME中底结构。
3
More and more

手稿中有上下两部分红色模块,上半部分是由后跟延伸到中底的稳定结构,似乎Robbie Fuller是想将后跟稳定结构与中底抗扭结构相结合,由这一整块红色部分充当鞋子的稳定结构;下半部分是鞋外侧的中底造型,红色的外侧中底在足弓处有一凹陷,同时后跟的中底有着向上延伸的部分,刚好能与后跟稳定结构契合。
单纯的“外部”设计不足以撑起一双旗舰篮球鞋设计,所以Crazy Light 2在做到轻量化的同时还增加了“智能”功能,手稿中蓝色的块状物体就是Micoach Speed芯片,功能类似于Hyperdunk 2012+上的芯片,孰优孰劣还是希望在评论区能有大神解答。





这部分手稿为我们展示了Crazy Light 2的中底剖视图,大家可以从第二幅手稿中的剖面线来判断鞋子是从哪里剖开的。
左边的剖视图中,中底由满是小眼的“EVA”发泡材料与“Comfort Construction”据小铭推测应该是硅胶鞋垫,因为Crazy Light 2发售时就附送了两副鞋垫,硅胶鞋垫是真的舒服(DDDD),两侧的后跟还有看起来厚实的填充。
剖视图中为我们展现了MiCoach Speed芯片的具体位置:足弓内侧,此外从后跟稳定模块的颜色判断,容纳芯片的凹槽其实也是与后跟稳定模块一体的。



“我”有话说
Crazy Light 2是一双能让我“梦回巅峰”的轻质篮球鞋,当我高中时我能穿着它在球场飞驰,但它偏小缓震不足、依靠硅胶鞋垫、耐用性不佳等缺点,现在我也记得,Robbie Fuller在这双鞋的设计上很聪明地用好了“三角形”这一稳定元素,至少在视觉上没人会觉得它不稳,一体式的SPRINTFRAME中底结构与后跟中底稳定模块都体现了设计师的巧思。抛开设计,我认为结构的优化与材料的进步才是Crazy Light 2成为当时最轻篮球鞋的主要原因。
最后,小铭想以《李宁设计师的迁移:从自由到归属》一文的开头结束:“作为一个好的品牌设计师,应该为品牌和消费者服务,而不是纯粹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做。一个产品如果是设计导向,设计师又比较追求完美,就会把这个产品做得非常极致。有些时候,这种极致并不是消费者或用户所追求的。纯粹的设计导向,容易走向一个极端,让产品更艺术化,而不是商业化或市场化。”
登峰造极的设计必然不适合所有人。
📷 // adidas & Robbie Fuller & sole collector & Sneaker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