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滚石史上最佳出道曲解析】Britney Spears - ...Baby One More Time (1998)


2020年,滚石把《...Baby One More Time》评为了史上最佳出道曲。
2021年,滚石史上500佳单曲更新,这首歌曲位列205。
这首歌的发行和布兰妮的爆红为业界带来了全新的音色、新一波流行热潮、新一代流行歌曲制作模式和新一代流行天后。
一、全新的音色
在音色方面,布兰妮一向以她的气泡音著称,她的咬字和音色都极具特色。但布兰妮粉丝一定知道,在《...Baby One More Time》之前,她的发声方式和音色都和出道之后有很大差别。甚至可以说,她小时候和青春期的唱法和Christina Aguilera极度相似,演唱时极力营造出一种较为浑厚的音色,甚至时不时要憋出怒音,和气泡音没有一点关联。
1997年,布兰妮母亲带着小布兰妮找愿意签她的唱片公司时,她们手里的demo是布兰妮翻唱Whitney Houston的歌。后来是一首Toni Braxton的弃曲。而她出道后在全开麦真唱抒情慢歌时,也容易出现她早期的唱法,并大量运用转音。

而这一切都因《...Baby One More Time》而改变。在2000年接受滚石采访时,布兰妮说在录制这首歌之前,她反复地听80s早期合成器流行经典Soft Cell的《Tainted Love》,她想要一种低音。最终练成了她标志性的气泡音。

二、全新的曲风
在曲风上,90年代后期的Teenpop其实由来已久。80s后期在英美走红的新街边男孩、Kylie Minogue、Debbie Gibson、Tiffany、Jason Donovan、Rick Astley就是第一波主流teenpop艺人。他们绝大多数从巅峰到专辑无法进榜,没有红过3年。到布兰妮出道时,这些曾经霸占榜单的早期偶像早已近乎全军覆没,销声匿迹。只有逐步转型的Kylie Minogue红到了90年代中期,并在酝酿新世纪的回春;Rick Astley在90年代回家带孩子中,00年代早期他复出过但没有什么水花,如果00s后期没有rickroll,他的事业也将不会有什么起色。
到了90s中后期,第二波Teenpop热潮更加猛烈,席卷全球,率先引起teenpop热潮的便是后街男孩(Backstreet Boys)和辣妹组合(Spice Girls)。布兰妮还在米老鼠俱乐部时期,后街就已成团。在布兰妮出道前,辣妹组合已经拿下美国专辑年冠,后街已经血洗欧洲。
然而,布兰妮带来的teenpop歌曲不太一样。大部分teenpop歌曲都是表达青少年恋爱的,《...Baby One More Time》也不例外,但内容和态度同其他teenpop歌曲是不一样的。就好像重新评价80s后期Teenpop作品时,敢于表现青少年对性的好奇心理的合成器流行作品《I Think We're Alone Now》就会比描写纯爱的纯pop《Lost in Your Eyes》要更受肯定。千禧年前后的主流teenpop作品大多是张扬青少年个性,或直白地表达爱意,比如《I Want it That Way》、《Wannabe》、《I'll Never Break Your Heart》、《If I Let You Go》等等。布兰妮的《...Baby One More Time》表达的则是校园女生希望能与前男友复合的复杂心理。这点就很微妙,很能引起青少年女生共鸣,而配合这首歌清纯性感完美结合的MV,青少年男生们真的很难拒绝这样的复合邀约。一首歌同时针对并完美收获了两个群体的喜爱。


从一开始,滚石杂志就感受到这个小女孩身上的主见。1999年接受滚石采访时,布兰妮说自己曾预想自己的音乐路线是“像Sheryl Crow做的那种音乐,更面向年轻人的那种成人当代音乐”。Sheryl Crow在90年代做音乐主要是摇滚,但其中包括乡村、民谣的元素。但Jive唱片公司给布兰妮安排的制作人都是流行音乐制作人。对于唱片公司来说,新人歌手打开知名度肯定是第1位优先的。布兰妮理解公司的意思,她表示自己可以唱跳,而且喜欢跳舞。

三、新一代流行歌曲制作模式
正式出道前,布兰妮和Max Martin在纽约见了一面,之后Max Martin就回到瑞典,和老搭档Denniz Pop、Rami Yacoub一起制作布兰妮的首专。当时也有其他人在为布兰妮制作歌曲,所以布兰妮留在美国先和别人搭档录歌。在Max Martin团队已经写好6首歌之后,布兰妮收到消息,便飞去瑞典录制。当时Denniz Pop已经病得很重了,还参与了歌曲创作,但布兰妮没有见过他。在制作末期,Denniz Pop就去世了。

Max Martin给了布兰妮一首歌,叫《Hit Me Baby One More Time》。这首歌Max Martin本来要给后街男孩的,但他们拒了。之后给了TLC,她们也拒了。RCA为旗下的英国偶像男团Five要来了这首歌,他们的经纪人是Simon Cowell,但这首歌依然被拒了。
布兰妮一听就觉得这首歌必然会hit,在1999年Billboard对她的采访中,她表示此前6个月她一直在和各路音乐人录制专辑作品,但是没有让她听到任何一曲是有hit的可能性的——直到她听到了这首歌。第1天录制,布兰妮太紧张,没录好。当晚她就出去开趴梯了。第二天很顺利地录好了。之后她还录制了国内很喜欢,但未收录进标准版专辑的《Autumn Goodbye》。
《...Baby One More Time》定在了C小调,歌曲为中速,每分钟93拍。歌曲结构基于Max Martin在1997年为Robyn制作的单曲《Show Me Love》,几乎相当于在原歌曲基础上的二创,相似度很高,尤其反映在节奏(Robyn这首歌每分钟92拍)、前奏、哇音踏板和钢琴的出现位置和使用方式上,以及主歌部分编曲的转变。


