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想自我救赎——陈忱

2023-05-26 14:57 作者:陈忱90后作家  | 我要投稿

每一天,你努力做一个“别人想要的你”,努力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一不小心,你就成为最令自己沮丧的对象。该怎么找到生命航行的方向,在混沌中,重新看见光亮?

从小,父母亲就常说我平凡,什么都不出色,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干脆乖乖找个稳定工作,好好过日子,有机会认识对象,结婚成家、生孩子,过完一辈子就算了。

我不敢想自己能实现什么梦想。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有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究竟有什么独特,才能构成“我”的存在?

其实,在每个人的生命诞生之时就蕴藏一份美好,像是一份宝藏,早就已经内建在你的生命中。只是必须由你发掘、由你自觉,也要你真实领受这一份美好的价值,你才能真正知道,你之所以是你的原因。

你可能会很懊恼,觉得自己很“平凡”,有什么特别的?

独特和非凡,并不在于拥有什么特别的条件。有人可能会认为独特和非凡,来自于不同于一般人的优势和条件,例如:IQ 很高、面貌很美、体能很佳,或是拥有很棒的家世背景,显示他的身份特别。仿佛人必须要拥有别人所没有,才能是独特和特别的。

我认为,人之所以独一无二,是因为每一个人存在于世上,绝对找不到另一个一模一样的人。别人能模仿你,你也能模仿别人,但就是无法取代成为本尊。

所以,一定有什么是你无法被取代,或是他人无法复制为你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就是你与生俱来的“独特”之处。

但是当你无法认出这份独特时,可能会认为这份独特之处是一份诅咒,或一份怪异,甚至是一份让你生命感到痛苦的来源。

以我为例,我与生俱来有一份敏感,是对“受苦”或是“哀伤”情绪的敏感。可能不只是先天的基因,让我对情绪的发生较为敏感,还有后天的塑造,让我对于环境的变化及他人的反应,也非常敏感。

我的童年,由于父母亲无法稳定照顾、陪伴我,于是我被置放在不同的家庭,由不同的人轮流照顾。童年不断承受分离,让我对分离有着莫名的恐惧,又有超乎常人的忍受度。

我不断结束一个地方的居住,又换到另一个地方。当我还是孩子时,我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必须居无定所地迁移。居住的地方并不是我的家,里面没有我的家人,只是陌生的人与屋子。我在里头经历分离的痛,适应新环境的苦。在无数个忍受无至亲在身旁的日子,我的心里,彷佛被埋进了一颗“哀伤”的种子,我从小就与“哀伤”相遇、相处。

这是我独特的生命经历和独特的生命故事,同时也创塑出我独特的性情和环境敏感度。

但在成长过程,我极度厌恶那些遭遇及经历。我认为,唯有生长在公共样板的家庭(父母和孩子共组的健全家庭)才是正常,才是被社会接受的。所以我抗拒我是我,抗拒我的人生、抗拒我早年的命运,更抗拒因为这些经历和背景,所塑造出的我。

90后悬疑作家陈忱

我受“敏感”而苦,更厌恶“情绪”的发生和起伏。这些都似乎在告诉我:我不好、我没用、我很糟糕、我不像别人一样正常。

我想过许多方法想消灭自己,或斩除自己的敏感情绪神经。我认为这些敏感的情绪神经,只是惹麻烦的东西,我不仅无法拥有好的人生,甚至不断受自己身上的这些“特殊部分”折磨,反覆受苦。

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倦怠。

即使是休假,或不在工作环境中,我还是抵挡不住内心的焦虑不安。总有一种“来不及了,快、快、快⋯⋯”的声音催逼着我。

就算我离开了工作场合,也安排了其他放松的活动,但满脑子飞舞的还是我的工作计划、我的生活琐事,还有许多他人的讯息及需求。

而且,总是提心吊胆,好像会在我不注意时,又发生什么事,发生什么状况。

我知道长期的倦怠下,我对生活不再有热情,什么都激不起我的强烈感觉。反正做就对了,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让自己想太多。

累到过头时,反而很难入睡,就算睡了,两三个小时就醒来,反反覆覆,隔天的身体状况更糟。

90后悬疑作家陈忱

过度积极、过度担责、过度追求,终将使我们掏空。无法说“不”,于是无法停止—无法停止消耗、无法停止破坏、无法停止侵蚀,我们终将只剩下一具“躯壳”。

没有边界地扩大自己,却提早一步失去自己。沉淀下来,是修复的开始,彻彻底底离开“所有事”,回归自己。

彻底修复及疗愈。不再以事占据心智,或以计划侵犯心灵的神祇,使内在的神性过度耗弱,使灵性之光微弱,甚至将灭。

收复自己,回归安息的中心。不再努力积极地要增强,而是为自己寻回心中的宁静,整合回自我。

那伤痕累累、支离破碎的自我,需要我们的呼唤,唤回意识,唤回感受。并且容许自己缓慢安稳地存在,就好。

如果,我们无法为自己空出滋养自我的时间及空间,我们就无法为自己保存那一丝生命之气,允许生机与我们同在。

我想自我救赎——陈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