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羽诞幕后小故事【三载羽声·流光拾遗文案篇】
这次羽诞不仅请到了很多画师老师来创作印象曲绘,还请到了无人老师为每一幅画作撰写文案,无人老师结合原曲和印象曲绘,超级用心的创作出了这些,甚至还标了注释…!但在正式文案中为了简洁美观所以没有全部展示出来,我觉得这些要是不被大家看到的话就太可惜啦!为此整理了一下,然后建立了这个专栏。也是为历年来有名的羽曲写的观后感,以此向各位创作者老师表示感谢。
预告信
致予我爱的人们:三载褴褛,同袍共行。每念及此,不胜涕零。今【11月25日晚6:00】有妙宴,达旦通宵【为期一日】。特撰此函,邀子同赏。此是为我,此是为忆。还望驾临,顾盼垂青。
落笔:赤羽
注:(1)【致予我爱的人们】:断句方式为【致/予我爱的人们】,包含了个人理解的创作者与爱好者们对于虚拟歌手塑造的理解,即【予无爱之物以爱】。另外“致”与“予”同有“给”的意思,因而也可另解作【致予/我爱的人们】,是一个断句上有先后理解、先被爱后传递爱的双关句。
(2)【三载褴褛】:引用自“筚路蓝缕/筚路褴褛”,形容【创业的艰难与辛苦】。个人认为与赤羽留给爱好者们“事业型虚拟歌手”的印象有相近之处。
(3)【同袍共行】:引用自《秦风·无衣》中“与子同袍”,既有创作者、爱好者们与虚拟歌手同行共进的内涵,也与“褴褛”一词在衣服的意象上照应。
(4)【不胜涕零】:引用自《前出师表》,表示感
激。 (5)【此是为我,此是为忆】:“此”与“是”同意,意为【这】。全句意为“这是关于我的(宴席),这是关于回忆的(宴席)”。(6)【顾盼垂青】:“顾盼”与“垂青”意思相近,意为“礼遇,瞧得起”,有“尊重喜悦”之意。
ps:后来感觉过于书面和严肃不像赤羽所写,所以没有用这版,改成较为轻松的风格。但是写的真的很好所以我还是想发出来让大家看看hhhhhhh说不定猫姐收到的就是这版了()更客套话了wwww
印象曲绘文案:
《菲尼克斯的羽翼》 报复者为毁灭而新生,振翼者因愤怒而降临。■焚毁星宇!徊风!山川!江海!我是血与泪的新神,不灭长明——! 注:毁灭、新生,取自“正在破壳新生羽毛……等待将世界毁掉”一句;振翼、降临,取自“当我展开双翼……灾变降临”一句;“焚毁”至“血泪新神”取自歌曲中间的暴躁说唱。考虑到原曲中多次用到第一人称称谓“我”,故后半段区别于第三视角陈述的前半段,描写了第一人称的愤怒嘶吼,以标明原曲本身的特点。 《涟漪》 当涟漪吹起清风,当夜晚拨开星空,湖面上的人儿啊,你要望着我。■我是贝壳,我是沙,我是珍珠,是触碰不到你的一闪而逝的梦。 注:原作为描写了“暗恋着睡莲的贝壳”的故事,贝壳与睡莲二者被湖面隔开,歌名“涟漪”则是其中贝壳想象中“触碰的假象”。故遵循歌曲原意,前半段进一步使用了颠倒的想象手法,把歌曲中“风吹动涟漪”、“黑夜吞噬地平线”的意象倒置,将贝壳对睡莲的仰望倒置成贝壳对睡莲的乞求,以表达贝壳的深情。其中之所以选择“望着”一词而非“望向”,也正是因为“望”一行为本属于痴情的贝壳。后半段则回到贝壳的自叙中,借由贝壳→沙→珍珠这一贝壳在暗恋中忍痛最后献珠的漫长情感历程,与一闪而逝的梦作对比,以表现原曲中空幻而破碎的质感。 《失败品》 繁华倒转,幻象横流,■是笼中鸟,■是屏中囚。□风雨俱下,大浪淘沙,此是王庭鸟,此是七色花。 注:该曲特殊,是创作者肺腑之作,因此文案思路也有所不同。前半段取材自原作歌词,复述创作者在快餐节奏下的思考与情绪,其中人称代词用“■”,一方面既映射现代创作者在快餐化的、电子化的创作大流下的自我迷失或迷茫,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他人自贬言、听者不可述的礼仪要求。