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不受控制的网恋?

当手机支付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防不胜防的小偷就不得已“失业”了。毋庸置疑,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越来越享受并习惯于网络带来的便利,网络同时也在拓宽人们的社交圈子,包括褒贬不一的网恋,尽管网恋仍然被一些人诟病,认为这是一种缺乏基础了解和信任的“疯狂举动”,令这些人大跌眼镜的是,网恋正在以不可逆的“社风”蔚然成风。
你问问身边人,有几个没有过“网恋”的经历?尽管有些人的“网恋”不那么正经。

早些年是用“小企鹅”,买个廉价的摄像头,偷偷摸摸的交友或者恋爱,后来用某信堂而皇之去“摇一摇”附近的陌生人。如果说“摇一摇”以及一些交友软件成为某些人专事“偷香猎艳”的工具,那么,对于那些通过网络“千里姻缘一线牵”并最终携手走进婚姻的男男女女,网络也是不可或缺的“恋爱工具”。谁能因为自己嫌羊肉膻,就不让一家人吃羊肉?谁也做不到因噎废食。

以前我也很不看好网恋,觉得这就是不正经人泡妞儿的不正经地方,自己也绝非因为好奇曾经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与人打情骂俏勾勾搭搭,而且亲身经历过“见光死”的线下见面,当然,清新脱俗的“干妹妹”也有。这是交流软件必然经历的“脱胎换骨”过程,而实名认证,正好就为那些想利用网络耍流氓的人设置了门槛。当网络成为一片净土,人们在这里交流沟通,包括谈情说爱,是不是就有了安全感?
网络在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成为人们交友和恋爱的一种模式。以婚恋网站为例,人们因个人生活圈子有限,可匹配的恋爱对象也因此有限,但是一些中规中矩的婚恋网站,却为不少人起到了月老“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作用,把不同性格、不同地区的单身男女,按照每个人的诉求标准予以匹配,然后定向推送。这种打破区域限制,无限延伸会员生活圈的“牵线”方式,确实成就了很多人的婚姻。

而独立的个人“网恋”,也渐成“燎原之势”。我家邻居张姐,跟我那位算是半个闺蜜,大概40出头,几年前离婚,没有孩子,很精致一个人。去年九月底给我们两口子下喜帖,说是国庆节结婚,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平时没见她跟哪个男人来往频繁,怎么转脸就要再婚了?
我那位嫌我大惊小怪,问我你和你干妹妹怎么认识的?我老脸一热,不吭声了。这才知道,张姐真胆大,一年多前就在网上认识了这个男人,两人从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慢慢发展到每天定时定点的热聊,中间两个人还见过面,至于啥时候确定的关系,我那位也说不好。

人们的传统意识里,恋爱不外乎这么两种:要么有媒人介绍;要么看对眼了自由恋爱。通过网络认识,进而建立的恋爱关系,就觉得不那么正经。其实,这是人们把自己的习惯思维,或者叫传统意识进行了人为代入,以为网恋不靠谱,就认为搞网恋的人也不靠谱。
想想也不怪他们,国人最早的婚恋可是几千年不曾改变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新社会的自由恋爱,也是慢慢被老辈人接受的。网恋更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恋爱方式,人们需要慢慢消化和吸收。

喜欢,就请关注“府右街二子”,不喜欢,划过去就是了,并不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