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星辰》《小王子》《夜航》
飞行、审视、思考 飞行和写作,哪一个更重要?对读者而言应是后者,毕竟我们都是通过作品认识圣埃克苏佩里的。但是他本人更热爱、更引以为傲的,应该是飞行工作。翱翔高空所见,四处中转所闻,打开了圣埃克苏佩里的视野,树立“所见非真相”的信念。从此世界变了,痛苦与幸福、磨难与生命变得形影不离。在《风、沙、星辰》里讲到,人的伟大是藏着的,好似薛定谔的猫,不打开箱子就不知道真实的状态。飞行正能显出人的伟大,因为飞行员会平静、坚定地求生。 起飞优雅而浪漫,如同要前往另一个星球。飞行中独特的操作、交流、休憩方式,共同营造了不同寻常的生命方式。回归地面的飞行员因而容易产生错位感,愣神于熟悉的普通生活。有趣的是,飞行员既会精神饱满地醒来,兴致勃勃地期待云海和星空,也会在遭遇暴风迷失时,思念清晨下了班,享用美味的咖啡。可见,生活的真相存在于我们尚未注意到的夹缝。俯瞰世界,界限之模糊启发圣埃克苏佩里怀疑理所当然的社会。执着于平常之物的过往,他得出:“用眼睛是看不到真相的,要用心看”。用心能发现:道路不属于人类,杂草随时准备卷土重来;居住的木屋与宫殿、修道院同样重要;混蛋会让公主沦为奴隶......一个人与整个自然同样复杂。为了不被蒙蔽,圣埃克苏佩里仔细观察,认真交流,深入思考未知的联系。 千米高空上,得要全副身心投入其中才能逃过死神的追杀。一次坠机沙漠,给圣埃克苏佩近距离观察死亡的机会。在艰难求生时,他与观察员都没有抱怨,接受了飞行工作必然面临的风险。饥渴交加造成巨大的生理痛苦,还有更为可怕的精神与沙漠共同谋划的幻觉,让人误以为有希望,放下理智向那前去。而不论沙漠还是天空,一旦方向出错就等同于终局。在《夜间飞行》里,飞行员在风暴中同样遇见了看似希望的幻觉,朝着飞去而失去下落。沙漠中的作者濒临放弃时,对生的执念重新焕发,明确要“继续前进直到死亡”,最终找到救赎。如是,生死之差有时看似是一点方位信息,实际需要巨大的忍耐力和顽强的意志力来保持理智。 死亡赋予新的意义,让生命变得可贵。一位母亲离世,让三位孩子彻底成熟;小王子在地球死去,恰是返回原来星球的重要途径。面对死亡,人变得渺小,须找到永恒的事物作为辩驳。究竟什么是重要的呢?点灯人、里唯埃的答案是坚守岗位,创造不朽的事业;小王子、作者认同的,是自我,以及与自身建立感情联系的对象。前者的重要是将事业凌驾于一切人欲之上,后者是平等地珍视自身、他人和自然。前者能成为成功人士,后者会秉持理解、开放的精神,观察审视,探索真相。 《风、沙、星辰》中讲到,人是种子,生活是土壤。书中着重描绘相关照的两种生活,沙漠和巴黎。“巴黎之神”无疑比“沙漠之神”更慷慨,但后者的信徒显而易见更加虔诚。沙漠中人即使效忠巴黎数十年,享受了大半辈子丰厚资源,仍会在某个夜晚拿弯刀砍下守卫的脑袋,返回沙漠深处。沙漠人秉持着特别的荣耀,它来自与艰苦的环境对抗、向可鄙的敌人亮剑。这股荣耀已融入沙漠人的生命,如果失去了它,即失去沙漠和敌人,就会坍塌。而若条件富足,人将理所当然地默认一切,乃至忘了要探寻真相,不知所来,无谓所往。因此沙漠人更清楚——生活不仅是外部的环境和条件,更是为了生存斗争。 《夜航》中里唯埃是非典型的资本家,既不顾公平地控制员工,换取航线成熟,也深深地孤独、痛苦。他理解法比安妻子的悲伤与愤恨,更清楚两人有截然不同的追求。因此他没有请对方认可,那是无法涉足、无权干扰的她的领域。圣埃克苏佩里同样理解里唯埃,即使不赞同那不近人情的工作方式,也尊重他为了实现追求而忍耐孤独和痛苦,敬佩夜以继日坚守岗位。《小王子》中的点灯人便是里唯埃。点灯人虽然干着不合理的工作,但比起其他星球上的国王、酒鬼,他更值得交谈。因为他知晓自己在干什么。这很重要,是探寻自我的第一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无法找到过去。一个人与整个自然一样,表象完成态,内有复杂、动态的规律和逻辑,需要用心探索真相。人自身需如种子一般,从生命、社会、死亡中汲取养分。如果急于用经验和文明填充自我,就要略过发掘真相的步骤,但往往这一步才是实现成就的第一步。因此圣埃克苏佩里可以和有的人聊大象和蛇,有的只能聊桥牌、投资、房产。 圣埃克苏佩里之所以令人尊敬,在于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思考的智慧,也在于他富有魅力的性格,更在于他所展现出飞行事业的伟大。他的不朽,在于使用文字承载探索而得的经验智慧,并且经受住时间的检验。他认为人的价值是潜藏的,需要借助生活发掘,以终有一死的危机感珍视生命和自然,方可成就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