而后半段与原作并无关系,是出自于个人对作品的回应,以“风雨俱下”这般回应快餐节奏与互联网洪流的大描写句始,由“大浪淘沙”处转折,最后尽可能避开原曲中被用以表达了负面情绪的意象,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王庭鸟和与此次曲绘色彩相映的“七色花”这两个意在未来的意象传达祝福。没有人能代替他人行走创作之路,但我依旧献上祝福。 《天下局》 川流割裂,五岳摇荡。风云际会,楚汉分疆。英雄功业今安在,谁敢论真王?■沉舟破釜,富贵思乡,大破秦军是霸王!鸿门错放,垓下兵亡,陨首身后多少事?千古对错,皆入乌江。 注:给以楚汉争霸为背景的作品写一段相关文案,只能说没看过几本史书,写不起。因而前半段直接取材于歌曲原词,稍作修整,以问句结尾,用以描写楚汉争霸的剑拔弩张之势。而后半段考虑到此次曲绘侧重点在于项羽一方,因而重点简写了项羽自立霸王与败于刘邦两个阶段的事。唯一可以说是带有主观观点的部分是末句“千古对错,皆入乌江”,一方面写后世人对项羽的褒贬不一,又有意为“千古英雄,还看今朝”。 《Give it Up》 真理路漫漫,答对给糖,答错重唱。■彷徨的脚印踩过砂砾,灯塔与道路破碎支离。迷茫的旅人啊,带着微小的希冀。选择放弃,或是再次前行。 注:青春年华时阳光晒着的平凡而平静的街道→一场忽然开始、不知何时结束的旅程→逐渐变得遥远、落幕→浸入水中的声音→在漫无边际海水中静静浸泡着的暗涌与寂静→忽然被推出海面看到了亮光时难以平复的内心→(破碎声1)回首过往,迷茫而走错路的回忆仍历历在目,刻骨铭心→精神的狂乱与否定→重回到旅途,但却是欢快而轻松的旅程→(破碎声2)旅程被打破→重新变得遥远→夜幕安静落下→反派死而复生般狂乱祸根在结尾的忽然出现。 惭愧地说,只听词的话,这首歌我没听懂过,所以这次特别地细听了几遍伴奏并把每一段伴奏带来的情感都记录了下来,也就是上面这一大段,可谓说是情感极其丰富。随后做出的大体解读却很简读却很简单:寻求真理是一条不断试错的路,在每次旅途中都迷茫地行走着,又屡次看见希望,但最后却又总是会因为走错路而导致整个旅程都被否定,然后从头来过。整体的情感以迷茫为主,带有着弱小的希冀,又总是被强大的错误现实否定以至于甚至自我否定,可以说是压迫感和无力感十足。文案前后两半段也因此分别选择了简写歌中照应全曲的“答对打错”一段,和将旁白部分的自白与歌曲的内在道理结合。 《蛮女》 云中月,风中雀,细腰弯刀,遥遥的荒漠有蛇蝎。■月下狼,雀上阳,踏着黄沙走四方。大地多苍茫,与鹰鹫作伴,独生雪莲山上。 注:由创作者言,《蛮女》是一个具有女性主义内涵的作品,而作品也确实呈现了先传说后嘶吼、先标签后去标签的结构,因而如何区分标签式的传说与非标签式的面貌以及辨明创作者的肯定与否定态度则成为了文案的核心要务。依照原曲的结构,《蛮女》其实并非一个先否后是、后半段推翻前半段的故事,而是一个“既是也是”、把粗犷美补进传说美的故事。前半段的各种动听曲调虽有一叶障目的标签化之嫌,却也不至于完全走向被否定端的情况。因而基于这样的原作逻辑,文案的前后半段自然也就选取提炼了“传说”与“面貌”为主题,分别采用了他者传说和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直接截取原作意象进行阐述,而不再做否定语句。此外,末句原本是从原作中提炼而出的粗犷嘶吼语句,但考虑到此次曲绘的要素结合方式与双人曲的原作有所差异,氛围更加宁静而悠远,粗犷的要素更多内敛于服饰色彩、手部刻画与喷枪式纹理笔触和断续疏松不求闭合的线条中。于是便又稍作修改,借“大地多苍茫”的旷远之感将氛围收敛起,收归到一种“遗世独立”的意境中。