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电视剧各集精华(04)
这一集有必要单独列出,看点多,字数多,启发多。
有小伙伴想看之前记的笔记,已经没了,养成了习惯:掌握了就到了放下的时候了,所以,到最后,什么也没留。想起什么就写什么,无所依止,有需要就重写一下。
注:影视作品是制片组想呈现给观众的信息,带有个人主观色彩,不可当真,不可轻易相信,不可轻易接受。
通过展现的信息,能获得什么样的启发,是影视作品的主要作用。
文学作品,同理。
这篇文章,同理。
任何提示,同理。
一切本无形无相,产生什么效果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合适与否。
阅览任何资料留意自己的情绪变化,搞清楚自己因何而有情绪变化,引起情绪变化的点在哪里、是否实有。
阅览过程中化身资料中任何角色
说出的任何言语,在说对方的同时也在说自己,而自己不觉得自己有被说的必要,需要帮助的是对方,不是自己,自己在帮对方,Really?
称谓以剧中悉达多的视角
再多的言语也无法叙述作品本身,如果感兴趣,自己找来看。

悉达多第一次入释迦族朝堂,请导师赐福。
悉达多伸出手:那把祝福给我吧(祝福在哪儿?实有吗?)
悉达多:我一定要戴这么多饰品才能去上朝吗?(这样才有个王储的样子)那不戴这些我就不是王储了吗?
净饭王父亲:你是王储,这是你必须承受的。——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行其权),尽其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权好享,责不好担,自己到了那个位置就知道那个位置并不好坐。
第四集看点有三个:
看懂一个就看懂其他两个
1、悉达多来到朝堂,恰逢两位农民告状:
去年,一农民向另一农民借粮,承诺今年归还,但没还,原因是庄家歉收,即收成不好,果腹都难,吃都吃不饱,怎么会有多余的粮食还你。
说还不还,只有报官,官兵来抓时,欠粮者正在给粮食涂油,好像是要将粮食藏起来(我有多余的粮食,就是赖着不还给你)。
疑似藏粮者说给粮食涂油是为了保存,防止腐败,且这是家里的口粮,还给他自己怎么活?
交不出粮食,就把你家的土地给我!
给了土地就永远还不起粮食了,且农民没了土地,连立足之地都没了,随之到来的则是家破人亡。
双方各执己见,都有理,怎么办?
净饭王父亲让悉达多和提婆达多裁决
提婆达多先来,赞成给土地的诉求,以刹帝利的身份行事。
到悉达多了,先将跪地上哭者的眼泪擦了,而后将其扶起,重提其苦衷,说出自己的解决之法:延长还粮期限。
净饭王父亲一看,替弱者说话,同情起,慈悲起,脸色骤变!直接同意提婆达多的裁决,因商人如不能信守诺言,王国的交易无法进行,说出自己的解决之法:用其他财物抵偿。
所有的钱都已抵偿,但对方不承认,怎么办?于是,悉达多请命查明真相,把金币要来,放水里,金币沉底,水面浮出油,金币归属不言自明,因欠粮者交出金币时正在给粮食涂油,手里沾满了油,金币上免不了有油。
既然给过金币,证明并非存心拖欠,净饭王父亲裁决:可以延长还粮期限,并因说谎罚打说谎者十大板。
这下该说谎者求饶了,并承诺再不说谎,若再说谎就交出所有粮食和土地。
悉达多又站出来请求净饭王父亲宽恕说谎者,净饭王父亲同意,前提:朝堂之上有人愿意为其担保(不守承诺担保人得替其受罚)。
没人愿意为其担保,悉达多愿意,悉达多想的只有说谎者不用受罚(受苦)了(没考虑自己)。
被担保者高呼王储千岁,朝堂上其余人等附和。
净饭王父亲耳旁响起阿私陀仙人的话语:不论您怎样努力,您的儿子注定会成为苦行者。
净饭王父亲:公正裁决是刹帝利的天职,智慧决断是学者的特性(不可兼有、不可跨越,应守本分)。出于同情为罪人担责,治理王国可不能(只)靠情感共鸣,一国之君要心地坚忍,罪人受到惩罚(惩罚是为了什么?),不能只见其痛苦,应为自己裁决公正感到自豪。
(事件由两方和合而成)如果只满足一方诉求,公正吗?
想起《我们与恶的距离》,杀人犯被执行枪决,大快人心!TA活该!TA是谁人的儿子、谁人的女儿?其家庭就此破碎,其家庭剩余人员因此带来的痛苦谁来排解?

