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钝评奖|
第三届钝评雨评
尝试下报告式评论,好处是清晰,但会牺牲连贯性。
主要从主题,设定,情节,人物和语言五个角度评论,评论的依据是社会普遍道德,合理逻辑和我的偏好。
剖析不是为了重现整体,而是作为分析和理解的工具。写出解剖是为读者提供共同理解评论的基础。写成“条条框框”是为了横向对比,便捷地呈现信息的异同,也是为了梳理我脑中的印象。
综合感受/印象和次要条款/细则写在最后。印象主要是我认为的文章关键的败笔或亮点。细则是我看文时阶段性的感受,也就是不可还原成整篇文章的解剖。正式写评时主要靠印象回忆。
评论中的指称用文章而不是作者,是避免把文章的价值观“元”到作者身上,就文章讲文章,不套元叙述的模子,把文章感情出处归咎于作者,忽视文章本身。
评论目前自知的缺点。我倾向于故事合理的延展性,容易忽视向标杆靠拢的凝聚性。因此我不会第一时间反感用太多篇幅打掩护的表演,只要存在让我觉得合理的故事体验,但实际上,杂枝需要修剪。Ps:以下两篇文章犯的都算是复杂错误,是开拓的勇者!
一张世界地图
一、概括
1.主题:无理的世界,改变吧!做不可能的事。主题即是设定集。
2.设定:与世界建立单向映射的触控屏地图随机分发到了一个小学生手中。
3.情节:混乱!混乱!好混乱的世界,啊!这……“祂说话了!”,世界可以涂改啊,那么,连接吧!囊括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但承载新型感情的设定文。氛围渲染很好。
4.人物:混乱npc等。似乎是未完成的群像文,但每个人物都为主题服务,因此是趋近。
5.语言:很流畅,不错的书面语。
二、印象。
设定很新,充满时代感,但不具备创造型设定的最核心的理性和稳定特点。流畅的故事令人眼前一亮。
上文概括的主题(设定)不太可能出现在经典刊物中,这不是因为落后时代,而是缺乏理性和稳定性。它是一种很“新”的感情,少年时期没有经历过信息轰炸的上代人没机会感受它。
为何说非理性和不稳定呢?客观上正确的面对困难的方法是摆出观点,提出对策,但浓缩本文的情节,只能凝聚出一种洞察式的态度,且这种态度是摆的。“是啊,世界在变化,我也有个点子,看看会怎样吧”。这和10年代QQ空间伤感点赞段子的距离就差作者一杆流畅的笔了。
很多人理智得平衡着毁灭的可能,这是好文章超越并演绎日常想法的基点,而非终点。这种很新的东西,能够说明文章思路清奇但缺乏经验。
三、细则
01情节转折尖锐。引出重大事件“一朵云”的时候非常突兀,不知道有什么作用,前文铺垫让人期待,作者此时需要弥补伏笔和对应之间的鸿沟,而鸿沟就像悬在头顶的一笔债。“我知道这很重要,说了就是很重要。”
02设定无确定含义。小学生眼里的63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小片段控制在伦理的角度,写得入木三分。但主题的解释,与各的联系还是薄弱了。最关键的是,人类到底是如何思考这件事的。
03设定无对应含义。云层到底代表什么,现在还没有任何可靠依据。它很奇怪,文章到了一半故事没有任何推进,人物态度没有任何变化,我仿佛在看奇观报道。
04情节单调。视角从一个npc转到了另一个学生npc。一系列氛围渲染只能得出在烘托混乱氛围的结论。另一个角度也能说作者专注了他的主题,所有情节都围绕主题展开,所以我觉得主题是本文最大的痛点。
05主旨有娱乐嫌疑。摆出来一个有趣的假设,我称之为演绎式奇观文。啊我想看看人类在莫名未知事件的集体恐慌表现呀!没有多少思考深度,倒是有以恶趣味为名的娱乐精神。奇观文适合出现在酒馆。
06逻辑不能构成闭环,科学上无法解释。这是一篇技术涌现文,缺乏必要的底层解释,但融入了日常生活中。如我不知道外星人是什么,但他让世界映射到触控屏。操作触控屏,世界会出现时空上的变化。
科学上无法解释不是必要的,但主要看故事的重点是否在科学探索上,如果不是与日常融合贯通,给出一个合理解释即可。本文这点没有简单提及原因,略有瑕疵但无伤大雅,可作为提高项考虑。
07小情节衔接无价值变化,观众审美疲劳。小片段渲染拉高,但都成了背景,不构成能够承担价值变化的整体。从几个异常事件展开,但没有涉及人们对异常事件的尽力理解过程,也因为人对“奇点事件”思考理解过程的缺乏,于是在真相揭示时会让人感到突兀,因为没有人的想法参与。
