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向观众传递更深邃的对美的理解——《龙猫官方设定集》发售!

2022-01-21 18:02 作者:名作之壁吧  | 我要投稿


《龙猫官方艺术设定集》发售!

本文作者:TOTOLO


念小学的小月和四岁的妹妹小梅,在妈妈住院期间,跟着爸爸搬到郊外的一间旧屋子居住,在那个被人戏称为“鬼屋”的新家里,她们的生活有了许多有趣的新发现,包括传说中的龙猫……

有一天,思念妈妈的小梅决定去医院探望她,却在途中迷路了,大龙猫会出现帮助小月找回小梅吗?

 

为您献上被我们遗忘的故事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每一年都有几十万人,从乡村小镇来到各大城市圈,从农村生活进入城市生活——我们国家当下也处在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1975年前后,日本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基本结束,而到《龙猫》创作起始的1986年,大部分自乡村到城市的人已经在城市居住了十余年甚至更久,他们渐渐忘却了曾经的农村生活,而他们的孩子——出生、成长于城市的一代——对农村生活更是感到陌生。大都市中的快节奏、原子化生活令“大人们”喘不过气来,长久以来支撑我们文化、生活的事物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的下一代只能从电视、电脑、书籍和动物园中感受自然,这样好吗?

而在日本动画业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动画更多着眼于科幻题材,宇宙飞船、巨大机器人、宏大战争……宫崎骏监督被广大观众熟知的开始,也是他在1984年制作的科幻题材作品《风之谷》。科幻故事固然迷人,但是随着日本动画群体的扩大、改变,观众、制作者也在期望着不同题材的精良动画作品出现。

《龙猫》这部作品的出发点与立足点,正是由此而来。“一部让观众看完之后,可以怀着欢喜、轻快的心情返回家门的电影。让情侣会更加珍惜彼此、父母会深有所感地回想起童年时光、孩子们会因为想看龙猫而开始走进神社里探险或是尝试爬树。我想制作这样的一部电影。”,抱着这样的想法,《龙猫》在众人的努力下诞生了。

 

“龙猫”的渊源

1971年尼克松访华,国际形势出现重大转变,1972年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并很快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作为中日交流的“先锋”与“使者”,大熊猫“康康”、“兰兰”翻阅大海来到了日本,引起日本国内的“熊猫热潮”。而在这一“熊猫浪潮”之下,就诞生了经典动画作品——《熊猫家族》。这部作品的主要工作人员,正是日后被我们所熟知的,被称为“吉卜力两大巨匠”的宫崎骏、高畑勋。大熊猫在《熊猫家族》里成为了女主角“米米”的监护人,无所不能、善解人意、温柔善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龙猫》中的“大龙猫”的形象,正是在《熊猫家族》的大熊猫形象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得到的。

1972年日本动画的制作水准相对有限,而《熊猫家族》的故事与大熊猫的角色设计也相对简单。1976年,宫崎骏在制作《三千里寻母记》的同时,绘制了一些概念草图,《龙猫》故事的角色形象、场景设计渐渐成型。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点子,积累脑中的影像,在实践中反复思考如何用动画载体表现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动画人的素养。从1972年的《熊猫家族》到1986年,随着动画制作技术与制作人员水平的进步,宫崎骏本人对故事、角色形象的理解的积累、加深、细化,“龙猫”形象与《龙猫》作品的巨大成功可以说是必然。

《熊猫家族》

在真实、壮丽、细致的自然景观之中,出现这样的非常抽象、奇异、可爱的生物,而这样的生物既有和其巨大身躯相配的强大力量,却有着大树一样沉稳、安静与憨厚。“龙猫”是一个理想化的生物,也是理想化的大自然的代表。我们喜欢有趣的生物,也对大自然抱有特殊的期望,我们希望能从大自然里得到治愈与能量,我们希望大自然能够善待在山林中玩耍的孩子——我们希望一切的事物都能善待年轻的生命。因此,“龙猫”的形象才广受观众喜爱,在播出三十年以上的当下依然如此。

 

