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起基金业高管变更隐秘线索 北信瑞丰、银河、长盛等离职数居首
【300起基金业高管变更隐秘线索:北信瑞丰、银河、长盛等离职数居首】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高管变动人次已经远超去年同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3日,公募行业已有309人次高管变更,涉及113家公司。
近日,北信瑞丰基金、易米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有博时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不少大型基金公司迎来新任董事长或总经理;也有多家基金公司一年内多次出现高管离职,人员流动频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有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升任为公司高管。
“随着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行业竞争加剧,人才流动也会趋于频繁。”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受访表示。(21世纪经济报道)
【“股神”巴菲特翻车!伯克希尔三季度业绩大降逾六成】
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简称“伯克希尔”)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罪魁祸首或是“供应链中断”。
北京时间11月6日晚,伯克希尔公布最新业绩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实现营业利润6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8.04%;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44亿美元,同比下降65.68%;截至三季度末,其现金储备达到创纪录的1492亿美元。

伯克希尔在其报告中多次提及“供应链中断”,称“由于全球供应链的持续中断,我们的一些业务经历了更高的材料、运费和其他投入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了包括飓风艾达在内的风暴的冲击,其保险业务的承保亏损在第三季度扩大到7.8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2.13亿美元的损失金额扩大268%。(中国证券报)
【紧急暂停!支付宝、天天基金…集体出手:这项投资功能迎来巨变!】
11月1日,广东证监局对辖区基金管理公司、基金销售机构下发《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业内引发强烈关注,之后随着多地证监局纷纷跟进,最近一周,多家基金销售机构迅速暂停旗下互联网平台上的基金组合跟投,并发布告用户书。
记者登录盈米且慢平台上发现,平台上线的基金组合的“购买/定投”按钮已经显示灰色,无法点击进入,平台对于交易受限给出的原因说明是“根据最新政策法规提示,当前组合暂停买入,恢复时间待定,已买入部分不受影响,可继续持有,如有新增投资需求,且慢已为你精选四笔钱投顾策略,可前往‘投顾’页面了解。”

进入天天基金网的基金组合页面,也跳出类似的提示,天天基金在基金组合页面显著位置上写道:根据最新法规,我们将按照监管要求对实盘组合进行调整,暂停实盘组合一键跟投功能,期间我们将继续为您提供组合调仓与陪伴服务,请放心持有,后继任何服务变动,我们将第一时间通知您,方便您及时做好投资安排。此外,天天基金网披露一组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天天基金已为73万用户提供组合服务,其中超半数用户为组合跟投用户,用户平均持有时长为323天。

支付宝上的“精选组合”页面上也放上基金组合暂停买入提醒:应近期监管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要求,各基金公司将对组合进行规范调整。即日起,暂停组合的买入功能。调整期间,原跟投客户持有组合的资产运作及赎回不受影响。敬请您持续关注后继调整情况,及时做好投资安排。

好买基金与新浪基金也陆续发布告用户信,好买基金在“给好买基金组合用户的一封信”中称,好买基金目前正在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进行业务调整和升级。与此同时,好买在积极申请投顾牌照,内部严格按照申请标准对投资、研究、风控进行规范,坚持走专业和合规并重,发展与责任同行的道路。

新浪基金在“致组合持有人一封信”中也透露了未来的整改时间表。新浪基金表示,“我们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来进行业务调整和全面升级。升级维护于11月5日15:00开始,升级期间将暂时停止部分基金组合买入、一键跟投、自动跟投/定投功能。组合的调仓服务与资金安全均不受影响,升级是为了更好的相见,更好的我们将于12月如期赴会。”

