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昨日青空”——山下的小二楼(一) 丰富的文化生活

2021-03-13 22:59 作者:二营长的萨姆二  | 我要投稿

我出生在兰州远郊的一个小地方(真的很像兰汐),在十多年前,那个网络还不是很发达,电脑并不是人人家中必备,智能手机并不存在的年代,这个距离市中心近40公里的地方完全是另一个模样。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和城中的人们有着较大的不同。在这里,我度过了我目前三分之一的时光,我的童年、少年都在这里留下了轻轻地脚印。

学龄前的事情或已记不清,并且与其他人大抵相同。我们的故事,就从小学开始吧。从这个一切梦开始的地方,我收获了很多很多。我们的学校建在马泉山下,站在操场上便可以望见巍巍的高山。山上可以说是荒芜,只有稀疏的灌木,但却激发了人无限的想象力。校舍也不过是一栋淡绿色的小二楼,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它早已墙皮剥落。教室中没有什么多媒体设备,课桌早已布满划痕,记录着往届学生的故事。操场也并不是什么塑胶的,纯纯的土操场,一到春天便尘土飞扬。虽然它已有一些破旧,但却充满了记忆和沧桑感。之后我们虽然两迁校址,在外过度,但我想,还是拿他做这一段的标题吧。

一直以来,我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个令人痛恨的工科生的形象,完全不懂什么文艺。其实,在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十足的“文艺青(sao)年”。并且文化生活也是任何人必不可少的东西,那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吧。

大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在504这个神奇的地方,那群能造出原子弹的工科大学霸们个顶个的文艺。比如说吧,厂里的总工程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的大佬,就像《无问西东》里的陈鹏,核物理的专家,但同时也是一位中国画的高手,尤其擅长画鲤鱼;还有车间的老书记,也一样,黄山松画的贼赞。你说总师、书记都这么文艺了,厂里其他人也必定“技术宅”不起来啊。每次逢年过节,俱乐部里都会搞一个书画摄影展,总师、书记的作品也必定列在其中,而且每年都不重样。摄影那就更厉害了,除了拍一拍特别美的东西,还有搞怪,比如《谁的手套》(一只小狗不知叼着谁的手套),可谓抓拍大神啊。美术都这么强了,音乐也不能落下啊,一到十一、七一,大合唱也是少不了的,每次必定一个月前开练,于是乎他们的训练场地就成了我们免费听歌的地方。什么“红日照亮戈壁荒原啊,祖国不会忘记啊”构造出了我对军工人最初的映像。每年的九月,总会有一周的艺术节叫“金秋畅想”,各个单位轮番登场,包括我们小学也要去的。望远镜里看着自己的同学如此的大佬,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其实,关于厂里的文化活动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不是重点嘛。

我们学校除了一如既往的抓语数英三大主课外,像英体美抓的也挺严(有期末考试的)。这里着重讲讲音乐课。从小学一年级,音乐课绝对就不是鉴赏课听听完了了事。你不仅要学会识谱,还得会唱(管你五音全不全)。每节课学的东西在下课前必须向同学和老师展示,也就是众人面前高歌一曲或是尬舞一段,最后计入平时成绩。记得我的兄弟G同学一言不合就拿起黑板擦当麦,唱的咋样不说,但绝对入戏啊;以及我同桌Y同学因为记不住歌词被老师多次提到办公室去加练(被音乐老师给提了啊)。对学生的要求高,老师自然更敬业。我们L老师除了和他爱人都教音乐外(他俩都教过我们),还在广场组建了一个老年合唱团,经常能见到老师拉着手风琴,领着一帮老头老太太唱《天路》。

刚刚提到的L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大佬,我们学校一切的艺术相关的活动基本都是他负责。几乎所有小学为了烘托运动会等活动的气氛,都会去组织一个鼓号队,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几乎在放学的时候,都能看到扛着号的队员。号队由我们的老师负责的。整个队伍主要由05级和06级学生组成,男生负责号队,剩下的指挥、小鼓、大鼓和镲由女生负责,所以总的来说,这个男女比例确实会让不少工科院校的同志们羡慕不已,嘿嘿。相比其他项目,号队是绝对土豪的。我们每人配有两只号,一只用于训练,自己拿着;另一只用于表演,放在仓库,活动之前下发。其他的,都是基本的无实物模拟训练。于是就能看到,男生们天天扛着号,动不动乱吹一气;女生们以筷子为锤,以花园台子为鼓,用“jia jia jia”的敲击声来模拟咚咚声(这才是真正的“土锤”啊)。