《...Baby One More Time》的节奏是一大亮点。歌曲的intro部分是钢琴演奏的一段三连音。这个做法此前也出现于皇后乐队的《We Will Rock You》和滚石乐队的《Start Me Up》。三连音在这里带来的效果是疑似节奏“错位”、不稳定,也直接抓住了听众的耳朵。而歌曲的节奏是以哇音踏板和心电图一般扣人心弦的低音拍呈现的。

发行当年,《...Baby One More Time》就颇受乐评肯定。滚石将其列为年度最佳单曲第9,RC将其列为年度最佳单曲19。
对于所有听过并喜爱这首歌的人来说,《...Baby One More Time》歌名中的省略号或许是个谜,没觉得有什么好省略的,而且随口提到这首歌很可能都会说《Hit Me Baby One More Time》。因为对于中国歌迷来说,“Hit Me Baby One More Time”直接翻译过来也很好理解,就是“宝贝再给我打个电话”,没有人会想成“宝贝再给我一拳”。MV里面也没有任何暴力血腥场景,就是很单纯的高中生在校园里蹦跶。
然而,这首歌还真就是因为在习惯用语上引发歧义,在发行时引发了争议。
连《滚石》杂志在给《...Baby One More Time》专辑做评价时,还调侃道:“The Swedish-designed dance grooves of her slinky, S&M-tinged smash, ". . . Baby One More Time,"”。
对此,布兰妮本人非常无语地在滚石杂志采访时进行了官方解释:“Hit me当然不是指‘打我’了,这里指‘给我个信号’。老娘真的觉得很搞笑,有些人阅读理解做少了。”

之后娱乐周刊采访了音乐评论家John Seabrook,他表示,这个误会的出现其实还是因为Max Martin当时英语水平不太好(Max Martin是瑞典人)。
【英文常识】正确的“给我打个电话”/“联系我”表达是:hit me up on the phone,至少要hit me up,不能光hit me。

Max Martin将错就错,他也不想改了,也就引发了话题。
总之,布兰妮有主见、有特点,再加上她姣好的面容,搭配充满话题的好歌和清纯性感结合的MV,一举实现了全球现象级爆红。
四、新一代流行天后
1999年主要有4个人气偶像女歌手走红,在布兰妮之后,她在米老鼠俱乐部时期的老友Christina Aguilera凭借《Genie in a Bottle》大火,随后Jessica Simpson、Mandy Moore也相继走红。
在布兰妮之后,她们3人的走红方式其实几乎就是按照布兰妮的模板打造的:都是teenpop歌曲出道(不含正式出道前发的电影原声),金色长发,清纯和性感相结合的MV(露脐装最为明显),唱跳结合。
具体而言,几个人其实也各有特色。在演唱方面,Christina Aguilera拥有绝对的优势和鲜明特点,其发声方式也让很多青少年粉丝纷纷模仿。Jessica Simpson的演唱方式综合布兰妮和Christina的特点,时常让人觉得用五官在发力演唱,或者随时需要送上呼吸机,颇有特色。Mandy Moore因为出道晚了,市场饱和,再加上音乐本身没什么优势,所以作为青少年偶像没多久也没多红,就转去做演员了,歌是断断续续有一直在出,专辑出得比Christina都多。

即便同类型的偶像歌手实力很强,且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迅速走红,布兰妮和她们3个人的人气还是有断层的领先优势。这一点对于刚出道的偶像歌手是好事,但对于做了两张专辑就想转型成专业唱跳歌手的人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青少年粉丝和布兰妮之间的联系是后来人或许不能理解的。你可以在2009年Miley的《Party in the USA》里听到Miley唱“Just when the DJ dropped my favorite tune / And a Britney song was on..”,也可以听到Charlie XCX在她2018年的作品《1999》中唱着“I just wanna go back, sing, "Hit me baby, one more time"”(MV里还原了《...Baby One More Time》的发型)。
即便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或许也能隐隐约约感觉到布兰妮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代表一个群体青少年时代的共同美好记忆。

但这也造成布兰妮转型期间一大障碍,当她长大了,歌曲主题变得成人,作品质量也上升到一定水准时,一方面基于偏见,DJ们不把她当艺术家,觉得她幼稚,电台基本不播她的歌;一方面原先的青少年粉丝抱怨没听到想听到的teen pop音乐,青少年粉丝的家长又指责布兰妮穿太暴露,教坏自家孩子;另一方面媒体热衷于无中生有,全天候无死角用显微镜观察布兰妮的生活,报道她的感情进展和所有青少年女孩会做的小叛逆。布兰妮成长之后的好作品得不到传播,而大众对她的印象依然停留在《...Baby One More Time》和《Oops...I Did it Again》里的清纯,又小露性感的美少女。
而随着媒体不友善的报道,她的名誉不可避免地受到损伤,粉丝不断流失,而她的舞台表演再精彩,再惊世骇俗,再突破,都会被很多人视为好莱坞明星的日常博眼球的戏码,而不是被严肃地看待和分析。当“Free Britney”的口号震天响时,好多人才开始重新聆听《Lucky》和《I’m a Slave 4 U》,才记起《Blackout》之前有张消失的专辑叫《The Original Doll》,才开始重新审视《Blackout》的意义,这一切似乎有点晚。
但值得高兴的是,这么多年过去后,她的粉丝已经逐步拥有了话语权,也能够为自己的偶像正明,而她的作品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没有在teenpop大潮过去后,就沦为单纯怀旧追忆的对象。
在2021年版的滚石500佳单曲评选中,《...Baby One More Time》位列202。她个人还有一首单曲进入榜单,而且排名比这首歌高,便是大众都很熟悉的《Toxic》(位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