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甲卷理科:圆锥曲线与导数大题分析
很久不更的解释
这几天一直在整理,对于压轴大题,有一些私人的看法。每题多种解法比较后,也找出了较为便捷的解法。并联系知识点,自己出了几个变式。废话不多说,如下:
解答题呈现出的特点是:
1. 一道题,存在多种解法,可以从不同知识角度切入,要求思维具有发散性。在面对多条路时,能否走通,则考察一个人符号运算化简的功底。
2. 题目结构基本呈现不完备性。和典型题的解法套路相比,题型表现出来一定典型题特征,暗示学生用典型题的解法套路,但在计算变形过程中,往往不会与典型题解法那样顺利。如数列题17题,叠加法,但初始两项不满足,“断尾”,需从第二项开始讨论(下标范围意识)。
3. 条件不那么直接,需要“转义”,立体几何18题,找到线面距离。
圆锥曲线大题

典型的面积表示问题。可以设直线,表示弦长,F到直线的距离,将面积表示直线参数为自变量的函数。这题难在,设了直线之后,有斜率和截距两个参数,但面积表达式化简之后,只与横截距有关。用判别式限定其范围即可。对化简计算能力有要求。
是设直线还是设点,有待商榷。但在考试时间限定下,毫不犹豫选择使用频率最高的通法即可。
我自己想到第二种解法,用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如图,字一直很丑,练不好,各位慢慢看吧。我已经放弃练字。

针对这种考察方式,自编了份变式练习。同样有着多种解法,多个解题切入点。但方法有快慢的区别。已打水印,转发注明即可。

导数大题——讨论单调性与恒成立求参数
① 带参数讨论;分参;半分参,其中分参后,不等式右侧函数复杂,求导后很麻烦。另外两种解法都能走得通。
② 难在:带参或半分参后,换元法处理导函数,简化形式;换元后,二阶导,一元三次函数求零点,试根法,进一步因式分解,采取加减2次项,再因式分解,或者整式除法,学生没接触,分解不出来,影响进一步讨论导函数值域。
③ 本质:是在讨论函数图像,导数作为工具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需要学生清楚要讨论什么,在讨论什么,可以通过怎样的变形计算实现。
解法1:带参讨论
解法2:

这道题,我也做了结合知识点,渗透方法的变式,但我现在不想放上来。先给学生用一段时间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