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上空的魔影,【戈塔式灾难】的缔造者:第二帝国的戈塔G.IV重型轰炸机
往期回顾:CV11554799
1916年9月在西线战场出现的戈塔G.III轰炸机以其诸多优点备受德军飞行员们的喜爱,甚至有前线指挥官“抱怨”称它的速度太快,导致护航飞机时常无法跟上。但飞行员们也普遍反映戈塔G.III的机腹机枪实在是难以操作。面对上述问题,戈塔飞机公司首席设计师【汉斯.伯克哈德】决定对戈塔G.III轰炸机进行改良,以推出一款更强大的新型号。“新型号”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戈塔G.IV重型轰炸机】。

经过多次实验,汉斯.伯克哈德成功设计出著名的【戈塔式机枪通道】。他将飞机后半部分镂空,设置了一条4.6米长的、从机身底部向后延伸的三角形横截面隧道。后射机枪手座舱与隧道完全连通,他可以直接将机背机枪通过一个三角形缺口对准下方进行射击;当然,隧道的梯形窗口还可以增设1挺机腹机枪,后座机枪手可以通过隧道灵活的使用它。这个靠谱的设计有效解决了轰炸机的后方防御难题,在后世的重型轰炸机上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装置。


机组人员为典型的3人配置,他们分别坐在机鼻座舱、驾驶舱和后部座舱。位于机鼻座舱的是前射机枪手,他还是机长和投弹手;他的座舱中安装了投弹杆和“Goerz”型轰炸瞄准具,这是第一种完全成熟的军用瞄准具,大大提高了德军轰炸机在有利条件下的投弹精准度。三个座舱右侧有一个连通它们的通道,可以让机组人员在特殊情况下调换位置。



机身结构上,戈塔G.IV较前代也有了改进。原先覆盖在机身上的织物蒙皮被取消,而是使用木夹板组成机身,并在外层覆盖胶合板;这个设计还在后来的那场著名行动中换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当戈塔G.IV在海面迫降时,机身浮力明显增强。
除了机身构造改良外,汉斯.伯克哈德还针对飞行员提出的横向控制性欠佳的问题,在机翼上增设副翼,从而解决了这个麻烦。

武器装备方面,3挺MG-14航空机枪分别布设在机鼻座舱、后背座舱和机腹设计窗口,这些机枪在训练有素的机枪手的使用下,可以有效的拦截从各个方向来袭的敌人战斗机。
3名机组人员座舱下方的机腹安装了炸弹挂架,可以挂载500千克高爆炸弹。值得一提的是,戈塔G.IV使用的是【德国航空队特别测试与技术部门】(简称PuW)所开发的系列航空炸弹,该系列是现代航空炸弹的雏形。戈塔G.IV可以挂载1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三款规格,这些炸弹拥有着薄外壳和高装药,爆炸后可以在区域内产生可怕的压力波破坏效果。
戈塔G.IV重型轰炸机的500千克载弹量即使在那个时代也只能算中等水平,但这是为了提升防御性做的牺牲。而戈塔G.IV的防御力也确实不错,3挺全方位机枪配合上抗毁能力强的机身&最大6500米的升限,可谓让英国飞行员大呼【离谱】。


1916年8月4日,深感满意的德军向戈塔飞机公司下发了52架戈塔G.IV重型轰炸机的订单,这些飞机在同年11月全部制造完毕。
1917年春季,由于戈塔飞机公司产能有限,【西门子-舒克特公司】(简称SSW)和【LVG公司】也各自接到了80架&100架戈塔G.IV重型轰炸机的量产订单,这些飞机在1917年5月-8月交付了部队。但是这2家企业制造的戈塔G.IV存在机身超重以及这个缺陷所带来的速度稍慢问题。SSW公司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诸多实验,包括将推进式螺旋桨改为牵引式、安装引擎增压器、在机翼上增加新的翼型部位等等,但直到战争结束,这些实验也没有得到充分评估。LVG则试图增加机翼后掠度来改善机尾重量偏轻的问题,但也没什么结果。由于SSW公司和LVG公司生产的戈塔G.IV始终解决不了技术问题,而且其后期生产型已经随着时间而过时,因此相当一部分被送到了训练部门,用于培育轰炸机乘员。

1916年10月,德国陆军空勤队重组为独立编制的【德意志帝国空勤队】,德语"Deutschen Luftreitkrafte",字面意思是“德国空军”。【恩斯特.冯.霍普纳中将】被任命为帝国空勤队总司令。这位对英战略空袭的倡导者认为天空的未来不属于过时的飞艇,而是新兴的G型飞机(双发动机大型轰炸机)。在对数家企业的产品进行测试后,中将发现戈塔G.IV在航程、载弹量、爬升率、速度等方面最符合要求。霍普纳中将立刻用【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德皇威廉二世和诸位陆军高层,希望他们批准使用轰炸机对英国展开空袭的【土耳其十字行动】(Türkenkreuz)。

为了执行【土耳其十字行动】,中将调集一批在西线战场有出色表现的机组人员,并在1916年11月将马其顿前线作战的【第一中队】调回奥斯坦德机场,作为对英战略空袭部队的核心力量。德军很快就在比利时根特市建设机场,根特机场周边还有圣德尼斯-维斯特尼姆机场、马瑞科克机场(Mariakerke)等4个机场,这些机场距离德军战线只有40英里。但这4个机场要到1917年4月-7月才可以准备好,因此根特机场被定为主基地。
由于目标是海峡对岸的英国,所以该部队也被称作【英格兰中队】,但队员们喜欢自称【英国之翼】或【英格兰航空队】。
1916年11月25日,霍普纳中将发表文件,系统的阐述了【英格兰中队】在对英国空袭中的重要性。文件中,霍普纳指出行动至少需要30架戈塔G.IV,而且要在1917年2月1日之前做好准备。
考虑到往返英国的航程问题,中将为戈塔G.IV设定的战斗载弹量是300千克。但即使如此,18架戈塔轰炸机总计5.4吨的炸弹挂载也相当于3艘空袭英国的齐柏林飞艇,而且因为故障、气候等原因,从来就没有出现过3艘齐柏林飞艇同时抵达伦敦上空的情况。

