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理论-货币二因素》
作者:我自己(严禁转载)
时间:2023年8月3日
商品有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货币作为特殊商品,除其自身的五大职能以外,也存在其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也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过这里要具体说明一下,不同的货币特点。
在金银实物货币时代,金银货币的价值,由生产这些货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开采一定量金矿和银矿,以获得金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假定开采1斤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周,那么其蕴含的价值量,即为1周的同等强度劳动时间。与此同时,假定1个小面积的农村土房,从自行搜集原材料到盖完可以入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是1周,且两者的劳动强度相同或相近。
那么,1斤金就可以与1个小面积的农村土房去进行交换。
显然,现实中的情况是,1斤金可以=N个农村土房,而不是仅能换取1个。这就是因为金银执行了货币的职能,尤其是其中的价值尺度职能,而不是单纯作为商品本身。
简言之,金如果不作为货币,而是单纯作为商品本身,其价值只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已,会相对低很多。这时候,它的使用价值,也就只有作为这种金属本身的特点去使用。
而当金作为货币之后,其价值本身并不会有太大改变(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但却可以在市场上,交换到更高价值的商品。这就是因为金的一种使用价值在发挥作用,这种使用价值——就是货币。
于是,金这种商品的特点就全都出来了。
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果只是按照价值在市场上交换,金无法达到现有的,这种与其他事物交换的比例。
在使用价值方面,金成为货币后,就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是作为金这种物质本身的使用价值,二是作为货币的使用价值。并且正是这种作为货币的使用价值,才让金可以在市场上换取到更高价值的其他商品。
可见,当一种商品成为货币后,当它使用作为货币的这种使用价值,在市场上流通时,它便不再以自身的价值,作为一个交换标准,而是以社会实际的物质财富,与这种货币的比例去交换。
或者更进一步来说,当一种商品成为货币后,就是以流通货币需求量,与实际流通货币量的比例,决定其在社会上的购买力,而不是价值本身。
因此,当某种商品成为货币之后,它就与别的商品割裂开来,只有它可以按照价值之外的因素,在市场上交换。而市场上的商品总价格一定,并且都按照价值去交换,那么货币持有者,就要比商品持有者更加占据优势。
假定1克金里,蕴含1单位劳动,1斤金里,就蕴含500单位劳动。而当金成为货币后,它就会因为流通货币需求量与实际流通货币量的关系,可以交换到不同比例的劳动产品(通常是可以交换的更高)。
在此基础上持有1斤金的货币持有者,当其把金当做货币去交换时,假定其可以交换到5000单位的劳动,那么它实际上,就等于是用500单位的劳动,去换到了5000单位的劳动。
因此,与货币产生和最初的流通,最为接近的地方,也往往会导致那地方的人,可以不断通过实际价值低廉的货币,换到实际价值更高的商品,也就会赚钱更快。
所谓铸币税,就是这样的道理。
假定1单位货币的价值是1周时,1单位货币却因为其自身的货币属性,可以换得10周的社会劳动,那么铸币税,就是9周的劳动时间。当人们通过10周劳动,换得这1单位货币时,他实际上就已经交出了9周劳动的税。而要想使其税为零,他就需要把这1单位货币,全都花出去,购买到10周的劳动。
同时,其他市场主体,也是类似的道理,当他们通过出售商品获得了1单位货币后,为了降低实际支付的铸币税,就需要把这比钱,再花出去。由此形成全社会的商品流通。
而通过这个过程,也不难发现,只要有人实际贮藏货币,没有将其消费出去,那么他就支付了一部分铸币税。按年记,假如一年中有10单位货币没有被花出去,而被不同的市场主体,分别贮藏,那么按照1单位货币价值1周劳动,作为货币可以换得10周劳动来计算,那么就有10x9周=90周的劳动,成为铸币税被货币发行方得到。
纸币的情况类似,纸币是通过模拟贵金属的稀缺性,以及国家的强制流通,成为货币的。相较之下,纸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远低于贵金属,因而其实际的价值,也要远低于贵金属。
在此基础上,纸币可以通过控制发行量,调整其价格总额与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的关系,来模拟出贵金属的货币特点。
因此,假定1单位纸币与1单位金币都可以换得10周劳动,但1单位纸币的价值是1天,而1单位金币的价值是1周,那么前者的铸币税就是69天,而后者的铸币税只有63天。
因此,在全社会贮藏货币量一定的情况下,铸币税就会增加。
可见,就和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一样,货币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货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也具有和其他商品明显不同的特点。
总结起来就是,货币的使用价值,有担任货币这种东西的实物本身的使用价值,以及担任货币的使用价值两部分。
而后者,这种担任货币的使用价值,会使其可以脱离价值,以货币的流通特点,去市场上交换到更高价值的商品。因而,担任货币的使用价值,所能在市场上换得的价值,即货币购买力,与货币的价值,生产这种货币的社会必要劳动的差值,也就是货币购买力与货币自身价值的差值=铸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