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听《彩虹六号》亚服高手谈一谈他和“游戏”的不解之缘
引言:看到有些娃沉迷游戏,老母亲表示担忧,前半生都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我,决定“以身试毒”,但是接触游戏之后,却发现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可以肯定的是,游戏确实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极富魅力的娱乐形式,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如何合理分配学习和游戏的时间等话题,是每位父母、老师等教育工作者绕不开的话题,更是每个身处游戏世界当中的学生不可以回避的思考题。特此邀请身边隐藏的游戏大佬,《彩虹六号》亚服排名前2000的彩云之门同学回答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希望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劳逸结合,身心健康,茁壮成长,嘿嘿~
Q1:你觉得好游戏和垃圾游戏的标准是什么?
彩云之门: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到三件事。其一,第九艺术是游戏,而游戏并非都是第九艺术。其二,游戏是个庞大的集体,有着不同的服务对象和受众群体,由此他们的评判标准是不同的。其三,对于消费向游戏的评判不一定全部来自于游戏本身。
对游戏的评价就像工业量产啤酒和小作坊精酿啤酒的差别一样,工业量产的啤酒消费者一般只追求价格和质量的匹配与稳定,而精酿啤酒的消费者则或许会寻求新奇的体验或者超然的品质。玩家们对于大型的游戏企业出品的游戏除了游戏的可玩性娱乐性之外,有着对于游戏优化,游戏价格,游戏画面,互联网服务等诸多的要求,若其中的某一项无法达到平均水平(这里的平均指的是大型厂商的游戏出品平均水平)那么玩家们对该游戏的评价便不会太高或者说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2018年发售的《战地风云V》。该游戏本身的质量并不差,只可惜它有着“原罪”,它是高质量FPS游戏《战地风云》系列的作品并且题材还是很受大部分射击游戏玩家喜爱的二战题材(我不喜欢),单论其游戏品质是过硬的。可惜在于——
1、这部作品对二战的演绎是残缺的,体验并不完整(完全没有苏联);
2.它背负的期待和光环太重,而它作为续作并没有达到玩家们的期待;
3.游戏开发商为了迎合显卡开发商的新技术(光线追踪)而过早的将这部作品在还没打磨完毕时推出,并且后续的更新完善并不积极;
4.作为一个联机对战内容占比很大的一款游戏服务器和反外挂并不理想;
5.这款游戏的首发价格显然和上述的缺点有着明显的反差。
这些种种的因素综合起来这个游戏便是不合格的。如果这部作品不是EA发行的不是挂着《战地风云》名号的,那或许它的评价会更贴近它本身的品质。
EA和《战地V》的例子就证明了对于一个大厂的游戏来说,游戏性是一方面,而伴随该游戏的一系列的服务则是另一面(工业啤酒的品质和价格不匹配)
与之相对的就是法国土豆种植技术大亨——育碧(我最喜欢的游戏公司)。育碧有过一段困难的岁月,连续经历了法国自来水公司维旺迪和电艺(EA)的收购,而正是这段岁月里面产出了许许多多的育碧的高品质游戏。但随着育碧的逐渐摆脱危机,玩家们发现育碧开始“摆烂”了。如果说育碧以前的游戏是佳肴,那么现在育碧的游戏就是盒饭(稳定又千篇一律)。在我看来这正是育碧从小作坊向着大厂的完整转型。我们都知道创新是有风险的,而越是庞大的企业越经不起重大的变化。就好像博弈论的帆船问题,若你是第二名那你一定要铤而走险去超越对手,而如果你是排在第一的那你的最优解反而是稳定自己的地位。育碧现在便是如此。任何一款高品质的游戏投入成本都是非常高昂的,如果说在此创新翻车了,那么对于游戏公司的打击是很大的。正是如此,育碧走上了最为保险的一条路——公式化。玩过近年的育碧游戏的玩家或许会称赞育碧游戏内风景的美丽或者对民俗文化的考究,但无论如何都会提及一点“育碧的游戏就像工业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一样,都是一个模子一套系统”。说到这里或许有些悲观,游戏本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事物。但事实上,游戏与很多商品一样,流水线的游戏可是给育碧赚了不少钱。每次育碧的新游戏一发售都有很多人一边骂骂咧咧的一边选择了付款。这就是消费级游戏的本质。
