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电子技术综合应用
二、适用专业: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三、课时:136
四、学分:8
五、设计思路:
本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典型教学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电子产品制造的一般过程,了解现代电子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的最新发展和最新应用,学会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分析、设计、安装、调试电子电路。通过本课程7个教学项目的学习,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和检测等核心技能,同时掌握单片机、传感器、集成运算放大器、无线遥控等知识。切实提高同学们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具体教学时先后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六、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核心技能课,课程要求实施项目教学法,根据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要求,精心设置了“音频功放电路项目”、“三角波、方波发生器项目”、“单片机车位提示器”、“无线传感隧道栏杆电路”、“线圈绕线机计数器项目”、“红外线电扇遥控器”、“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等7个项目,将传感器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产品制造装配工艺等知识有机地融合到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现实场景,合理导入项目提出、项目目标、项目分析,从而提出方案、拟定措施、小结评价等教学过程,使学习过程贴近工程实际,具有实践性。使学生具备根据工艺文件进行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和检测等核心技能,掌握电子产品生产的安全操作规范。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师只起指导作用,项目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学生间合作完成)。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合作精神和专业的工作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七、课程内容
教学项目
任务
技能要求
知识要求
参考课时
(140)
项目1
音频功放电路与电子产品制造过程
任务1: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1.能使用《PROTEL》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和PCB图
2.按图纸指定位置、孔距插装、焊接各元器件。
3.完成对电路的外观检查。
1.理解音频功放电路工作原理。
20
任务2:音频功放电路的调试
1.学会用万用表测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判断电路功能是否正常。
2.通过调试,使音频功放电路的功能正常。
1.理解用万用表测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的物理意义。
任务3:电声基础
1.了解扬声器与音箱的种类,学会合理选择使用扬声器与音箱。
1.了解声音的产生过程,理解音量、音调和音色的含义。
2.理解立体声的形成过程,掌握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过程和技术要求。
项目2
三角波、方波发生器
任务1: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1.根据项目技术要求电路完成原理图设计。
2.按图纸指定位置、孔距插装、焊接各元器件。
3.完成对电路的外观检查。
1.理解三角波、方波发生器的工作过程。
20
任务2:三角波、方波发生器的调试
1. 学会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电压、电流的波形。
2. 通过调试,使三角波、方波发生器功能正常。
理解三角波、方波发生器波形图的形成机理。
任务3:认识集成运算放大器
1.掌握常用运算放大器的典型线性电路的应用。
1.了解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性与种类。
项目3
单片机车位提示器
任务1: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1.根据项目技术要求电路完成原理图设计。
2.按图纸指定位置、孔距插装、焊接各元器件。
3.完成对电路的外观检查。
1.理解单片机车位提示器的工作过程。
20
任务2:单片机车位提示器的调试
1.学会使用仿真器结合电路硬件调试软件的方法。
2. 通过调试,使车位提示电路的功能正常。
1.理解车位提示电路的功能正常工作原理。
任务3:认识单片机
1.了解单片机的产生与意义。
2. 了解AT89C51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及常用指令符号定义。
1.掌握AT89C51单片机功能与应用。
项目4
无线传感隧道栏杆电路
任务1: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1.根据项目技术要求电路完成原理图设计。
2.按图纸指定位置、孔距插装、焊接各元器件。
3.完成对电路的外观检查。
1.理解无线传感隧道栏杆电路的工作过程。
20
任务2:无线传感隧道栏杆电路的调试
1. 学会用万用表、示波器判断电路功能是否正常。
2. 通过调试,使无线传感栏杆电路的功能正常。
1.掌握无线传感器的工作过程。
任务3:认识传感器
1. 理解传感器定义,认识传感器的组成、分类与基本特性。
2. 掌握传感器测量电路的类型、特点与组成。
1. 掌握红外线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应用。
项目5
线圈绕线机计数器
任务1: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1.根据项目技术要求电路完成原理图设计。
2.按图纸指定位置、孔距插装、焊接各元器件。
3.完成对电路的外观检查。
1.理解线圈绕线机计数器的工作过程。
20
任务2:线圈绕线机计数器的调试
1. 学会测量霍耳元件输出信号,熟练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法测试电路。
2. 通过调试,使绕线机计数器电路的功能正常。
1.了解霍耳元件输出信号特点。
任务3:霍尔元件与计数器译码器
1. 了解译码器的种类,掌握常用译码器的工作过程。
1. 了解霍尔元件传感器的霍尔效应与主要特性。
2. 了解计数器的种类,掌握常用计数器的工作过程。
项目6
红外线电扇遥控器
任务1: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1.根据项目技术要求电路完成原理图设计。
2.按图纸指定位置、孔距插装、焊接各元器件。
3.完成对电路的外观检查。
1.理解红外线电扇遥控器的工作过程。
20
任务2:红外线电扇遥控器的调试
1. 学会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判断电路功能是否正常。
2. 通过调试,使红外电扇遥控器电路的功能正常。
1. 1.了解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判断电路功能的原理。
任务3:认识无线遥控系统
掌握无线遥控系统的应用。
1.了解无线遥控技术的产生与意义;
2.掌握无线遥控系统的种类与一般原理。
项目7
电子产品制造技术
任务1 电子整机产品生产线设计
1. 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线系统组成;
1.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线设计与设备选型。
10
任务2 通孔插装技术
1.介绍通孔插装技术在电子整机产品的制造中的工艺要求;
2. 掌握自动插装生产流程;
1. 掌握THT焊接技术。
任务3 电子产品制造过程
1. 介绍电子产品制造的一般过程;
2. 掌握表面装配技术的工艺流程。
1. 掌握印制电路板的焊接技术;
八、 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要充分领会和掌握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要求,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
1.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典型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与检测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反应电子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2.应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提供多介质,多媒体、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
3.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教材,将本课程知识分解成若干项目,再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确定内容。
4、应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提供多介质、多媒体、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
九、教学方法建议
1、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以适应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适应不同地区及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可通过对教学项目灵活选择,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2、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法,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核心技能的训练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或典型电子产品的制作,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对于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典型电子产品,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功能。
十、教学资源建议
1、教师应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视频,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3、应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到现代化电子企业参观、实训(顶岗实习)。
十一、评价方法与建议
1、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2、要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考核、管理办法。
3、考核与评价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多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生产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