动画的力量

“在描绘纯粹的情操、坚毅而朴质的意念时,动画竟是如此的撼动人心,丝毫不逊于其他类型的作品。”

亲爱的读者,也许你是一位动画从业者、爱好者,对二维动画有自己的理解看法;也许你是一位年轻的家长,听着自己的孩子和你大吹特吹“日本动画的伟大”而完全不知所云;也许你是很年轻的朋友,对动画有着看似无穷的热情和期望……欣赏日本动画并没有那么困难,也许我们不能非常准确的描述,但相信每一位读者都有感受到“美”的能力——这也是本书出版的目的。

《龙猫》在宫崎骏监督的作品中,仅限于华语圈的讨论而言,似乎不如《幽灵公主》、《千与千寻》、《风之谷》那么丰富、精彩而有代表性。然而,《龙猫》其实是非常典型的能说明宫崎骏作品特点、魅力的作品。

毫无疑问,《龙猫》是背景美术的盛宴,是男鹿和雄为代表的制作人员的胜利。《龙猫》这部作品的重大使命之一,就是为观众展现瑰丽、细腻的自然景观,展现一个美好的乡间环境,展现小月、小梅的有趣的新家。不是脏兮兮、潮湿、尽是泥巴与灰尘的地方,而是令每个人都想去居住的地方。家、大树、溪流、农田……不仅仅是展现这些景观在一个角度的美,更是为观众展现了这些景观在日间、黄昏、夜晚、雨天的丰富、全面的面貌。

动画不需要“还原”事物,动画需要的是表现人对事物的“感受”。如果太过于抽象、奇异,那么自然失去了真实性与说服力;如果太过于复杂、朴素,则会丢失动画载体本身的力量。《龙猫》对“乡村景色”的表现,可以说就是取得绝妙平衡的大杰作。土壤往往是灰色、黄色的,这样的土壤在动画里会看上去脏脏的也很无趣,所以在《龙猫》中就变成了红色。一个长满青苔的树洞往往是潮湿、闷热、阴暗的,但《龙猫》里长满青苔的树洞却显得清新而充满阳光。就是这一点一滴的汇集,逐渐呈现出了一个有说服力但是美丽的多的乡村景色。《龙猫》故事并没有专门和大家强调“这是风景片”,但是随着两位小朋友充满活力的脚步,我们自然而然就完成了“欣赏乡村风光”的过程,对乡村生活有了没有由头的向往乃至于幻想。 而在这个有趣舞台之中来回奔走、活跃,就能够填充足够多的有趣的影片内容。

其实这正是宫崎骏作品的一个有趣的特点,也是动画本身得天独厚的优势。相对于耗资巨大的真人幻想电影来讲,动画建立一个幻想中的世界相对来讲要简单一些。大量的篇幅巨大的“宇宙战争”的日本动画如果要拍成真人电影,那该要耗费多大的资源呢?动画能够搭建一个统一、协调、奇异的舞台,并请来出与之相称的、没有破绽的“演员”。这一点在《千与千寻》上表现的可能更为明显,实际上《龙猫》也是这样方针下的产物,只不过舞台显得没有那么的奇特,各个元素之间结合的更加紧密、自然罢了。

宫崎骏在日本动画监督之中,也是非常擅长设计场景的。他直接绘制出各种详尽的场景设计稿,非常明确地指导后续制作人员进行细化。对于影像作品创作中的说明来讲,“画出来”总是比“说出来”直观、准确,而越准确的指示越有利于整体的高水准发挥。本书为大家展示了相当丰富的制作资料的内容,从宫崎骏自己的印象图、分镜稿,到背景美术的成品,以至于最终的成片,大家能够清晰地看到动画人是如何“赋予妄想以有型”的。

除去背景美术之外,在画面上下的功夫还有很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数码技术在动画中的应用还非常局限,相当多的看上去不起眼的画面效果的实现都相当复杂而且需要想象力。比方说,“雨”的表现。“雨”分为很多种,从雨量的大小上就可以简单分为暴雨、大雨、小雨和绵绵细雨,以常规的赛璐璐时期表现“雨”的方法——在赛璐璐片上划痕——很难表现的这么细腻,那么怎么做才好呢?制作人员采取了碳转印、特殊摄影的技法,在《龙猫》中做出了相当精彩的工作。基本上,影视作品中一切吸引人的元素都蕴藏着观众难以想象的努力和付出,这方面的很多细节,本书中还有丰富的介绍。

