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宠入坑指南之节肢动物(2.0版)
节肢动物,作为广义的“爬宠”,已在中国的宠物界占有一席之地。下面,Up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作为爬宠的节肢动物类别,并推荐其中适合新手饲育的入坑物种。 文中只是总结了Up了解较多的动物,而且以提示为主,无法面面俱到,请大家海涵。如果大家想了解某一类动物的具体饲养方法,可以移步贴吧论坛。 UP水平有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 节肢动物(作为宠物)饲养总体原则:
1:在明知不能为动物提供适宜环境时不将动物带回饲养。 2:如无条件饲养动物,应及时转手(野采的原生物种最好在原生境放生,外来物种绝不能放生)。 3:干扰越少越好。 4:少使用野生饲料。活体饲料未被取食,及时取出。 5:饲养箱须放置在儿童及其他宠物无法触及的地方。 6:动物脱皮后未完全硬化前不可喂活食。 7:有疑问可在贴吧、论坛或群聊中提出,不要只听商家一面之词。 8:网络上某些百科可信度有限,谨慎参考。
2.必备工具介绍
1:长镊子 养毒虫必备,饲养各种昆虫时使用也十分方便。 2:小喷壶 加湿、喂水时使用(可喷水于容器壁,虫会舔水)。 3:温湿度计 显示环境温湿度。
3. 节肢类宠物介绍
昆虫纲
鞘翅目
金龟总科
甲虫可以说是虫宠中的巨头,以金龟总科的兜锹臂花四大家族为代表。在饲养上,金龟总科昆虫有共通性。 饲养方法: 成虫饲于宽高大于虫体长1.5倍的容器中,以生木屑(仓鼠木屑即可)或水苔为垫材,放上助虫翻身的树皮及作为食物的甲虫果冻。甲虫果冻可放置在果冻台上避免被甲虫掀翻而污染垫材。切记盖紧盖子以防逃(推荐使用带通气孔的整理箱)。
幼虫饲于盛有发酵木屑的塑料饭盒或整理箱中。部分种类需要温控。
甲虫羽化后会经历一段蛰伏期,期间不进食、较少活动,待器官发育完全后才会开始进食。 甲虫饲养注意: 1:请单独饲养(特殊种类除外) 2:力大,防越狱。 3:蛰伏期少打扰。 4:甲虫翻不过身时请及时将其翻转过来,否则会力竭而亡。 5:花金龟化蛹会结土茧,不可打开,待其出蛰伏后自行爬出。 6:大型兜虫夜间移动时会发出巨大响声,请在入睡前喂食使其安静。 7:能用甲虫果冻就别喂水果(气味可怖) 8:甲虫幼虫体表出现黑斑则证明虫被感染,请及时将其隔离,最好进行无害化处理。 9:甲虫幼虫若死亡后被白色菌丝包裹则可能是感染白僵菌,请及时处理尸体并消毒。 10: 南洋大兜虫、扁锹等锹甲的公虫可能攻击母虫;大黑艳锹母虫可能攻击公虫,交配时应当注意。 入门物种推荐: 佛罗伦斯姬兜、毛象大兜、扁锹、中国大锹、长颈鹿锯锹、两点赤锯锹、彩虹锹、白条花金龟、乌干达花金龟 不推荐: 深山锹属(怕热)、南洋大兜虫、大王花金龟
巨扁锹Dorcus titanus
黑虫中最经典的一种,中国扁锹、巴拉望巨扁、苏门答腊巨扁均为巨扁的亚种。 巨扁锹是最大的锹甲之一,以体格粗壮、战斗力强大、长寿、饲养难度低而闻名。成虫适温在22-28℃,幼虫在22-25℃。新人入坑可以从中国扁锹开始,用中度或浅度木屑也可以养出大个体;在有温控的情况下,也可以饲育巴拉望与苏门等东南亚巨扁。
长颈鹿锯锹 Cladognathus giraffa
长颈鹿锯锹是世界上最长的锹甲,可达到惊人的123mm。在巨型锹甲中,长颈鹿锯锹是饲养难度最低的一种,不论是用木屑还是菌瓶,都可以得到不错的个体。
白条花金龟 Dicronorhina debyana
