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开造阿凡达
长安开造阿凡达
最近汽车圈天翻地覆,搅动一池春水的,正是华为。
先是联手北汽推出了自动驾驶的极狐,很奇怪为什么用极狐当做智能汽车的品牌。
北极狐这种动物,捕食的时候喜欢跳起来,然后一头扎到洞里。
时间久了,难免会把脑袋摔成智障。
随后,华为在自己的连锁店里开始卖车。
卖的是小康股份出品的赛力斯,赛力斯这个品牌,一年卖了700台。为了给赛力斯镀金,小康跑到美国注册了个皮包公司,声称是美国技术。
不过这一招在新能源车时代不灵了,就又换了个手段,经过和华为这么一合作,立马身价倍增。
再后来,长安宣布也和华为有合作。
甚至,长安将和蔚来的合资公司改名为阿维塔科技。阿维塔是什么?
"阿维塔"取自英文Avatar,意为游戏或网络世界中的虚拟化身。
阿维塔科技希望为每一位用户打造在智慧平行世界里的另一个自己,知用户所忧,懂用户所想,予用户所求,让用户享受出行,自在生活。
Avatar?
这个单词太面熟了,没错,正是阿凡达… …
蔚来最火爆的时候,和很多知名传统车企都成立了合资公司,比如广汽蔚来、长安蔚来,不过出资额很低,通常股权占比不到5%。
李斌只是挂个名,并不参与经营管理,实际上都是传统车企自己玩。
长安蔚来干脆把蔚来的名头也去掉了,直接改名阿凡达(哦,不,阿维塔),并称不排除将来独立上市的可能。
这要生产什么高科技?
一、长安已经连亏三年
十年来,长安汽车仅在2019年亏损26个亿,为什么会说连亏三年呢?
看车企的净利润,不要只看归母净利润,还要看扣非净利润。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星空数据
扣非净利润才是一家公司脱水后的净利润,从近年来的财报看,公司的经营成果远远支撑不起投资者的期望。
是什么让曾经红火的长安,变成如此落魄?
这要从公司这些年发展的源动力说起。
二、合资品牌的没落
和长城、比亚迪等纯自主品牌相比,长安的发家之路依赖的并非自主品牌,而是合资品牌。
传统大厂依仗合资品牌的热销,在自有品牌方面不是很花精力。
但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不得不在自主品牌上加大投入。
一汽的红旗品牌正在重新崛起,广汽的传祺系列搞的轰轰烈烈,甚至赞助了变形金刚电影;新能源时代,埃安的销量也非常可观。
长安呢?
长安的自主品牌存在感极低。
而长安最大的利润来源—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也陷入了困境,福特的新车型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兴趣,马自达作为一家体量不大的日系车厂,还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给一汽马自达,成为国内汽车消费领域叫好不叫座的典型代表。
2018年起,来自两家合资公司的投资收益开始成为负数,2019年更是达到-21亿的史上最差。
一方面,自主品牌盈利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合资品牌人气惨淡。公司扣非净利润亏损,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随着新能源车的兴起,公司也寄希望于新能源车赛道。
三、新能源业务能借阿维塔崛起吗?
在蔚来成功的把国产车价格区间抬到40万+的时候,很多国产新能源车都做的非常精致,不亚于甚至超越特斯拉。
连小康都在向30万级别发力的时候,长安新能源在推什么?
问下百度就知道了。
奔奔。
讲真,这个价位,还有比五菱更有竞争力的品牌吗?
虽然都主打极致低价,但五菱的互联网化营销策略,要高好几个段位。
和蔚来的合资,不失为一种转型的有益尝试。
但是,很长一段时期内,阿维塔无力支撑起长安的雄心壮志。
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车领域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1、燃油车领域惯性思维,导致公司内部资源很难向新能源倾斜。
这是绝大多数转型企业遇到的困境,原来的燃油车虽然在走下坡路,但毕竟也是布局多年,有了很广阔的市场纵深,很难向一个从零开始的方向转型。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功能手机的老大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输给了苹果。
2、重建供应链
燃油车的供应链和电动车的供应链有明显不同,尤其是核心配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不再需要发动机、变速箱,动力电池成了最大的成本。
这个转型难度,几乎是颠覆性的,相当于重建一家全新的公司。
为什么比亚迪能做得到呢?因为王传福本来就是搞化学电池的教授,科班出身,他搞燃油车才是形势所迫,稍有转机,就赶紧去搞电池和电车了。
大部分燃油车企业,没有这个动力和魄力。
也正是由于这些痛点,阿维塔宣布改名后,称要独立运作。
对于长安来说,这是一个投资未来赛道的关键举措。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期内,长安依然需要燃油车来解决经营困境。
四、一季报里的增长点
2021年第一季报显示,受益于市场环境的好转,公司的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增长。
尤其是自有品牌,实现销量36.71万辆,同比增长122.28%,环比增长16.42%,达到同期的历史高点。
合资品牌方面,长安福特实现整车销量6.44万辆,同比增长111.45%;长安马自达实现整车销量2.93万辆,同比增长6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