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肤记之重生|第四章 向老师
向老师住在一套朝北的平房里,进门直通的是门厅,一左一右两个房间,左边的房间是客厅兼书房,右边的房间是卧室,厨房在右边房间再往里走一些的地方,对面是卫生间。虽然杨慧从未来过向老师家,但一进门她就知道这房子的布局,像她之前来过一样——不,不是像,是她之前就生活在这样一套平房里。一进门直通门厅,一左一右两个房间,左边是客厅兼爸妈的卧室,右边是杨慧的书房和她和奶奶的卧室,奶奶有时候去郊区、杨慧她二叔家,杨慧就自己占着右边的屋子,晚上不睡觉打着台灯看小说。对,就是这样,这套房子就该这样布局、这样使用。
“站着干嘛呀?进去啊!”向老师回头对她说,并没有觉得左边右边屋子的门都开着可能会给杨慧造成一定困扰。杨慧想都没想抬腿就进了左边的屋子,屋子在大雨天里显出一种迷蒙的黑暗,有点像迷失的梦境,也有点像清晨尚黑但天边已微微泛白的天空,很奇妙的组合,让杨慧产生些许微妙的错位。“太暗了是吧?稍等,我把灯打开。”向老师又说道,她清澈的声音传过来,好像在杨慧前面,又好像在她后面,她在那种带着微光的黑暗中,也无从判断向老师到底在哪儿。
几秒之后,杨慧只听一声按开关的”咔哒“响,屋子立刻明亮了起来。但与那会儿已经非常流行的射灯相比,向老师家的天花板上,却用一根电线连着、挂着一盏增黄瓦亮的大灯泡,杨慧顺着光线看去,看见向老师站在沙发边上,手里还拽着一根充当开关的灯绳儿。
看杨慧看着她,向老师连忙放下灯绳儿,说:“你们九零后没见过灯绳儿吧?这房子太老,没有开关,只有灯绳儿,一拉灯就亮,但是需要控制好力度,否则就会把绳子拉断。哈哈,快去洗个手,我们开始吃排骨。”
杨慧嘴动了动,她想说,她见过灯绳儿,小时候她家里也在相同的位置上有一根红色的灯绳儿,她拉断过好多次。每次拉断她都大喊“绳儿断了!绳儿断了!”,然后兴冲冲地去找李红玲回来安灯绳儿,好像见到了什么宝贝一样,高高兴兴的,把灯绳拉断了也高高兴兴,因为李红玲从来都不会因此骂她,反而每次都会说,坏灯绳儿,知道我们慧慧还没长高,故意把自己安得那么高,被拉断活该。然后她手脚并用地爬上一个杨建军从工厂拿的高脚椅,站在上面把灯绳儿又装回去,一边装还一边对杨慧说,你是不是因为身高不够垫脚拽才把灯绳拽坏的呀?没关系,我和你爸都高,你再过几年长高了就好了,拉灯绳儿就不会断了。
杨慧却说,才不要呢,再过几年咱们家就搬到拆迁大楼里去了,像我们班李东瑜家那样,有地暖有无线网还有按的灯开关!李红玲笑着说,对对,到时候我们就不住这破平房了,我们也有地暖有无线网和开关。当时杨慧想这个愿望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她既没有预见到李红玲的失踪,也没有预见到自己在她走了之后、一毫米个字都没再长高。李红玲走的那年她刚好可以伸手够到灯绳儿,李红玲说,明年秋天就能像大人那样开关灯啦!结果她走了,再也没有回来,房子也没有被拆,和杨慧对李红玲的记忆一起,被留在了那一下雨就变得泥泞起来的泥路上。
“快,去洗手,我们吃排骨!”向老师的声音又传过来,杨慧下意识地往左边屋子后面的卫生间跑去,她知道,那里一进门就是个洗手池,旁边是一个蹲便,蹲便上挂这个热水器,热水器下面放了一块中间有孔的塑料板,这样洗澡的时候,人就可以站在蹲便上洗,杨慧还觉得蛮方便的。
果然,向老师家的卫生间和她在东北老家的布局几乎一样,只不过每样东西的细节还是和自家的不同,这也是难免的。杨慧在向老师家的卫生间里洗了手出来,看见老师已经在左手边屋子架好了桌子,上面摆着一盘炒青菜,一大碗排骨和两碗米饭。“糙米饭,不知道你吃不吃得惯”,向老师扭头对她说。
在挂在天花板上那盏灯的照射下,杨慧看清楚了向老师家的布局,窗户下有一排沙发,沙发对面放着台老式电视,上面积了一层灰,给人感觉只要打开这电视就能收看到十年前的《新闻联播》一样。除了沙发和电视的另外一面墙上放了一个巨大的书架,杨慧看书架上好多书都是外文的,除了那些书籍,书架中间摆了一张合照,看起来像是结婚照,向老师和一位眉眼清俊的男人在红背景前开怀地笑着,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开心多少幸福。
“向老师的先生去哪了?”杨慧盯着照片看,默默地想,但很明显,向老师家的生活条件似乎并不能与那一书架看起来价格不菲的外国原版书匹配,杨慧也怕她先生出了什么事情、此时提起来让向老师难过,所以就把这个巨大的疑惑生生咽了下去。