白条花金龟是来自非洲的一种中型花金龟,拥有众多亚种,而市面常见者多为杂交种。 白条花金龟部分个体具有一种独特的香气,再加之其容易饲养繁殖,在花金龟爱好者中颇受欢迎。 白条花金龟的生长适温在25-30℃,幼虫以深度木屑或废土(用过的木屑)为食。白条花金龟幼虫在进入三龄后,木屑应稍微干燥,以确保其能成功化蛹。 说一下长戟大兜。 长戟是最长的甲虫,也是甲虫里的绝对巨星。不过,长戟大兜成虫价格昂贵,幼虫食量大而幼虫期较长,且需要温控,新人不易养出大个体,不适宜在入坑时选择。 再说一下独角仙。 独角仙是相当著名的甲虫,巨大的发生量、极低的饲养难度使其成为一种亲民的甲虫。不过,独角仙产卵量过多,幼虫食量大,成虫异味大、寿命短,如果可以接受这些缺点,独角仙也是不错的选择。
步甲科
步甲科的成员多为凶悍的掠食者,也有一些种类成为了宠物。 饲养方法: 由于步甲是较为活跃的昆虫,适宜使用较大的容器饲养,容器宽度最好在虫体长度的5倍以上。如果是善飞的虎甲,则需盖好盖子。 垫材可选用雨林地表土、黑土或泥炭土,需要为其提供躲避。容器里要放置食盆与水盆,饲料种类依步甲种类而定。 入门物种推荐: 星步甲(喂樱桃蟑螂等昆虫)、绿步甲(喂蜗牛与香蕉)。
螳螂目
螳螂是全员掠食性的昆虫,以其优雅多姿的体态,孤高的性情博得了众多虫友的青睐。 饲养方法: 螳螂需饲于高度大于虫体长3倍的网箱或附加攀爬装置(如攀爬纸、树枝)的树栖盒中(推荐使用树栖盒),饲以活体昆虫(虫体要小于螳螂体长的1/3),饲料种类依螳螂种类而定。
注意: 1:尽量少采集野生螳螂卵鞘进行孵化 [强烈不建议萌新孵化螳螂卵鞘!螳螂卵鞘由于室温较高常提前孵化,新人往往难以照顾大量螳螂低龄若虫] 2:尽量不购买野生螳螂、不投喂野生虫类。[减少感染寄生虫的可能] 3:花螳科不喂蟋蟀、面包虫,锥头螳科只喂飞虫。除了怪螳等专食蚂蚁的种类,绝不能喂蚂蚁。 4:螳螂蜕皮前会拒食,短则一天,长则数天,请喂水并保证环境湿度。 5:饲养时温度波动不可过大,否则会消化系统崩溃,症状为吐黑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该立刻停食,温度恒定在较高水平,喂水,如果螳螂长时间未进食则喂葡萄糖水,直到螳螂恢复正常。 6: 如果螳螂身体出现黑斑、出血且病情迅速恶化,极有可能是苏云金杆菌等细菌感染,由于传染性强,请立即对病螳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其饲养容器进行消毒。 7:螳科螳螂交配时母虫攻击并取食公虫的现象并非部分爱好者所称的少有发生,而是比较普遍,部分物种如澳洲斧螳、克氏菱背螳的母虫即使交配前大量进食也倾向于取食公虫,所以一定要注意。 8: 螳螂怀孕后请适度喂食,避免憋卵。 入门推荐饲养: 广斧螳、绿巨螳、圆菱背螳、澳洲斧螳、眼斑螳 不推荐:锥头螳科(饲养难度高),花螳属(消化能力弱),透翅巨螳,眼翅螳(容易出消化问题)
绿巨螳 Sphodromantis viridis
生长适温26-30℃ 分布于非洲及欧洲南部的大型螳螂,体长可达90mm以上。绿巨螳体格粗壮、性情凶悍,同时雌成虫有超过一年的寿命。绿巨螳消化能力较强,蝗虫、蟋蟀、杜比亚蟑螂均可作为其饲料。
膜翅目
蚁科
蚂蚁因其社会性,同样受到了众多昆虫爱好者的喜爱。 饲养方法: 蚂蚁依种类、蚁群大小,饲养于堵水试管、试管巢、亚克力巢、石膏巢等容器中,定期放入食物。
注意: 1:如果你想好好养蚂蚁…
绝对不要使用蚂蚁工坊!!!
绝对不要使用蚂蚁工坊!!!
绝对不要使用蚂蚁工坊!!!
