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黑羊效应

同志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是一个心理学中的效应——“黑羊效应”。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家公司就像一个羊圈,一群新入职的员工就像刚刚入圈的羊,他们彼此陌生而不熟悉,但他们都尽量对彼此友善以显得自己是个不错的人,直到某一个小小的意外发生,其中一方不得不担任加害者的角色,而这件事却本身是件极小的事,加害者得到的好处要远远小于增添的害处,因而加害者内心潜移默化的,产生了一种不平衡的情绪,这种情绪偏向于将错误推向另一个本没有错的人,以逃避良心的谴责,而这个人又会影响到其他人,使他们也犯下类似的错误,即将错误推向那个无辜的人,而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他们又不得不去主动找理由,将那个无辜的人塑造成一个大坏蛋,并无时无刻不去贬低他,而这个无辜的人,即是黑羊。值得注意的是,很大程度上,这种效应来自于人们共同的焦虑感与紧张感,他们需要一个情感的出口,而无辜的黑羊,则是恰好被牺牲掉的那一个,“牺牲小我的利益,挽救大我的利益”,从某种程度来说,恰恰好应验了这句话,那些加害于黑羊的屠夫团体内部,由于得到了宣泄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共鸣,他们内部会十分融洽,而旁观者自然是不用提的,即使不加入了屠夫团体,也不为了一个孤身寡人而以身犯险。
此时,即使是公司的牧羊人出面干涉,很大程度上也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各打五十大板的态度只会让黑羊觉得更加委屈,屠夫们觉得更加愤怒。
一切的根源都在于两个问题上,一个是黑羊难以意识到,“最大的错就是没有错”,因而你与另一个团体发生了矛盾,不断质问“我到底错在哪了?”只会让屠夫们感到良心的自我谴责,为了逃避这谴责感,只好将黑羊变成加害者那一方。而屠夫们的问题,则在于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无能与愚蠢,他们会为了一个尴尬的小错而耿耿于怀,因为这样的一个失误带来的害处远大于好处,尤其是在他们想给自己树立一个好形象的时候。“越是聪明的人就越是难以接受自己失败的事实,而会去想法设法说服自己没有错。”
黑羊效应的本质是一群好人不断欺负一个好人,而其他好人却默不作声。当一个团体越是巨大时,他们也就越是冷血,因为责任被分摊了。当牺牲一个人就可以挽救大多数人的声誉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那一个无辜的人也就不得不成为黑羊。
假使一个人不幸成为了黑羊,他要做的也不是顽强抵抗或者低声下气地讨好,一方面,顽强的抵抗只会是火上浇油,两方的冲突会愈演愈烈,甚至公司的管理者介入,直至为了公司的秩序而将这个无辜的人开除。另一方面,低声下气地讨好会使得屠夫团体加强自己的“正确意识”,很可能会引来变本加厉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在意它,不去追问“我到底错在哪”,以免刺激到屠夫团体,通常来说,当有新的黑羊出现,或者新的威胁,比如财务危机等等,对这个人的关注就会被转移走,他也就脱离了黑羊的身份。低调克己是致胜的关键。
如果你想要了解得更详细透彻,请查阅《黑羊效应》——陈俊钦著,团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