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芬底特星生态系统系列]地皮红毯——珠环荇

参考原型:角苔
珠环荇
地面平均高度3-5cm
附着平均高度2-4cm
分类:泛植物界,复构超门,古丝构类,灰体门,色质荇亚门,褐色质体类,赤荇高纲,丝质蕨高纲,单层叶形态类,角荇纲,柱茎荇形态类,双态荇目,复叶荇类,角柱荇科,环光荇属,珠环荇
同属近亲31种

珠环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类似于地球苔癣的植物,它们紧贴着附着的表面,通过细密的根丝把自己稳定住。密密麻麻的珠环荇,可以把整片的区域染成红色,并且附加绒毛一样的质地。作为一种在演化路线上主打水生的苔癣型植物,整个角柱荇科的植物,无论是高度超过15cm的还是短于一厘米的,全是用竖直向上生长的丝状叶片取代了水平的板状叶片,这也赋予了他们一个“毛荇”的称呼。值得一提的是,也许是因为较为原始的原因,环光荇属的雌雄差异包括叶片,在雄性植株的叶片尖端还有一小片板状小叶片。说到雌雄差异,自然不得不提他们的角柱,这是它们的繁殖器官,雄性的角柱竖直向上,如同尖刺,这也是它们名字的由来。而雌性的角柱则会在顶端形成巨大的囊泡,进而让整个角柱弯曲。两种角柱的囊泡都会有一个环状结构,这种环状结构将会在它们繁殖的时期,因为内部共生的微生物而发光,绚烂的橙红色光芒将点燃整片赤红的绒毛,产生一种极其浪漫的氛围。我们至今仍不知道这种光芒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演化出来的,因为整个环光荇属其实都是依靠洪季大雨的水流传播孢子,并且随时可以进行无性生殖,并不依赖某种动物。

珠环荇能够成为全属的模式种不是因为体型而是因为绝对的数量,而这绝对的数量是依托于其超强的适应力,从大江大湖的底部到在洪季会被酸汤浸润的邱比朻高原区域,这些赤红的绒毛无处不在。这些速生速死的小型植物,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占领各种各样的地方,无论是在枝头,树根,地面,水中,甚至是某些动物身上。它们没有庞大的身体,却有异乎寻常的存在感,成为了几乎最早被长羽苗民探险者记录的沃鲁目生物。

它们生存在整个黑暗森林沃鲁目中的各种地方,只要还有一线光线的地方都会存在它们的身影,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们长不了。也正是因为无处不在,各种文明种族对它们的利用也花样百出。比如在蓝尾娜迦中,珠环荇就被明确记载为可以用来祛除风湿,甚至缓解肾肿病和红腿病症状的良药。同时,在长羽苗民的旅行者中有用珠环荇中取种培育一种发光粉末菌类的做法,可以制成便携的照明设备,在埃氏长臂混元龙中,也有类似的操作用来确保营区照明。当然,当地这样的运用更多是基于一群纯肉食主义的文明的想法,换到我们大吃货帝国的角度,如果有人跑到那里,估计更可能想着是这种可爱的苔癣该怎么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