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可能会写得很乱
首先起因依然很简单,最近我在思考一些事,想到了一句话:
我们当年尝过的苦,你们也要尝一尝才行!
我不是很理解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是占领了哪部分的优越感才会说出来的,那既然如此——不说太远——当年十月革命时列宁等人吃的苦,为什么没让后人继续吃?
当年经济危机大萧条时代过后,为什么存活下来的人民没让他们的后代也体验一把萧条时的困难?
说回我们自身,当年大跃进时期随后迎来的大饥荒时代,有粮票就不错了,更多的人只能吃树皮,那为什么我们现在就不用去吃树皮?
当年尝过了,所以知道这条路是错的,为什么现在非要让后人也要体验一把?
是不是戳出了这些人的不平衡感?还是说,看不得后代生活好?
前者,出发点很小孩子气,权当是在养巨婴完事了;但后者,那危害是特别的大,往小了说影响生活,往大了说影响社会进步。
如果真的要吃前人所吃之苦,那社会永远也无法迎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甚至第一次——是啊,都在走前人的老路,都活在一种名为“当下”的过去,看不见历史,更何况未来,谈何发展?
所以不断地有人分享自己失败之后总结的经验,并且同时还会反复劝告提醒他人不要重复自己的老路,却依然另有他人煽风点火地让年轻人去吃一吃苦,搞第二次第三次知青下乡。这是为什么?
千万别以为这种风气离自己很远,想想自己周围的生活圈:老一辈的亲戚们、职场上的前辈们。甚至网络上的圈子:肝了半年却因为版本更新而更加容易获取的装备、操作简化、人性化等等。你敢说你周围没几个倚老卖老的“前辈”就没有哪怕一句对你说过“想当年我XXXXXX,你就是吃不起这个苦!”嘛?
如果说是为了开辟新的活法,那也就算了,但这其中却是有不少被前人不断证明已经固定的定理。就像x+x=2,这个x永远不可能等于1以外的数值一样,有些东西是已经被前人们发现为固定解法了的,后人无须再次承担这部分责任去走前人的老路重新走一遍。我还是那个问题:倚老卖老让年轻人重新走一遍老路的前辈们是怎么想的?
年轻人怕失败——拜托,假如面前的问题我能有十足的把握去解决,为什么我还要特意失败?我演给谁看呢?况且谁想一生做个失败的人?人类不就是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从而让自己也变得成功的嘛?
不想动脑子——?这个更加无稽之谈,如果是真的想让年轻人多动脑子,那一开始就不应该教他们走路、文字、说话,让他们都动脑子去吧。不要说什么鹰推幼子下悬崖逼飞行的故事,鹰不飞必死,人类会飞么?或者,没有上进心的,推不推都那样,多把精力放在真正应该去助推的对象上吧。
我就是看现在的年轻人活得太滋润了,不爽——那您可真是一条老蛀虫。
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