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资料
亚和业,雒阳人也。少机敏,以才谋给事府中,长兄亚和作重之,迁为主簿,时年十二。先是,闾里多有盗贼,民人苦之。和作听和业计,使易容貌,扮为盗贼,燕群偷。把酒正欢,则走于溷藩,引公人入,遂穷获之,无有遗脱。次年,出为通汇丞。未至,有少年以卵掷其马,和业计其样貌,案而笞之。称通汇守张散老悖,事务悉付之。会有司收秋课,凡再催之,人多有以灾不内者。1.乃遣胥吏比户责输,有不出粮者,则械缚之,枷号陈于衙前,虽妇孺可矜者不得免。 时乡人多偷窃,聚则为盗,散为常人。2.和业复扮为贼人,燕闾老,得其所居,复掩讨之,乃尽获奸伏。 又为站笼数十,立门外,以之刑,死以百计。会先零之乱,贼犯郡者甚众,和业乃引家仆数百驱之,破于阮家,斩千余,为京观,又以木杵贯之齿路榜曝之甚久腥臭弥道贼寇惊惧。盖五郡之地,俱遭丧乱,独西野以和业免。已而张散殁,和业乃署太守,治郡如常。视事一年,州内肃清,路无行盗,民人多之。及次年,御史李肆行郡,诣通汇,见木杵,闻其事宜,大奇之,乃白和业事于上。上闻之,嘉其功劳,以为广志太守。三年,征,不从,仍守故郡。后凡数十年,数为广志太守,再转中大夫致仕,又三十七年而卒。 1.下列对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是() A.又以木杵贯之/齿路榜/曝之甚久/腥臭弥道/贼寇惊惧 B.又以木杵贯之齿/路榜曝之甚久/腥臭弥道/贼寇惊惧 C.又以木杵贯之/齿路榜曝之/甚久/腥臭弥道/贼寇惊惧 D.又以木杵贯之/齿路榜/曝之甚久/腥臭弥道/贼寇惊惧 2.对文章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指里巷。古时居民区多用围墙围住,称为闾里。 B.秋课,指秋季赋税。古代部分朝代赋税分夏秋两季征收,其中秋季征收的赋税即秋课 C.署,指升迁,其后多加官名。类似的词还有迁、转等 D.视事,指任职。出自《左传》:“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亚和业足智多谋,年少即得重用。他扮作盗贼,假意宴饮,将公人引入宴席,将盗贼全部抓捕。任县丞时又采用类似的手段,公然抓捕盗贼。 B.亚和业催课得力,手段严苛。有司两次催缴秋课,百姓有许多因故不缴纳的,亚和业于是用强硬的手段催缴。 C.亚和业勇敢威猛,敢于冲锋陷阵。先零之乱时,他率领几百名家仆驱逐贼寇,斩获千余,使广志免于丧乱。 D.亚和业功劳卓著,因此获封郡守。御史李肆将其功劳禀告给皇帝,皇帝于是让他担任太守。 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乃遣胥吏比户责输,有不出粮者,则械缚之,枷号陈于衙前,虽妇孺可矜者不得免。 (2)和业复扮为贼人,燕闾老,得其所居,复掩讨之,乃尽获奸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