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摘玉补石||袁曹官渡巅峰对决(释疑)

2023-09-12 20:54 作者:龙条的理解者  | 我要投稿
  1. 似乎非常反对像沮授一样直白的提出反对意见。但我还是想提一下,沮授不可取,自然不是以成败论,推崇的是往好处说是圆融世故,往差里说是委曲求全。此种君君臣臣明哲保身的道理,一定对吗?在井冈山上,在长征早期,你该如何一边拍马屁,一边设身处地,一边一针见血地给共chan国ji提意见?

    既然举我党的例子 想想总理的一生吧

2.说的很到位。让我马上想到毛泽东对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评价。毛点评说一伐的错误不在于用错马谡,在于诸葛亮没有亲自带兵阻截张郃。围城打援,关键点在打援,诸葛亮带着总预备队按兵不动,观望,就像小吏说的,关键时刻,他没有豁出去的决心。也就是诸葛亮后来反省所说的话,祁山前线,蜀军比魏军多,之所以失败了,罪责主要在统帅身上。 三伐以后,诸葛亮都亲率主力和魏军对决,毛评价说亮亮终于改正错误了 我以前没有看懂毛泽东的评价,今天看到小吏的文章,豁然开朗

马谡要是按照丞相的布置是不会打成那个鬼样的哈 当时只是想给马谡守城轻松捞资历 自己以逸待劳击破张郃的 天知道马谡抗命打成那个鬼样

3.许攸为啥最后死了,真的是许褚冲动吗?许褚应该也是粗中有细的人吧

他太狂了 你个降将怎么能是最关键的人呢?曹操不授意 许褚才不会动手呢 许褚这辈子谨慎之极

4.成功是反人性的吗?

小成功并不反 大成功极度反 越多人参与其中的事业越反

5.绍哥个人水平确实高。如果没有被董卓屠满门,也有曹家,夏侯家的大将的话,前期可能就赢了。 要是袁绍赢了,是不是就没有两晋那些破事儿了。也许寄奴兄可以做一个翼征西大将军

不要小看司马大官人!袁绍那几个儿子可比曹操儿子岁数大哦 你在与不在 我大宣王七十好几的就在那里 一天也不少

6.脑子笨。我还是不太明白,为啥老是粮不够,但如果搬师回去,就没事了

你班师 舆论风向就会说你挺不住了 最后全境叛乱 你就剩许昌孤城了

7.曹操5000人打有防御工事的1w人,打赢了?这战斗力太强了

他不亲自来咋能打成这效果 唉 真他娘的厉害!

8.我有一个问题,从官渡援助乌巢来得及吗。我觉得郭图说得对,曹操军队必然不会很多(很多不能瞒过袁绍),淳于琼有1w人,即使解了乌巢之围(袁绍也不确定曹操在军中),也只不过是挫败了一次进攻,这时候袁绍应该亲自带队直接攻击曹操大营,而且是倾巢而出。击破了大营,曹操拿下乌巢也没用了

所以说最后的胜负手其实仍然在袁绍这里 谁让他不自己带队去啊!最后输就输这了!

9.开个脑洞,如果曹操带队去突袭乌巢被冷箭射死,官渡袁绍大胜的话,或许后世该说曹操傻瓜,有勇无谋,这种事应该派个武将去的

所以曹操运气好啊 去了九死一生 不去十死无生

10.袁绍为何把粮草都囤在乌巢呢?军中无粮,即使不把粮草运到大营(此时袁绍占优,运到大营也不怕敌军来劫啊!);也应该运到军中半个月的粮草啊!可能是袁绍膨胀了?关键时刻疏忽了自己的漏洞啊!如果军中有15日粮,也可以退兵,不至于全军覆没啊!

前面烧过一次粮 而且后面这波粮草是从河北现在运到乌巢 也许转天就从乌巢运到大营了 所以时不我待的要连夜去打乌巢

11.袁导有话说:我可没见过又当导演又当男主角的~就算是小电影也不至于这样吧~

这个剧情要求当姜文

12.袁绍最后这一哆嗦,正应了三国演义中曹操对他的评价“干大事而惜身”,这可能也是世家大族子弟的痼疾吧

跟这几年曹操的成长经历有关 他闯了太多次鬼门关了 亢父兵变杀数十人出 兖州战黄巾几乎没跑出来 战吕布青州兵奔烧手 濮阳差点死在吕布手中 最后鏖战妇女守营对峙 每一次闯过来后都会成为精神财富 袁绍不是不牛 但比曹操死里逃生的搏命锻炼还是少

13.曹操五千打乌巢一万,袁绍知道曹操来了,袁绍可以派军切断曹操归路,然后派大军包围乌巢,俘虏或者斩杀曹操,有这种可能性吗

太有啦!唉 就差这一哆嗦啊!

14.孟德,三国著名狠人

豫北地区著名狠人

15.袁绍被坑杀8万+颜良文丑前锋+战死人马,起码10万之众。曹操要有多少兵力才敢进行合战?还能在失利之后还能形成僵持,进行分兵?

不可能比袁绍多 但也不会少多少 不然几十里屯兵对峙时撑不住 我估计在七八万左右

16.现代战争,如果用飞机运粮,还需要考虑粮草运输过程中消耗的问题吗?

现代战争的后勤主力其实还是车和船 尤其是船

17.最大的疑问,刘备为什么跑,当时袁绍明显是大优势了,说到底刘备应该还是想单干吧,并不是因为嗅到了袁绍败亡的味道

难说 当时曹操死的趋势太明显了 不过袁绍对于客将的待遇吧

18.有个问题,为什么辎重粮草不放在大营里面,这不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吗,分开放乌巢不会不方便吗

从河北现在运到乌巢 也许转天就从乌巢运到大营了 所以时不我待的连夜去打乌巢

19.同为当年西园八校尉的淳于琼不是被阵斩的。是被俘后先割鼻再诛杀。

您的说法是《曹瞒传》中的  《三国志乐进传》正文写的“力战,斩绍将淳于琼”   史料相左时通常取《三国志》史料

摘玉补石||袁曹官渡巅峰对决(释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