2:收获蚁不能用石膏巢、铺地试管(种子会萌发)。 3:如使用带活动区的蚁巢,请使用防逃粉/防逃液。 4:水塔口最好用钢丝网封上,以免蚂蚁钻入。 5:糖块应用塑料or玻璃片垫着,否则融化后可能粘死蚂蚁。 6:在投喂饲料昆虫时前应将其杀死,否则饲料昆虫可能会对蚂蚁造成伤害。(猛蚁等捕猎能力较强的蚂蚁可以不用考虑这点) 7: 若蚁群感染蚁螨,较难处理,可以考虑使用蜂必安按推荐浓度的二分之一进行治疗。 推荐: 尼科巴弓背蚁、野蛮收获蚁、工匠收获蚁、拟光腹弓背蚁、伊大头蚁、横纹齿猛蚁 不推荐: 入侵火蚁(极度危险的入侵物种)、细足捷蚁(入侵物种)、广大头蚁(入侵物种,太小)、日本弓背蚁(受惊易吃卵)、红头弓背蚁(易死)、大齿猛蚁(易死)
尼科巴弓背蚁 Camponotus nicobarensis
生长适温:25-30℃ 一种分布于广东、福建等地的中型蚂蚁,蚁后长12mm左右,工蚁有大中小的分化,长5-9mm。尼科巴弓背蚁体色鲜艳、容易饲养,可以适应试管巢、亚克力巢、石膏巢等多种巢体,已成为一种十分走俏的宠物蚂蚁。食物以冰糖和蛋白质类(牛奶或死昆虫)为主。
野蛮收获蚁 Messor barbarus
生长适温24-30℃ 俗称原生收获蚁,分布于欧洲南部。蚁后体长约13mm,工蚁有大小分化,体长约4—12mm,最大的工蚁头部呈红色。 野蛮收获蚁最好使用亚克力巢饲养,饲以加纳利子、谷子等种子,偶尔投入昆虫作为蛋白质来源。 这里重点说一下入侵红火蚁。毫无疑问,入侵红火蚁是对人类最具威胁性的一种蚂蚁,甚至可以说是昆虫纲里最危险的入侵物种。入侵红火蚁的危险性不仅在于蛰伤人畜、破坏生态平衡,还在于危害农作物、毁坏电力设施。因此,除科研之外一切对于此蚁种的饲养繁殖、买卖运输都应予以反对。尤其是刚开始饲养蚂蚁的新人,绝对不能饲养此种蚂蚁,这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他人、对环境的负责。
直翅目
螽亚目
蟋螽科
蟋螽是一类杂食性偏肉食性直翅目,近年越来越受昆虫玩家的欢迎。 饲养方法: 容器参考螳螂,使用粘有攀爬纸的树栖盒,盒中置树叶或纸卷供蟋螽吐丝做巢。白天蟋螽会躲在巢中,夜晚出来觅食。盒中放置食盆与提供湿度的湿纸团(北方加湿用)。 蟋螽饲养时注意食材多样性,可使用蝈蝈饲料、樱桃/杜比亚、胡萝卜搭配喂食。
注意: 1蟋螽低龄幼体极易越狱,请使用55以下小方盒饲养,用上图所示中型树栖盒会从孔中逃出。请在幼体体长超过10mm时再换盒。 2蟋螽蜕皮前会呆在巢中不出,请勿打扰。
螽斯总科
人类饲养螽斯的历史已逾千年,而蝈蝈作为我国三大鸣虫之首,在虫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螽斯等鸣虫一般不被列入爬宠之列,在此就简单带过了。 杂食或肉食螽斯: 参考蟋螽(不需要躲避) 素食螽斯: 网箱或树栖盒,放入食草。 注意: 1:草螽科:很多种类肠胃不好,类似花螳科的情形,应保证食物的洁净。 2螽斯科:不要数只混养。 推荐:优雅蝈螽 不推荐:蛩螽(小,脆弱)
半翅目
猎蝽科
饲养方法: 不同种类饲养方法不同。地栖种一般在容器内铺上垫材,并在靠容器壁立起一粗糙面(树皮即可)。树栖种参考螳螂。 定期投喂活体饲料并定时取出被吸干的饲料尸体。 注意: 1:幼体混养时保证食物充足,有互食可能。 2:在垂直的粗糙面脱皮 推荐:白斑猎蝽(易饲养易繁殖)
白斑猎蝽 Platymeris biguttata