而至于末句中为何不选用“独放”或“独绽”,大抵是因为人们把女性比作花比得多了,以至于在此处语境下此二词反而不如仿佛“自古以来便如此”、“自生以来便存在”的“独生”更妥恰了。 《焦糖星》 孤独的,偌大宇宙,一颗星。坠落开,心间波纹,一个吻。■夜晚过去,迎来早晨。 注:作为一个中文填词版本,《焦糖星》继承了一部分日语本家中特有的文化印记——一种特殊地缘历史造就的“天宽地窄无处立锥”、“我与世界”式的孤独感,这种原属于日语的文化印记在主歌部分的断续歌词中仍有迹可循。但区别于日语本家,到达副歌部分时连贯起来的中文词则又将这种断续的孤独感部分冲刷去,形成了滴水成流、印记交汇过渡的奇特质感。基于此,文案前半段粗劣地模仿了川柳诗句的断句方式,裁取歌词意象进行填充,后半段以个人对于《焦糖星》“前半是哭泣的夜晚,后半是睡醒的早晨”的听感理解为内容,用更直白的中文断句方式写就。 《Mandala》 一遍遍、又一遍遍剪断交缠的思念,解开封存回忆的茧。■花开满山遍野,今日就告别热烈的昨天。 注:原曲作为失恋曲却有着盛大的伴奏——钢琴、吉他、架子鼓、小提琴,此起彼伏,跌宕高昂,堪称是“盛大的失恋”。因此文案以从歌词中提取的意象和措辞为内容,前半段描写失恋后内心私人而孤独的情感,后半段描写失恋后回首昨天又决意告别昨日的浓烈、热烈与决心,以回应原曲从一种热烈经由孤独与落寞走向另一种盛大的矛盾情感。 《Dancing like a wind》 夜晚的城市喝了酒,我在车站里等啊、等啊,等到风起涌。■旋转、踏步,亲爱的风儿请牵好我的手。 注:夜晚的都市灯光→(气泡声1)夜晚下的都市繁华→(气泡声1)超然而未来的繁华幻想,一种强而有力的上升→现实与幻想的交融→(气泡声2)交融区的扩张和上升→幻想的消失→平凡街巷间暗伏的躁动心灵→(气泡声3)一场为短暂实现幻想而办的派对,人们因此汇聚起来→(气泡声3)一次更现实又稍微拘束一些的现实与幻想交融,即派对→急转直下、直下、直下,鼓声逐渐紧张→一次灵异的揭露→危险的前行/逼近→一次又一次上浮的危险开始展露起面貌/能力→一种思想放空的、梦一般的轻松时刻(但其实危险仍然暗藏)→由一个阶段快速上升到另一个阶段→(气泡声4)超然而未来的繁华幻想→(气泡声4)穿插风火二人断片音节的繁华幻想。以上是针对原曲音乐演奏的分析,很容易就可以得出风火在色色。(并不)区别于其它曲子,舞得像只风→《像风起舞》的歌词量很少,只有共122字,歌词词意为了配合音乐相对比较破碎,又是信息密度相对不高的现代语言,因而文案不适合直接从歌词入手。而音乐风格又像是在蹦迪一样,带有不少电子特效合成音,让不懂音乐的人听着就无从入手。可以说是写文案的过程中遇到的最麻烦的曲子之一了。不过所幸歌曲音乐中有着丰富而强烈的情感,因而可以直接从听感入手。大致概括起来则是:在夜的都市里寻求繁华的快乐,在夜的都市里被引导,在一场欢乐的派对里短暂地得到了想象中允许放松一切身心的快乐。而如果再结合上歌词与曲绘,大概就能构建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框架:风火异地恋,羽崽子在火车站等人时心情焦急而难掩欣喜,不远万里而来的穹姐姐跟她把谈恋爱该做的都做了。(大概)总而言之虽然故事的可遐想空间很大,但大致可以区分出唱前半段的羽是寻求/迫切期待快乐时光的那个,而唱后半段的穹是带领她寻求到了快乐的那个。因而文案的前后半段自然也就以羽的视角、分别写她迫切期待着快乐时光的到来与得到回应两个内容——并且采用了因迫切期盼而傻得很可爱的天真语调。 《万象霜天》 万山红遍,鱼鸟同游。此道霜天,众生恢弘。■身死纵作土,腐草也为萤。待到春花烂漫时,请驾一叶舟,代我渡江流。 注:旧曲新听有新解,此次重听,《万象霜天》依旧盛大恢弘,却也难免悲怆。究其原因有二:1、词曲关系中的时空要素分布。2、极与赤羽人设上的长幼之别。