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明早知李成梁弊病,却仍让他镇守辽东,只因没他不行!

2021-08-22 14:47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篇精彩的历史文章,今天讲述的是我国古代明末大将李成梁的历史故事。大明最大的边患就是九边,而九边的最大的边患就在辽东。这个战略位置,在明朝一共二百七十六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最为头疼的问题。前期,明朝的几个皇帝还算凑合,虽然没有好好干活,但是毕竟还是把明白人放在明白的地方去做明白的事,因此天下大抵上也算是平安无事。但是随着后面的皇帝越来越不像话,修仙的修仙,吃药的吃药,还有热衷做木匠的,国家的弊端也是越急越深,再加上战略上的执行错误,使得国家也是危机四伏,平地风波。

编辑

辽东地区在明朝的万历后期,其战略的环境是相当的恶劣,在西面和北面被蒙古左翼给包围,本来在北边的“朵颜三卫”隶属大明,但是在此时也被蒙古的喀尔喀部吞并,不复存在。在东北面方向则是女真诸部,南面就是面朝大海,但是也几乎是没有办法春暖花开。蓟辽经略熊廷弼就曾经说过“辽西,长达二千三百余里,掳酋首以百计,控玄数十万,面面环绕,如处重围。”

编辑

明朝自太祖皇帝建国开始,就一直实行的是卫所制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也就慢慢的无法再承担国家的防御任务。很多的卫所都已经形同虚设,没有了守土的功能,而卫所的士兵,很多也成了当地卫所长官的家奴,或者作为佃户,给侵占军屯的当地豪族望门耕种土地,没有了战斗力。于是在面对辽东三面都是敌人情况下,卫所制显然已经不再事宜。同时,募兵制就相应地开始兴起。比如在嘉靖年间的戚继光一开始带兵的时候,就很为卫所士兵的战斗力而犯愁。

编辑

在追击敌人的时候,只要敌人反扑,这些卫所的兵就会立马如鸟兽散,有时候甚至是几十个敌人,追着几百个卫所的士兵跑,不成体统。于是戚继光就在义务地区召集士兵,给他们发放军饷,才成为了能征善战的戚家军,威震倭寇。辽东地区的最为有名的就是李成梁,这位号称“万历第一战将”的家伙,之所以可以在辽东镇得住,守的牢,关键的就是五个字“官军家丁化”。在当时,因为蒙古的经常入侵,以及卫所制度的渐渐不合时宜,很多辽东的卫所的军丁就经常的逃跑或者军变。

编辑

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但是李成梁来了之后,就将政,军,地权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李家军模式的武装集团。史书记载,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的就有十多次,为此,万历还经常跑到太庙祭告,赐给李成梁蟒袍,以显示其功勋。他之所以能在辽东地区能获得如此殊荣,和他的作战部队有很大的关系。他的部队,说白了就是他自己的家丁。而每次作战,李成梁都会鼓励这群家丁说“凡是所育健儿,凡衣服,饮食,子女,第宅,皆有球必应,有求必予…故人皆乐为之用。此李氏功名所盛也。“

编辑

在李成梁的部队,就形成士兵和将领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只要能多杀敌人,就能得到最好的待遇,试想一下,在那个时候,有什么比这个更有吸引力的呢?因此每次出战,士兵都相当的激动,因为只要可以赢得战争,不但这个月的工资到手,还有奖金到手,关键是灭个敌人的首级就有五十两银子的提成,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买卖了。但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虽然有点违背体制的嫌疑,但是的确是好使阿,朝廷也就睁个眼,闭个眼,由他去吧。但是敌人可不是那么好惹的,经常会杀敌一千,自损三百。李成梁的军队,就难免会失败,可是失败的结果就是朝廷不再那么信任你,同时那些往日看你不顺眼的大臣会不会在背后找麻烦,弹劾你拥兵自重,不受朝廷挟制。因此为了立功,就会时常发生“杀良冒功“的事情。这样的话,不但可以骗取国家的军饷,另外割到的人头,也可以算作是拿奖赏的凭证。

编辑

但是这个个人究竟是不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只要换个头型就行,轻松方便。这话不算,李成梁在经营辽东的是时候,还会“冒予名为,树立私恩。“有时候二百多人有战功,其实真的有功劳的也就五十人左右。同时也骗取了大量的真金白银朝廷知道这些,其实没有办法,因为在当地也就李成梁有这样的号召力和公信力。这也是除了李成梁,其他的经略来此地,基本上都干不长,就跑走了的原因。今天的文章到这就结束了,如果您喜欢记得留言关注转发收藏,给小编一些小小的动力。能继续为大家带来更精彩的文章,我们明天再见!


大明早知李成梁弊病,却仍让他镇守辽东,只因没他不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