生长适温:26-32℃ 一种分布于非洲的大型猎蝽,体长34-44mm,喜欢偷袭猎物。 白斑猎蝽可以混养,可用沙子或干泥炭作垫材,放入蛋托或沉木以供其攀爬、隐蔽。 白斑猎蝽会将卵产于垫材中。 白斑猎蝽好生好养,寿命较长,已经成为猎蝽家族中的当红虫宠。
蛛形纲
蜘蛛目
可作为宠物的物种极为丰富。尤其是其中的捕鸟蛛,可以说是爬宠中元老级别的类群了,至今在爬圈依旧热度不减。 蜘蛛的种类相当丰富,各类蜘蛛饲养方法不尽相同。 注意: 1:捕鸟蛛躺倒在地,肢体张开是在脱皮,请不要打扰。
2:新大陆的大部分地栖捕鸟蛛在受惊时会踢毛,飞溅的蛰毛对人体有刺激性,务必当心。 推荐: 非捕鸟蛛:佛罗里达跳蛛 捕鸟蛛:Grammostola属、Lasiodora属 不推荐:非捕鸟蛛:"游走蛛"(Phoneutria属)(太危险) 捕鸟蛛:亚洲所有捕鸟蛛(不是小就是凶)、Theraphosa属、Pamphobeteus属(价格昂贵、爱踢毛)
巴西巨人金直间捕鸟蛛 Grammostola pulchripes
生长适温:25-27℃ 足展170-200mm 分布于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的草原,体型庞大的地栖捕鸟蛛。体色华美、性情温顺、适应力强、价格便宜,金直间往往是新人入门的第一选择。 采用最小边长大于蜘蛛足展的容器饲养,铺上几厘米厚的泥炭、红土或椰土作为垫材,放入一个水盆,可以加入躲避物。 垫材一半干燥、一半湿润即可。 食物方面:幼体可饲喂樱桃蟑螂和面包虫,而对于成体,杜比亚蟑螂与蝗虫会是不错的选择。
佛罗里达跳蛛 Phidippus regius
生长适温:25-30℃ 足展:40mm 分布于美国,体色华丽的大型跳蛛,因可爱的外形而风靡爬宠界。 使用跳蛛盒或加装饮水器的小树栖盒饲养,无需添加垫材。 低龄时饲以果蝇,大龄与成体则使用樱桃蟑螂或白蟋蟀。 跳蛛蜕皮前会吐丝结一个“茧”包裹自己,请勿拆开。
蝎目
蝎子的种类较多,习性不一,其饲养方法也不同。由于饲养不多,不敢胡诌,就简单带过。 不推荐:肥尾蝎属、以色列金蝎(毒性大,危险) 推荐:林神异距蝎(亚洲雨林蝎)
唇足纲
饲养方法: 使用宽度与高度大于蜈蚣体长的容器饲养,树栖蜈蚣可以选择侧面带树皮的大树栖盒。容器中当有躲避与水盆。 可以选择樱桃蟑螂与直翅目作为饲料,面包虫与大麦虫则不推荐。 注意: 1:蜈蚣极易脱水,应保证水源充足,垫材湿润。 2:及时清理残渣以免生虫或产生有害微生物。 3:万不可温度波动过大,容易导致蜈蚣消化系统崩溃,症状为状态萎靡,后半身部分肢体不能运动,之后死亡,或者状态下降后暴毙。有说法称可使用氯霉素治疗,有待验证。 4:部分蜈蚣凶猛且神经质,攻击人的倾向明显,请使用长镊子。 推荐:越南巨人蜈蚣、海南间脚蜈蚣、大蚰 不推荐:平耳孔蜈蚣(饲养体验差)
甲壳亚门
软甲纲
十足目
注意: 1:蟹缸必须高于螃蟹足展的二倍,防越狱(若缸中有电线等可供螃蟹攀爬而出的物体,请加盖) 2:注意食物中钙质比例,虾蟹缺钙会得软甲病。 3:南海溪蟹、海南溪蟹、圆轴蟹均不可全水饲养,缸的布局应以陆为主,使用红土或黑土作为陆区,放置水盆作为水区(传统的浅水+石块已被证明不科学),圆轴蟹须提供咸水。 内溪蟹更是必须陆养,需提供大空间与攀爬物,当然水区还是需要的。 龙溪蟹则可以全水饲养。 推荐:海南溪蟹属,南海溪蟹属,龙溪蟹属,拟穴青蟹,天空蓝魔虾 不推荐:泥蟹(滤食),黄金巨手虾(寿命短) 特殊:恶魔蟹(用合适的蟹缸则易养) 招潮蟹(滤食),[淤泥海岸地区较易养,其他地区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