先说第一点,作为一首词听感强于曲的歌,《万象霜天》在听感上带给人震撼的感觉,但歌词内容中描绘空间、描绘盛大景象的辞藻却并不占主导,几乎都是一句带过,反而是描写时间、描写求道之路始终、描写变化的措辞占据了内容的完全主导。空间多变,但时间感却极其强烈。以至于盛大之感并不来自于对盛大景观、盛大空间的描写,而源于曲调对歌词中时间感和求道执念的拓宽。再说第二点,PV中先极后羽,二人不仅是长幼有别,身高的差别也是极其明显。结合人设画师的创作分享,可知极是蝶,羽是虫。先蝶后虫,那么就不是破茧成蝶的关系,而是蝶死虫生的关系。因而再听时,便会更深刻地感知到这首歌里关于时间、关于求道、关于继承与延续的意蕴,以及人物切换时极黯淡神情的悲烈与悲怆。在这首歌里,极和羽是旧蝶与新虫的关系,是腐草与萤的关系,是“我身死后,你代我走”的关系。是未曾相识,但已是生死之交般的关系。基于这样的新理解,文案对歌曲中的盛大与悲怆进行了一次纵切,前半段回溯霜天意象的出处《沁园春·长沙》,借其中意象弥补了歌曲歌词中空间意象不稳定的特质,描写了霜天的盛景;后半段则回扣歌词,以腐草为萤的意象和作品中羽身为小虫驾一叶舟的画面写了一幕“求道者”的托付之情。至于为何选用“春花烂漫”一词,一方面是为了和“霜天”这一秋景意象作对比,拉开时间维度,重现歌曲中沧海桑田、方生方死的时间感和生死跨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山花烂漫”的意象(《卜算子·咏梅》)与“万类霜天”的意象恰好出自同一人的手笔。 《赤伶》 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白骨青灰亦是我,陈词早唱穿。■一炬烈火,叫豺狼恶虎俱同葬!谁言戏子不知家国恨?此番红颜胜雪霜。 注:该曲中赤羽饰一位早已与敌寇同葬火中的戏子,以仿佛一个早已死去但从未别离的幽灵的身份负责唱了“喜怒哀乐”、“白骨青灰”的铿锵忿怒之举。因而文案着重了她“粉身碎骨全不怕”的铿锵之情,前半段先以《桃花扇》中原句做引,再以戏子羽的视角写她决意赴死前的慷慨之情。其中之所以选用“亦”而非“俱”、“皆”作“亦是我”句,是考虑到皆、俱、都之言有“现在和未来都是”之意,不如亦字“死了也仍是我”的“也”之意来得决绝,“早”字的选用同理;而后半段则是化用了原故事中“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句,再辅以他者评说句,写她身为戏子的壮烈决然。 《404 Not Found》 凝结于封存回忆的城墙,升焰于万木俱焚的时光。别走近我,我已升焰。莫依偎我,我已结霜。■坠落于晴风流转的天空,等待在潮汐回溯的海岸。请陪伴我,倾听我的悲伤。来拥抱我,点燃我的心脏。 注:这一则文案简单就简单在可以直接照搬诗人木心所著的《大卫》一诗,难也难在如果需要描摹歌曲中“既希望疏远,又渴求陪伴”的情绪,则也很难跳出《大卫》一诗。最后考虑到所拿到的曲绘草稿选取了晴空作为背景、氛围更加明媚,因而选取了短句+裁诗的形式进行组合,把渴求亲近的情感单独放到文案后半段,并选取修饰了部分更为明亮的意象。 《翡夜Racing Game》 点火,启动,发动机燃烧。忍耐,等待,倒计时来到。■车辆鸣响警报,安全带系好。限制解除、呼吸同调,今夜属于赛道。 注:理论上这是一首开车曲。实际上在只听伴奏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第二段副歌后危险暗涌的间奏,还真让人感觉这就只是一首开车(物理)曲,要素清晰但结构却藏得比较深。文案自然不能照着原曲除间奏与结尾外几乎全程踩满油门的节奏来,因而在参考了此次曲绘的暗色调后,最后选择了前半段蓄势,后半段飙车的构成。 