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经济Ep31】查漏补缺——对比高鸿业平新乔二书相同概念的叙述:需求

合集1773字,用时约120分钟,因为一开始看新书,有适应期。
在聊这两个概念之前,先补充一段高鸿业书上关于“西方经济学”内容的介绍——
高书引论部分——
定义——西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迄今世界上尚不存在一个众所同意的定义。
内容涉及——
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市场分析、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运筹学、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一个经济部门/经济领域/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通货膨胀问题的论述等;
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没有明确界限、缺乏统一划分标准,粗略区别,纯技术内容越来越少,理论成分越来越多。
研究对象——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涉及概念——需求、稀缺性、资源配置、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自给自足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
微观经济学——假定资源利用不成问题,研究资源配置——单个经济单位;
宏观经济学——假定资源配置不成问题,研究资源利用——整个国民经济。
同一名词在微经和宏经里往往含义不同。
下面聊聊需求这一个概念在高鸿业书中和平新乔书中不同的表述方式——
平书——
1.消费者的需求三要素:偏好,价格,收入
2.偏好——消费集(选择集)&偏好关系
3.价格+收入=预算集(可行性集)
4.需求:a偏好关系与预算集的公切线集;b在可分离而又有共切点时,消费集与预算集的产物。
5.消费集是一个n维向量构成的集合,偏好关系则是一个定义了序的集合。
6.消费集的定义和四个性质:
书本定义:所有消费计划的集合,无论其能否实现。
数学模型:一个非负n维向量集。
(思路:因为是集合,所以必须描述清楚元素的性质。)
元素:一个n维向量。
(思路:因为是n维向量,所以要定义,每一个坐标的含义。)
坐标:对某一件商品的计划消费量。
7.偏好关系的定义及数学模型:
书本定义:定义与消费集X中的一种二项关系。
数学模型:定义在消费集中的序(大于等于)。
偏好读法:A至少与B一样好。
高书——
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引入了需求曲线这个工具。
先叙述了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商品价格、收入水平、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消费者的人数等;
这些因素对需求量的影响
价格高,需求量小;
收入高,需求量大;
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变化;
消费者偏好增强,需求量增加;
预期涨价,现期需求量增加;
消费者人数会影响市场上的需求量。
引入需求函数的概念——所谓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变量——影响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
因变量——需求数量。
研究思路——多因素影响,把问题简化,一次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影响因素上,同时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
接着介绍了价格与需求数量的需求函数——Q^d=f(P)——P为商品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数量,^d表上标,不是d次方。
需求的概念——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曲线——以几何图形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类型——直线型、曲线型。
经济学假定——商品价格和相应的需求数量的变化具有无限分割性,即具有连续性——需求曲线是一条平滑的、连续的需求曲线。
特征——斜率为负,向右下方倾斜,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需求定理——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仅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化所导致的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移动——并不体现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
需求的变动——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所导致的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变化——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
需求的增加——任何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上其他因素的变动使得该商品的需求数量都增加了,则成为需求的增加——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向右移动。
需求的减少——任何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上其他因素的变动使得该商品的需求数量都减少了,则成为需求的减少——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向左移动。
平书和高书上还有其他关于需求的更深入的讨论,到时候我们继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