如果只是说这些训练的事,那么鼓号队完全可以不用提及。主要还是一些有趣的人和事才使得这段经历有意义。提起这段经历,就不能不提Mary。实际上,Mary是一个小伙子,但至于他为什么用这个做自己的英文名,那是他中文名的音译,我们语文老师脑袋一拍就给他翻译了。这小伙可谓是为了训练连嘴皮都不要了,长时间的吹号嘴皮都破了,结着厚厚一层疤,看起来挺吓人的(要不是知道他是去吹号了,鬼知道他干嘛了,反正我觉得像咬的,手动滑稽)。队里发了新的服装,带一个黄色的披风,虽然现在看起来丑到爆,不过当年还是觉得非常帅气的。我们都觉得那玩意像蝙蝠侠,各种装酷,不过Mary认为披风是个不错的裙子,草裙舞就开始了……

那年,穿越火线是最火的游戏,于是我们很多人就拿号当枪来瞄,作为军迷的中二属性这种行为也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但是L1学弟就皮得很,我严重怀疑这哥们是不是AK-47A玩多了,拿号当练习刺杀课……小学乃至中学的男生们都喜欢拿“千年杀”来整蛊人,这哥们就是拿号来搞的,按他的话说:“哈哈哈,XXX又被我给黄金爆屁了!”可我始终搞不懂他为啥要用号嘴来捅,而且他还能神态自若的吹号,其中的原因咱既不知道,也不敢问啊……据传言,L1学弟和Z学妹,咳咳咳。反正都写到我家门口的电杆上了,为了diss他一下,L2学弟当着我的面随口就拿古诗编出来《LZ辞》(在此不是要刻意泄露两位同学的姓氏的),让L1学弟瞬间无地自容。这种事在06级里简直是,某次在图书馆借了本书,里面发现了一张小纸片,应该是前人拿来当书签的。纸上记载了某人上课与某人传的闲话,深刻讨论了G学弟与C学妹以及W学妹的风流往事……

队号的谱子很简单,只有区区数节,练来来去大家都烦了。不知道是哪位大神发现了《婚礼进行曲》可以用队号搞定,于是经不住越来越多的人的怂恿,大家一起对着鼓队的姑娘们吹了起来,撩没撩到我就不知道了,反正老师的一顿批是免不了的。

最近看了火遍全网的厦门六中合唱团(高老师一路走好),我想起了小学参加过的合唱团。那年没有B站、抖音的自媒体,我觉的要是有小火一把是没问题的。合唱团是临时组建的,也就是在一群业余的学生中选出一些有音乐细胞的人,所以说鼓号队和合唱团基本是一拨人。在L老师和S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很快学会了《西湖春晓》,训练是每天都在进行,L老师负责手风琴伴奏,S老师负责指挥。L老师的手风琴绝对是没得说的,那种气突苏的风格简直是非常nice了。

由于和鼓号队基本是一拨人,那么平时的操作就……我们的演出服是最值得吐槽的,因为男生的裤子使用类似赛璐玢或是糖果纸那种材料制作的,极其的脆弱。依稀记得W1同学一口气就扯了两条,其他人虽然没有W1同学如此“大截面积”的体型,但是各种扯坏是绝对的。正式演出那天,我们都在台上认真的唱着歌,我发现前面一哥们的臀部有一块布料在迎风飘扬,说时迟那时快,我旁边一小伙眼疾手快直接扯掉,随着一个洞的形成,那声刺啦也成了合唱中的伴奏。

登台演出是必然要化妆的,然而一群小伙子化了浓妆那是一幅多么辣眼睛的画面。H同学在打了粉底后,煞白的脸色配上尖尖的虎牙,我只想说:“英叔你在哪?”班上有一部分同学是没有参加合唱团的,正式演出那天他们被停了课,在教室上自习。当我们闪现在教室时,空气瞬间变得焦灼起来。G同学扑通一声跪倒在我面前:“大哥,我求你赶紧走吧,别在这恶心我们了!”Y同学一脸风趣的说:“看了你们这个样子,我打算三年不娶!(不过三年之内你娶的了吗)”

人们对于小孩子的理解都是纯真什么的,然而那时候我们有些同学(毕竟和鼓号队基本是一拨人)可谓是“轻车熟路”,从上文中就可以看出。因为演出前需要更换“塑料服”,有人传言更衣室只有一间,所有人一起……于是这些人就开始研究如何坑害同学制造混乱从而起到掩护作用并且快速在女同学面前搞定换装(手段过于残忍,过于H,此处忽略不计)。这还没完,通过此事他们还传(Y)言(Y)经常在庆祝活动上担任主持人(这种事通常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C同学和W2同学一起换过衣服……

以上事件均为真实,如有雷同习惯了就好。文中出现的人物均真实存在,但请不要对号入座,这篇文章对事不对人。不过就算对上也没事,反正他们也打不到我,哈哈。


我的“昨日青空”——山下的小二楼(一) 丰富的文化生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