2、提婆达多气不过(明明自己没错,连净饭王都站自己这边,怎么都赞扬悉达多不赞扬我?凭什么?),骑马冲撞正在玩耍的悉达多,被低(贱)种姓、不可接触的车夫之子车匿救下。
悉达多:这有什么不同?他受伤了也会流血啊。今天他不碰我,我怎么能平安无事?我一定会受伤的。
伸手为车匿伤口敷药
斛饭王叔叔:想达到目的,就要有耐心,否则毁掉的是自己。
悉达多和净饭王父亲下棋,发现其头上有一根白发,得到允许,拔了下来。悉达多见到衰老,如果按照法令,净饭王父亲也得被赶出城去。
净饭王父亲:沉湎昔日,只会凭添感伤,思虑未来,则令人孱弱,要活在当下。对我而言,事实只有一个,就是告诉悉达多生命的现象并非真实(好有智慧的一句话)。
灯是知识与专注的象征,它如知识般照亮世界,我们得以明悉万物。它代表专注,因为灯火燃起,人们的注意力便被吸引。
3、悉达多与提婆达多和耶输陀罗还有车匿一起玩扔飞镖、找飞镖的游戏。
提婆达多扔,悉达多很快找回,车匿扔,提婆达多找,为了超过悉达多,比悉达多用时少,作弊,从怀里掏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飞镖说找到了。
车匿找回自己扔的飞镖
提婆达多脸上挂不住,反倒说悉达多作弊:悉达多怎么能找得那么快,一定是作弊了。
悉达多没有辩解,扭头走了。
波阇波提姨母见状问怎么了,不答话,接着问追过来的耶输陀罗和提婆达多,误会悉达多作弊,悉达多又没有辩解,还是扭头走了。
车匿跑过来证明悉达多没有作弊
波阇波提姨母问为什么不辩解?
悉达多:您教导我,要尊敬长兄,我怎能说哥哥的不是呢?如果我说出来,他会受到惩罚。我并无过错,才保持沉默,真相总会水落石出,谁也不能逃脱,这是老师的教导。真相就是真相
波阇波提姨母:纯金只有融合其他金属才能制作饰品,自我保护同样重要。
波阇波提姨母:他十岁孩子的身躯像住着一百岁的老者,石头阻拦树木,根茎会将它粉碎,可这个孩子从不为自己着想,哪怕是一丁点的利益。
教他战斗吧(教他如何保护自己吧)
波阇波提姨母和净饭王父亲达成一致

悉达多为什么不为自己着想?
要从慈悲说起,慈悲一般理解为善,但不全是善,善只是慈悲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表象。
同体大悲,无缘大慈。
同体,你是我,我是你,一个东西。
皆为自心显现之物
如自己的身体的五脏六腑,都是自己。
都是我,就见不得你受苦
缘,关系,需求,想,欲望。
不管你和我有没有关系,我都见不得你受苦,见你受不公对待我都为你说话,你,可以是任何生命。
佛陀电视剧我们只看到佛陀成佛了,佛陀成佛前为菩萨,菩萨,通达无我法者,都是我,无我。
菩萨以不恼众生、令众生欢喜成佛
如何令众生欢喜?如其所愿。
而在这之前,自己得有欢喜,若自己都没有欢喜,拿什么让对方欢喜?

悉达多为什么不为自己争取利益?
无所得
菩萨以无所得心修一切法,不贪、不住、不取、不受。
佛陀成佛前至少已至十地菩萨,今世只差临门一脚。
学佛到最后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课题,因内心所生法相皆为自己,和对方无关,若想轻松自在,放过自己即可。
如在一根绳子上晾向下拉的衣服和挂向上拉的气球,衣服晾得多,绳子向下弯,气球挂得多,绳子向上弯。
无论向上还是向下,对绳子来说,不受力,衣服和气球的力相加为0,失重,最轻松自在。
悉达多以无我(慈悲,都是我)、无所得(不贪)、令对方欢喜(自己有欢喜)作出种种就可以解释了。
给我们的启发:
如遇争执,搞清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各方能说话的都让说话,各方说的话都要听,不偏听偏信。搞清楚事件里都有哪些东西,争执的点是什么,如何(不失偏颇)【解决】?如遇需辩真假,从关系入手,和谁有关,谁有心。
想起一个故事,两人争一只羊,都说羊是自己的,羊不会说话,请第三方裁决,既然都想要那一人一半好了,如果羊不是自己的,肯定同意,至少能得一半,不亏;如果羊是自己的,肯定不同意,因羊可能有其他打算,如再养些时日,如果羊是母羊可以喝羊奶,羊毛也有用,剪了可以再长,直接杀了分了、死了就啥都没了,亏大了。
这一集提到教导,教导是一回事,自己认可不认可、同意不同意是一回事。
认可、同意,执行。
不认可、不同意,不执行。
色受想行识
先想再行
身口意
先作意,再以口、身表达。
若说教导,导师没教导提婆达多吗?
为何悉达多听,提婆达多不听?
有没有前世?就今世经验看,估计有。觉今是而昨非,意识到之前的不合适而改变,前世估计也一样,只是在合适的时空点睁眼入幻。既然来了,就有自己需要的地方和需要自己的地方,找到它、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