轻快、利落的动作,统一与个性的把握,真实与夸张的平衡,这就是宫崎骏的动画理念。宫崎骏的动画不一定是最炫酷、最难、最新潮的,但综合水准一定是非常出色的。宫崎骏动画的一切,作画、分镜、演出、背景美术、配乐……你看得时候可能不会太在意它,但是当你细细品味的时候你会发现水平都无可挑剔。小时候你觉得这只是一个看上去有些温馨、感动的故事,而若干年之后再看你会发现角色的奔跑、飞行,树木的生长,在每一张画面之间的悦动、变幻,真的是太美了。而动画的美,动画的力量,正是张与张之间的顿挫、变幻。如果你喜欢动画,喜欢日本动画,那么你终能体会到宫崎骏动画的美。如果你真的喜爱、理解宫崎骏动画,那么你最终也能体会到日本动画、动画的美。

 

对孩子的温柔

我们生活在一个辛苦的世界中,但我们从来不介意为孩子们编织一个美好的梦,从来不介意给孩子们最好的祝福与呵护。在《龙猫》的各个情节的设置上,就充分体现了宫崎骏对孩子的温柔与祝福。

我们都知道,现实中这个年纪的小朋友都是很“烦人”的,他们活力无限又充满好奇心,不知忍耐又情感丰富,变脸比变天还快——而这也是他们可爱的地方。本书中的访谈很好地表现了宫崎骏对小孩子心态的理解,他知道小孩子在搬家的时候又吵又闹,所以他才能设计出既热闹又有趣的“新家探险”;他知道小孩子在听到“台风警报”之后的心态,所以才能设计出台风天时小朋友有趣反应的情节。动画并不需要遵循现实,但是动画要从各个方面汲取养料,最终才能抽象、简化出有趣的情节内容。经历丰富的体验,善于观察,抓住事物的关键魅力点,能够选择最好的方式来表现,这也许是动画人最重要的天赋,而宫崎骏在这方面毫无疑问就是天才。

宫崎骏对小孩子的祝福、保护,则是潜移默化的出现在作品中的。“龙猫”的原型,《熊猫家族》里的“熊猫爸爸”是直接照顾主角的监护人,这样的设计些许有些简单,对小孩子的关照显得有些直白而私人。而“龙猫”则完全不同,其一,它被设定为“森林之主,是森林的代表,是小月、小梅闯入了它的生活,而它向遇到困难的小朋友伸出了援手——那么想必它也会帮助其他在森林中遇到困难的小朋友。其二,不同于能直接说话的“熊猫爸爸”,“龙猫”是没有和小朋友们直接说话的,这让它保持着微妙的距离感与神秘感,因此会显得更加深沉、稳重——就像大树一样。

另外,在这里想向读者特别指出的是,《龙猫》之中“小月与龙猫雨中在巴士站相遇”的情节,实际上大概率来自“宫崎骏与高畑勋的初遇”——“黄昏时的公交车站,我在等前往练马的公交。雨水蔓延的路边,一个青年向我靠近”。高畑勋是宫崎骏的同事、伙伴、密友,在两人相遇五十余年之后,宫崎骏依然很清楚地记得这一刻。小月和龙猫的相遇,这个情节的内涵也正是如此——和一位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朋友相遇。

观察乡村生活和孩子内心,以此构建情节与体验;对孩子抱有最大善意与祝福,伴其成长。《龙猫》是一部由内到外的温馨、美好的故事,孩子们在片尾动画中和妈妈团圆,迎接她们的会是一天又一天的幸福生活。

希望各位读者能从本书中,获得更深的对《龙猫》这部作品的理解,获得更深的对宫崎骏这位创作者的理解,获得更深的对动画载体的理解,获得更深的对美的理解。


购买链接


向观众传递更深邃的对美的理解——《龙猫官方设定集》发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