“开饭啦!”向老师兴高采烈地说,好像折叠小餐桌上的简单餐食像米其林一样丰盛且值得期待。“坐吧坐吧,尝尝我的手艺怎么样,我以前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最喜欢做这道红烧排骨了。”向老师又说。
“美国留学?那她为什么又会到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书啊?是经历了什么吗?”杨慧又想,但始终觉得问出来不够礼貌,这位向老师身上有太多的谜团不得解也不可解,而且,在她套破旧的平房里待得时间越久,杨慧就越产生一种有些谜团不可以碰触的感觉,一种无法阻挡的直觉告诉她,如果她问了,整个世界就会崩塌。
于是她就坐在向老师对面,沉默地吃着饭,青菜炒得爽脆,红烧排骨肉质鲜嫩,糖、盐、酱油的比例调得刚刚好,虽然也并不是和李红玲做得一模一样,但肉中的那种特殊的香气却也让杨慧在今天第一千零一天地想起了李红玲。
“好不好吃呀?”向老师问。杨慧有些夸张地点了点头,说:“好吃,特别好吃,和我妈妈做得一个味儿。”向老师说:“那就好。你对我们班孩子那么好,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多吃点。对了,你在大学学什么专业的?家是哪儿的?听你说话像是北方人哦。”
就这样,向老师轻而易举地打开了杨慧的心扉,让她把父母下岗、李红玲出国、自己高考全省第八考到现在的学校、在宿舍里和李亚楠之间的莫名其妙的矛盾和自己的保研心愿告诉了向老师,并且说,12月就要考六级了,她这次六级必须得考到500以上才能保研,但自己蛮排斥学英语的而且已经两年没碰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考过。
除了李红玲在国外失踪、生死未卜,杨慧把自己二十多年的生活全都跟今天才认识的、理论上本应十分陌生但实际上好像已经认识了一辈子的向老师说了。向老师张着一双水汪汪的眸子,安安静静地听着她的叙述,偶尔附和两句,但完全没有想要接过话头的意思,听到难过处,眼眶和杨慧一样也变得红红的,心弦好像也被杨慧的讲述拨动,在杨慧看起来对她关切已极。
“那也就是说,社会实践和六级考过500分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听完杨慧的讲述,向老师问。
“是的,我们宿舍那个圆圆说可以帮我找一个英语系的研究生帮我补一下,但那人收费太高,我舍不得这个钱,所以现在主要就是看语法、背单词和买真题来做。”杨慧说。
“你带真题了吗?能给我看看吗?”向老师忽然这样问。尽管杨慧也觉得有点奇怪,但她还是从书包里把真题掏出来递给向老师。向老师仔仔细细地看了几页之后,忽然抬头对杨慧说:“我可以帮你补习啊,这题不难的,你只要搞清楚一些语法和背好固定搭配,这都不难的。这样吧,以后你周末看完我们班的自习就到我家来,我们一起过一过真题,我也再给你出一点练习题,你都做熟了考到500一点问题都没有,搞好了我们还能考600!”
杨慧看着向老师那张认真的脸,不知道说什么,只能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那您要是有什么不方便干的活儿就交给我吧,我都给您做好。”向老师笑了,摸着自己已经很明显的肚子说:“这孩子到现在还算听话,没给我带来什么大麻烦,我要是需要你帮忙一定跟你说。吃排骨,一会儿该凉了。”
那天晚上直到她们俩吃完饭,大雨依旧没停。向老师看看外面的天气,走到右手边的屋子里,拿了一件男式的宽大冲锋衣,说:“这是我先生的,外面是防雨绸的,他现在也不穿了,你今晚穿上挡挡寒气防防雨吧,这样就算打伞淋湿了也没关系,这件衣服大,你的书包也可以背在里面。哎,本来以为我们吃完饭雨就停了,没想到一直下到现在,我也不留你了,你快回去吧,到了给我发个微信。”
杨慧点了点头,本想说这件衣服她下次来时洗净了给她带回来,但她忽然又觉得自己和向老师之间很多事情不需要用话语来交流,说出来反倒有些生疏了。于是她背上书包,把向老师先生的外套套在外面,打着伞走进了大雨中。刚走没几步,她忽然想起一件事,回头问向老师,发现向老师也正站在门前目送她,丝毫没有要关门的意思。
“老师,你的孩子什么时候生?”
“12月下旬,圣诞节前后。”向老师嫣然一笑,清脆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