戈塔G.IV重型轰炸机还是【密集箱式编队】的首创者,这种编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机枪火力的发挥和通讯的便捷性。作战时,没有无线电的机组会事先计划好一个特定通讯方式,包括信号旗和彩色信号弹。
凭借出色的高空性能,戈塔G.IV可以飞到5100米入侵英国,英国高射炮和战斗机想要威胁到这个高度基本不现实。当然,这取决于戈塔G.IV的燃料质量和引擎状态。

1916年11月,首批两架戈塔G.IV重型轰炸机(401/16、402/16)被交付给弗莱堡的第2轰炸机联队,用于在西线战区进行实战评估。但是德军很快就发现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于是计划交付第3联队的飞机一直推迟到1917年3月。

1917年3月5日,年轻能干、受到部下尊敬的铁十字勋章得主:恩斯特.布兰登堡上尉被任命为【英格兰中队】总指挥。随后上尉发现飞机的油箱和引擎曲轴存在缺陷,需要动手解决,而且在训练中出现氧气不足、油料消耗超标等问题,需要准备氧气瓶和自制副油箱。因此直到1917年4月,他们才真正做好了战斗准备。4月3日,第一中队从奥斯坦德机场调往根特机场,正式组建了【德意志帝国陆军统帅部直属第3轰炸机联队】。

1917年5月18日,第3联队计划开展对伦敦的首次空袭。但英吉利海峡上过大的风让他们放弃了这次攻击。
1917年5月25日, 能见度良好、西北风。14:00,布兰登堡上尉带领23架戈塔G.IV从根特机场起飞,爬升到4000米高度,计划攻击伦敦。其中1架因为引擎故障被迫返航,在蒂尔特机场迫降。其余22架在新蒙斯特海军机场加油,并在15:30再次起飞,以3000米高度飞越海洋。途中,第3联队第15中队的602/16号飞机因燃料输送管堵塞而失去右引擎动力,被迫返回比利时,并于19:00在吉塞尔机场迫降。

由于天气突变,21架戈塔G.IV调头攻击了肯特郡重要港口小城【福克斯通】和多佛。4900千克炸弹命中了两地,总计造成95人死亡、192人受伤!!!福克斯通是这场灾难中最悲惨的受害者,炸弹几乎全部命中了小城中心并引发了7场火灾,74人死亡,96人受伤。一份报告写道:“在市场外等待购物的主妇们大声尖叫,一位酒店老板看到他的顾客们的头被削掉了,火焰从破碎的窗户中喷涌而出”。72名死者中,有30个女人、29个孩子.....相比之下,齐柏林飞艇的首次空袭也不过造成4人死亡、16人受伤

当天死伤如此惨重的原因是防空意识的严重懈怠。1917年5月25日的袭击发生之前,英国已经将近6个月没有被飞艇夜袭了,军队和民众都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意。所以德军轰炸机来袭的时候,福克斯通市民们甚至都认为那是英国军队的飞机。尽管一片混乱,但在德军飞艇袭击下成长起来的英国本土防空军还是出动了77架战斗机拦截入侵者。但英国战斗机难以威胁到以编队飞行在4900米以上高度的戈塔G.IV,所以当天只有1架隶属于第3联队第13中队的德军轰炸机在敦克尔克附近海域被击落。此外,还有一架隶属于第15中队的戈塔轰炸机在比利时地区因故障坠毁。

从1917年5月25日到1917年8月22日的【土耳其十字行动】第一阶段被英国人称作“戈塔式灾难”。戈塔G.IV重型轰炸机在此期间8次空袭英国,投弹20吨,总共导致401人死亡、893人受伤!!!而齐柏林飞艇在1916年1月31日到1916年12月28日期间的23次夜间空袭中共投掷了127吨炸弹,但一共也只造成293人死亡、691人受伤。
此外,戈塔G.IV重型轰炸机在1917年6月13日和1917年7月7日均针对伦敦实施了昼间空袭,总共造成伦敦216人死亡、616人受伤!!!而齐柏林飞艇从1915年1月19日首次进击伦敦开始,到1918年8月6日结束行动,一共51次夜袭英国,其中只有9次成功飞到伦敦上空 !!这9次袭击造成的损失加起来也不过是181人死亡、504人受伤。





【戈塔式灾难】在媒体的大肆宣传下,在德国国内引发了热潮,德国人民都开始相信帝国可以战胜不可一世的英国佬,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荣获【蓝色马克斯勋章】恩斯特.布兰登堡上尉与他的第3联队成为了全德国的偶像。而英国民众则深深的被来自空中的恐惧所困扰,他们甚至对政府和军队产生了怨恨。
戈塔G.IV重型轰炸机,这个涂抹着铁十字的【空中死神】,已经和U型潜艇一样,成为了1917年夏季笼罩在大英帝国的梦魇。



戈塔G.IV重型轰炸机
类型:双发三座远程重型战术/战略轰炸机
原产国:德国
服役时间:1916年11月
总产量:232架
机长:12.2米
翼展:23.7米
机高:3.9米
机翼面积:89.5平方米
空机重:2413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648千克
动力装置:2台梅赛德斯D.IVa型260马力水冷式汽油机
最高时速:140公里/小时
最大续航时间:6小时
实用升限:5000米
最大升限:6500米
武器装备:2-3挺MG-14航空机枪、500千克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