《我爱你》 也许有一天我醒来,所有的昨天都已离开。■“我爱你”,请你转回身来。 注:原曲中核心情感从表现上看是撕心般的“我爱你”,具体则更可能是“也许有一天我醒来,让爱我的谁走开”一句中透露出的如孩童在感受到自己不被爱时所抱有的“我要死了,你就后悔吧”这样在情感弱势中爱而不得的痛苦与自暴自弃。只不过比起孩童的思绪,曲中情感是强烈的临终忿恨。忿恨的背后仍然是爱——“用所有换了你快乐,是我宿命中的享乐”。遵循这样明恨实爱的深层情感,同时也考虑到不可能把强烈而矛盾的听觉感情直接搬上文案,因而文案着重剖析出了忿恨之下深刻的爱与心口不一的挽留和期盼转身之情。 《不识月》 采荷过轻舟,嬉游共灯昼。豆蔻小儿不知愁,逐星斗,问仙寿。■未语花先羞,忆两小无猜时候。今隔天河水,相思人消瘦。犹笑懵懂无知时,风月唤银钩。 注:原曲是很温柔的一首曲子,传统乐器的编制使其更有一种寂寂星夜下的浪漫情调。曲中尽管蕴藏着“如今相思不得见”的相思悲情,却又不断地在被两小无猜的美好岁月治愈着。再加上此次曲绘中羽也是笑颜以待,因而文案选取了先写两小无猜岁月,再写相思,最后以一句“犹笑”句化用《古朗月行》中“小时不识月”句,写懵懂岁月对一生治愈的结构。 《苍蝇》 猫可爱,狗可爱,全世界我最不可爱。我死去,我站起,我歌唱着翻飞在这里。■我是苍蝇,永恒的轮回,不死的尸体,优雅的情趣,或是卑劣的残渣与病菌。 注:歌曲反向立意,那么自然可以有双向的解读方式,一方面既可以是败亡者不死的讥讽,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卑劣者自我的反讽。因此文案不宜从第三人称的陈述角度切入,而适合从能体现曲中“苍蝇”性格的第一人称切入。或许并不非需要一个谁是谁非的定义不可,苍蝇就是苍蝇,不死不屑也被不屑,矛盾而统一,自有其存在的原理。 《Misty Party》 迷雾中响起圆舞曲,怪物、黑猫、面具,带来魔女的邀请。曲终、落幕,只剩下遍地的凌乱、空虚。■请覆上她的掌心、注视她的眼睛,用一个吻回应她的孤寂。 注:原曲是因引擎差异而覆盖严重的三人曲,因此从中提取出赤羽的角色并不容易,所幸最后基本能够确定羽所代表的是魔女孤独而渴望陪伴的心。神秘→孤寂→被照亮内心,文案依照魔女外强中柔的逻辑写就,并考虑到魔女是被救赎的一方,采用了实际第二人称的角度切入,以故事中“孩子”的心音劝说孩子去救赎魔女。 《静止时间》 翻开旧相册的照片,指尖划过,是一个又一个的流年。■今日的我,还记得昨日说好的明天。故事总会迎来终结,我们还能否再相见? 注:时间是原曲中重要的意象,翻旧照片,是在怀念昨天;回忆诺言与心愿,是在期盼奇迹发生的明天;渴望时间静止,是不舍的今天。文案因此分三句分别阐述了歌曲寄托于昨天、今天、明天的三种情感,并将昨日、今日、明天三个时间词都集中到中间句中,以此强调原曲情感与时间的重要关联。 《不夜国》 裁肃罪愆,泯灭争烟。不夜之国,永世欢宴。■玉碗琅馔,乱谏贪欢。白夜之国,沦没岁光。 注:原曲中三人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因此便不再单独将赤羽的角色提出。清明公正的神祇救王国于暴乱、创造出繁华一时的盛世,最后又身陷腐朽、与王国一同沦没,故事的基底充满了宿命轮回的色彩和王朝周期律的历史痕迹。因而文案的前后半段在内容上分别选取了立国与亡国的原因和结果,并选用读起来更为铿锵的四字短句作为基本形式,以刻画立国的恢弘、须臾盛世的伟大,与亡国时宿命与历史力量的幽深、强大。 【完】 文案总写:无人问晓 整理发布:泠雨REIU 特别感谢:创作出以上作品的全体sta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