盈米基金副总裁、且慢负责人林杰才表示,公司从2020年上线投顾业务之后,大部分业务都已经升级成为了投顾服务,但仍有小部分基金组合业务,目前行业对基金组合已经有了明显的管理规范,公司将按照规范对现有组合业务进行分类处理,符合要求的将升级成为投顾服务,不符合要求的将会终止服务,转化成为销售关系,而非投顾关系。(中国基金报)
【元宇宙立功!游戏主题基金年内扭亏 机构百页研报预判20年趋势】
本周,随着元宇宙频繁冲上热搜,游戏主题基金的收益水涨船高,一周的上涨让今年的业绩扭亏为盈。但从三季报来看,基金对相关个股兴趣不大,鲜少有重仓。中信证券也表示,在当前时间点,很难给出元宇宙的短期受益投资标的。
日前,中信证券发布超百页的深度报告判断,终极元宇宙尚需极大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可能要到20-30年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在当前时间点,很难给出元宇宙的短期受益投资标的。(华夏时报)
【债市短期“抬头”!基金经理最新后市研判来了】
11月以来,债市在经历了一轮快速下跌后有所回稳。公募人士认为,市场对于前期货币政策边际预期出现扭转,恐慌情绪释放后长债利率随之回落。展望后市,市场已基本消化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的利多预期,叠加通胀因素扰动,未来利率债收益率将在底部宽幅震荡。
公募固收投资人士同时强调,对债券后市不必过于悲观。“宽货币-宽信用-稳增长”的传导关系尚且处于第一个环节,在货币不收紧的假设下,牛市并不会短期内结束。一旦后续债市再次迎来预期差的重校准,收益率或继续下行。
具体到基金组合配置,基金经理表示将维持中性偏谨慎久期,保持调仓的灵活度。信用债方面,总体上要坚持银行、国企、城投等三大信仰,坚守信用安全的底线。(中国基金报)
【基金阶段性跑输指数是常态 基民不赚钱的主因在于不够长情】
根据 中基协 ,以及基金公司的大数据统计,“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的主要原因在于基民不够长情。
问题在于,看着自己持仓的基金跑不赢指数;或者看到其他基金一路上涨,和自己买的天差地别,这时难免会“心灵拷问”。
就基民偏好而言,需要的是“收益和回撤”双控的基金。(Wind资讯)
【出手了!3300亿“券茅”谋求这块牌照 券商在搅动基金托管江湖】
最新信息显示,东方财富证券正在谋求基金托管牌照。
近年来,随着公募基金大爆发,越来越多的券商正进军基金托管行业,截至目前已有25家券商获得基金托管资格,还有5家券商正排队申请牌照。
数据显示,尽管目前银行还是牢牢占据基金托管的主导地位,但券商系基金托管人的市场份额正逐年提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券商系托管人中,国泰君安的最新托管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400亿元,招商证券以超过900亿元的规模排名行业第二。(券商中国)
【超97%产品取得正收益!这类基金成年底资金避风港】
2021年即将步入尾声,赚了钱的投资者们会以怎样的方式“落袋为安”?
今年以来,板块轮动和风格切换较为迅速的A股行情,让不少股民与基民的投资体验较差。在这种情况下,风险较小却又不乏亮眼收益的债基优势便体现出来,据统计,超过97%的债基年初至今取得正收益。投资者若在年初时配置债券类基金,则能在震荡市场中体会“稳稳的幸福”。
临近年末,债基的收益排名已逐渐明朗,有券商认为,可转债配置比例较多的“固收+”产品大概率将成为今年赢家。而随着近期债市波动后震荡回稳,有基金经理表示,从目前位置看,债券类资产开始重新变得具有高吸引力,部分品种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券商中国)
【公募基金积极备战北交所:看好这些投资方向!】
最近,北交所密集发布多个业务规则及配套细则,开市脚步渐行渐近。公募基金积极备战北交所投资,不仅申报了多只北交所两年定开基金,而且对精选层、专精特新等相关企业进行跟踪研究。
基金经理表示,参与北交所投资方式包括二级市场买入、打新、IPO战略配售及定向增发等,将采取精选高成长个股、长期持有的策略,打法跟沪深股市不太一样,看好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优选细分领域龙头。(证券时报)
【7万亿顶级赛道“王者归来”?9大机构最新研判来了】
科技、消费、医药一直是过去几年的“黄金赛道”,尤其总市值超7万亿的医药领域备受市场关注。然而,今年这一板块表现平淡,尤其最近一两月低迷。究竟什么引发这一领域调整?后续是否还有机遇?哪些细分板块更好?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广发医疗保健股票基金经理吴兴武、博时权益投资成长组投资总监助理兼博时医疗保健行业混合基金经理葛晨、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二部总经理助理兼鹏华医药科技基金经理金笑非、万家新机遇成长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束金伟、国泰生物医药ETF兼国泰医疗ETF基金经理黄岳、中信保诚基金经理张弘、长城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谭小兵、诺德基金医药研究员朱明睿、海富通基金医药行业分析师刘洋。
这些人士纷纷表示,政策面、资金面、估值水平等多方面引发近期医药股表现平淡,而中长期看医药领域投资价值仍大,投资者适宜借道主动医药主题基金参与,可通过定投的模式布局,要注意这一领域风险。(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