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宁华青玉谈诗词】创作灵感鬼才的自我修养

2020-03-23 10:36 作者:青玉道长青玉案  | 我要投稿

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

对诗词有所勘探的人,总是把这个词挂在嘴边。

每当有萌新出现的时候,总是拽拽名词,故弄玄虚,萌新却依然表示自己好萌好萌,好新好新。。。

真不知道那些大诗人的灵感是从哪儿来的。。。

咕咕了这么多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创作灵感鬼才的自我修养”

首先,大家要明白,自己永远是人,不是哪里来的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不要到萌新那里去拽名词哈,诗人只不过是比平常的人更加关注生活,能够静下心来细心地观察身边发生的一切。

诗人的关注点总是和别人不一样,比如最近我们这里打闷雷,下冰雹,窗户噼里啪啦的,都被砸破了,但是我却心平气和地躺在床上,触景生情,想着如何填词,我想这冰雹就像是这次疫情,而随风飘摇,却不折断的柳枝便是我们中华儿女,这空中到处横飞的落叶就是某些在火烧眉毛之时还到处引导舆论走向,乱带节奏,煽动种族歧视,唯恐天下不乱的鼠辈们,这些“碎叶”和“冰雹”把城市搞的一片狼藉,梅花代表为了抗击疫情甘于奉献的人,代表性的便是李文亮医生,却哪里见到那报春梅花在空中飞舞?而在春天未到之时,末冬之际,蜜蜂嗡嗡地采梅花蜜,为她传续芬芳,则是代表我非常敬重的一味道长——梁兴扬道长,他把那些“战死沙场”的逆行者们立起牌位,供奉起来,让人们记住这些新时代的“战斗英雄”们!

所以,在其他人躲被窝喊害怕之际,我却波澜不惊地在琢磨如何填词,也未尝不是一件妙事啊!而正是因为这么做,我也不至于担惊受怕呀!

总的来说,诗人会用第三只眼看一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样一个斜坡,我大可以认为是上坡,那么我何尝又不能认为是下坡呢?一件事情,正面看可能是坏的,但是好坏只是相对的,我大可以从反面去思考,那也许便是好的呀(别拿极端的例子抬杠哈)!

所以,如果想找到创作的灵感,大家一定要静下心来,跳出事情之外,辩证地,细心地看待一件事情,一定要触及事物的本质,可以另类地去解读一件事,但绝对不能主观臆断。这不仅仅是创作的技巧,更是一个人基本的素养。

这么做,不但会使你的诗词非常有趣新颖,也会使你的诗意更加警策,诗情更加深沉

这也是我经常拽的那个名词“大唐气概”的一种体现,就是即使自己再被冒犯到,也对未来充满希望,甚至还想着别人,比如那个茅屋被无情地吹走了,还不喊卧 槽,反而还在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还有那个“招恨”的,十分有钱却因为想做官而面对眼前的山珍海味不动筷子,大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

在大家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呢,不管你是不是诗人,想不想成为诗人,都请打开自己的上帝视角,细心一点,客观一点,甚至可以超然一些,随性一些。虽然说自己可能是一件事情的直接当事人,但是我们又何尝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第三者,居高临下地去看待问题呢?

每当自己发现了盲点,明白了一切,哈哈两声长笑,大敢不同不是吗?

所以说,“诗人”只是一种属性,而不是一个职业!

而这个属性延伸出去的周边身份,可以是“社会观察员”、“仗义师兄”、“风华少年”、“快乐道长”、“开心和尚”、“嫉恶侠女”、“柔情姑娘”、“和事佬”、“大月老”、“小红娘”……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诗人是“孩子”,他们拥有孩子一般的心性,去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大人对于路边的一朵花,也许周而复始地上下班都不会注意到它,但是孩子也许会为此研究上一个下午,最后赞叹到:多么顽强的小花儿啊,她在这路边如此美丽地开放!(看我称呼变化)然后呢,作为诗人,再一连串骚操作,触景生情,这波啊,这波是“比兴寄托”,没错,就是我之前讲的“比兴寄托说”!

正是曲解那陆游的那句诗啊!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你品,你细品!

也许,这可能带有一些道家色彩,但是,儒道互补又有何不可学习借鉴的呢?(又拽名词)

比如我们可以把道家的“辩证 归真”与儒家的“温柔 敦厚”结合起来,又何尝不行呢?

只要是正当的,能够帮助我们的方法,我们为什么不把它利用起来呢?

【宁华青玉谈诗词】创作灵感鬼才的自我修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