我们都知道20来块钱的外卖也就那样,味道一般卖相一般,但我们生活中最常吃的反而不就是那些20块钱的外卖吗?(不过这几年育碧游戏越卖越贵了倒是)
大厂也不是没有十分精良的高质量产出,对其的评价可以依照下文。
至于小作坊出来的游戏,玩家们更看重其有没有一技之长。或许是无可替代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或许是绝美的风景建模和画面细节,亦或者是优秀的游戏玩法。通常来说只要满足其中一项,那么玩家们便会给予其较高的评价。若说满足的很多项或者全部都占满了,那么今年的游戏奖项肯定是逃不了的。更何况,小作坊的游戏一般都更精耕于更小范围的玩家群体和题材,受众方面是高度匹配的。这里我小小的推荐几个:《戴森球计划》《Hades》《饥荒》《极乐迪斯科》《赛博朋克酒保行动》《奥博拉丁的回归》《灵魂摆渡人》。
还有一些可以归类为第九艺术的游戏,他们的评价难以笼统的概括,最好是自身先品味过之后再做出自己的评价。
现在我们来说说手机游戏。很多游戏玩家对于手机游戏有着类似电脑游戏的质量要求,或者秉着相似的评判标准。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传播于承载媒介的不同,应用范围于面向的群体的不同决定了,手机游戏从一开始其社交性是大于游戏性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电脑游戏面向的起码是电脑配置能够适配电子游戏的人群,而一般这种人大部分都是电脑游戏的玩家。换句话来说我配个这么高配置的电脑不就是来玩游戏的嘛。但手机的使用者则完全不同,上到八十老翁下到三岁孩童,这年头谁没个手机?很多手机游戏玩家游玩手机游戏是为了满足打发时间和社交的需求。他们对游戏本身的品质其实并没有太看重。由此环境诞生的手机游戏自然不适用电脑游戏的评判标准。就拿《王者荣耀》举例子。我自己无聊又只能用手机的时候,我的先择都是打《王者荣耀》。其快速的游戏节奏和简化了的MOBA游戏模式,是很适合打发时间的。所以我认为其作为一个手机游戏是完全合格的。
而且说实话手机上除了个别小厂的独立游戏外,能做到让我打发时间的其实并不多。(我就是开个模拟器玩galgame都比玩很多手机游戏好玩)。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抛开小厂大厂背景对游戏本身的影响外,游戏本身的评价仍然是很主观的。虽然我们能笼统的概况各项指标,但是评价的落脚点最终还是落在了玩家自身的感受之上。这些笼统的指标只能让我们快速的鉴别那种烂的像屎一样的游戏或者显然有着极高品质的游戏。但绝大部分的游戏仍要我们玩家们自己去体会。
所以,在总结了一般情况下对好坏游戏的区分标准后我要提出我自己的观点:“如果你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到快乐,那么它便是专属于你的好游戏”。公认的好坏游戏只对游戏公司财报有意义,对于你来说你认为的好坏游戏才有意义。(PS.让游戏圈充满和平与爱)
Q2:你认为每天(或每周)花多长时间在游戏上是比较合理的?
彩云之门:在我看来,在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情况下,机械的规定游戏时间是没有意义的。有的人喜欢运动喜欢逛街喜欢看书,有的人就是喜欢玩游戏(比如说我),游戏便是我们放松的方式。
当然,“在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情况下”这点很重要。我曾经对于游戏有着强烈的渴望,我中考前一个月每天晚上都在打游戏,我高中每周末回家都不写作业一直打游戏,晚自习再补作业,成绩比较好的或者老师好说话的科目就先不写(哈哈哈)。这种就属于没有调节好。不过随着我从幼儿园中班开始打网游到现在整整15年,我也慢慢的放开了游戏。我现在觉得晚上去操场吹吹秋风,吞吐一下暮色,更让我感觉到心神舒畅。
Q3: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你觉得收获到了什么?