08主题缺乏时代的超越性。虽然情节也不是必要的,但从审美美角度,文章(情节)表现主题已经决定了文章的基调。这篇文章的审美不符合时代的超越性。此外,人们可以尝试接受实验文学,是相信获得审美途径很多。
银河系轮盘赌
一、概括
1.主题:世界命运系于一张赌桌。主题即是描写设定集的特点。后文情节疲软,黯淡了揭示真相前的高光。
2.设定:意义进行夸张联系。“a是b”,银河系是装饰背景。与设计情节合而为一,但设定扭曲(详见细则03)。
3.情节:设计了失败的情节,但比一张地图情节设计弱,情感力度也撑不起整个文章好。谜题,发展,解谜,高潮。
开门见山交代背景,把故事重心焊在赌局之谜上。主角用不同方式,不停得赢,中间穿插选人方式为读者暗示“为什么主角是他”,相当吸睛。虽然选拔方式的特征完善,“看看谁最惨”这巧妙的标准似乎是未来科技能试探的。但文章解释的凄惨,不足以与与好运对应的凄惨类比(详见细则01)。截止到揭露真相部分,情节循序渐进吸引了我。文章把悬念拉在读者心尖上,讲的都是读者想看的内容——赌局之谜。
后期从揭露真相开始,云里雾里。
解密阶段,我缝合的理由是:“量子纠缠技术让主角和过去的时光逆行连接,从而用过去的霉运补齐现在的好运,这就是为什么他现在好运到逢赌必赢”。更逆天的是,“现在的结果还会影响过去。”利用读者格式塔心理,让扭曲的设定合而唯一,你是专业的。这佯装自然的扭曲联系让我沉默了(详见“细则03”)。
最后,主角陷入了文章的两难情节,这是最后的矛盾,文章已经尽力在描述了,但这本该冲上浪头。原因还是基本机制解释失败,后续打多少感情牌,看起来都是缝合怪。
但是不得不说,本文设计情节有冲突有结尾。
4.人物:主角尚可,配角是好工具人。
5.语言:流畅,好的书面语。
二、印象
多而杂的设定让本文成了奇美拉本身,情节表现也被设定缝合拖了后腿。同时本文语言流畅,情节叙述有一定水平,起承转合能够吸引人心。
从一个奇观出发创造一篇文章,这个方法经典而有趣,但设定杂糅不值得提倡。奇美拉只有被探讨的时候有意义,它的存在被视为诡异。
三、文章细则
01可延展设定探讨比较简单。关于最惨,心灵上的痛苦情有可原,但以心灵为基准,难以了解谁是最惨。如果世界上真的有最惨的人,人们也不会知道是谁,只知道生活中谁表达得最痛苦,这又是一个新的冲突。车祸以后的事让他日夜痛苦了,他在社会上不断失去了什么他出去做手术了。他失去女儿了。世界上也可以存在富裕悠闲而痛苦的人,他的心灵磨难比此人更甚。
02核心设定杂糅。解释似乎自圆其说,但更多是用读者的脑补去美化磕绊的理由,几个究极设定信手拈来,组合成扭曲到瞠目结舌奇美拉。该设定作为故事的核心,但作者的情节驾驭能力掩盖了它的突兀。如果它被当成最终作品被认可了,我觉得可以说是审美能力的落幕,但可能是故事和猎奇的狂欢。
一开始,文章也许只想诠释一场奇异的赌局,后来发现最后揭秘时发现逻辑浓度不足,会让情绪无法上扬。最倒霉的人……欸,先说明他是最倒霉的,要和时间有关(设定一说明最倒霉的人,设定二和时间联系,这样最惨对应最幸运,就一定赢),欸,为什么还要时间,时间可以和动机绑定,得再来个动机,还和主角最惨有关(设定二关于时间倒流,世界闭环)。好,设定解释完了,还环环相扣。读着真的有阅读体验吗?Doge.jpg
一个漏洞的填补需要更多的漏洞。我印象中看过脑洞风暴文,但那篇文章的核心设定从头到尾没有没有缝合,只有一个,对这句话的解释和演绎,将整篇文章演绎得波澜起伏。不缝合,具体到这篇文章,就相当于只先讲一个设定,比如谁是最倒霉的人,这部分是成功的,但不和时间联系,因为这部分也是人为创造的概念,不是验证事实。量子纠缠是熟悉的,但纠缠的特点改改就是创造了。至于后续是否能引出另一个设定,那就看作者的驾驭矛盾的功力,我缺乏经验,但非常反对设定绑在一起大锅炖,会让我察觉这是作者手忙脚乱的野望。如果是莱姆的《未来学大会》,那另说,那时文章都由设定构成,设定的扭结就是作者为了表达荒诞精心烹饪的菜肴。
03情节部分大体上没什么可以指摘的,人物的冲突在赌局落幕时到达小峰值,文章还想把最高峰值落到人物最终的选择上,这将交织出一篇奇艺人物图像,但上述解释不能让读者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