彩云之门:不是我自吹自擂,我的“奇奇怪怪”的知识面一直是身边的大家所肯定的。而这一切的构建除了小时候疯狂看书之外游戏也功不可没。众多的游戏让我对世界范围内的历史人文地理有了了解。这种了解和认知不是灌输式的而是潜移默化的融入的。
而且多年的游戏经历让我的精神状况变得很稳定。小时候的我在竞技类游戏里会痛骂队友和嘲讽我的敌人。但我现在已经无所谓了,甚至我现在看待一些愚蠢的言论和行为会让我觉得我是一个为其担忧的老父亲。
Q4:你为游戏花过钱吗?你如何看待学生党为游戏氪金的现象?
彩云之门:这个问题很好,我感觉这些年林林总总下来也有个大几万了吧。游戏掌机、游戏主机、游戏PC(个人电脑)、外设,这些硬件就已经花费了不少。再加上小三百多个游戏和我主要玩的几个竞技类游戏的内购。绝大部分时候,我对游戏的花费都是量力而行,而且我很少花钱给游戏内购。一是很多游戏内购是创收手段,价格其实并不合理。二是皮肤或者饰品对我的诱惑力并不大(偶尔会买)。三是修改游戏数值型的氪金我是最为厌恶的,更不可能花钱。玩了这么多年游戏,我很清楚我想要什么以及游戏能给我带来什么,我只给我认为值得或者质量与价格匹配的东西花钱。毕竟爸妈挣钱不容易,我这些钱都是饭钱里面来的,多了我也不好意思要,本质上是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的兑换哈哈哈哈哈。
至于学生党为游戏氪金,第一,我并非氪金游戏的受众,我不好准确的评价他们(毕竟我也没氪过几千几万的);第二,既然是学生党,那么大部分钱我想是来自于父母。拿我举例,我自己饿几顿买个游戏都肉痛,让我一下子花小一千去氪金我会有很强的负罪感,不只是对钱,更多是对父母。第三,要说这游戏氪金和消费主义以及游戏厂商的心理暗示没有关系那是不可能的,我不喜欢被裹挟的感觉。第四,花大几百上千给纸片人花钱听起来很蠢很离谱,但是我思考了一晚上,你说花大几百上千的去买一份艺术设定集和人物设定集感觉好像是不是还赚了。(所以艺术行业才是真的暴利行业哈哈哈哈)
~~~~~突如其来的结束分割线~~~~~
一点小小的吐槽:九月初的采访提纲,中秋节才收到文章,这就是沉迷游戏的下场啊朋友们,不过彩云之门同学的文风我一直很喜欢,虽然常常天马行空,但读起来很松弛,是我比较喜欢的娓娓道来的感觉,旁征博引,增加了奇奇怪怪的知识 ~ 也没有说特别想要说服谁,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温和而坚定。几个重点要强调一下:
1.好游戏的标准因人而异,但娱乐的目的是为了放松身心,沉迷游戏,被游戏牵着走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2.中小学还是要以学习为主,控制游戏时间很重要,因为这个年龄自律能力还不够,彩云之门同学的血泪教训告诉你,高中阶段周末作业还是比游戏重要哦;
3.虽然彩云之门同学强调游戏对他“浩瀚”的知识量影响巨大,但大家别忘了前面六个字“疯狂看书之外”,文字阅读对大脑发育和逻辑培养很重要!!!而且只玩游戏不再额外做查询考证整理工作的话,也很难知道游戏以外的那么多东西吧,所以喜欢一样东西,不妨透过表面深入研究一下相关的小课题哦(我觉得我现在就是做了一个游戏的小课题),再悄咪咪补一句,该同学高考语文成绩126分~
4.19岁的年龄,15年的游戏之路,属实震惊我了,不过没想到昔日的游戏少年现在也开始散步吹风了,哈哈,“吞吐暮色”四个字写得好,大自然才是我们最后的归宿啊朋友们,多出来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