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概论》6.4 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产品实现过程的矛盾和困难(2)

2022-10-10 11:30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我们说过,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起着自发的调节作用,资本家虽然不可能自觉地安排社会生产的比例,但根据市场价格的晴雨表,资本家还是有可能安排自己企业的生产,使它多少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哪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资本家就趋之若鹜,尽力去扩大这种商品的生产;反之,哪种商品的价格下跌,使资本家的利润减少,资本家也就会缩减这种商品的生产。正是价值规律的这种调节作用,使资本主义各生产部门之间能够自发地形成某种比例,并且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进行提供某种可能的条件。不过,由于价值规律的调节带有极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同时,市场价格的涨落,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社会对各种商品的需要,因此,资本家在扩大生产的过程中,又常常会使得一些商品的生产超过社会的需要,从而破坏平衡状态,造成局部的或普遍的生产过剩。

  所以,资本主义再生产所要求的比例关系,社会总产品实现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实际上是通过各种困难和波动,通过不断的经济震荡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自发地强制地实现的。这种平衡的维持,同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自觉的计划所实现的平衡根本不同,它必然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浪费和破坏。马克思说过:“资本在特殊诸部门的应用比例,只因有一个不断的过程,才归于均衡。这个过程的不断性,是以一种不断的不均衡为前提。它必须不断的,屡屡强力的,使这种不均衡,归于均衡。”[1]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或实现论,不仅阐明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过程,揭示了再生产的一般规律性,而且也揭露了资本主义再生产所固有的对抗性矛盾。这个理论不仅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而且也有力地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也和马克思的其他经济理论一样,遭到了各种敌对思想的歪曲和攻击。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举出19世纪末叶俄国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来谈一谈,这些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民粹派为了否定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进而否定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他们曾经肆意歪曲马克思的实现论。民粹派认为,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产品中,补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这两部分是不难实现的,因为第一部分可以用于生产,第二部分可以用于工人的消费。但相当于剩余价值的这一部分则难于实现,因为它不可能为资本家全部消费掉。这一部分产品怎么实现呢?他们说,只有依靠“第三者”或“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阶层”,即依靠农民和手工业者才能实现。可是他们却认为,随着小生产者的破产,国内市场是逐渐缩小的,因而剩余价值单靠国内市场也不能实现,必须依靠国外市场才能实现。但国外市场又是一般年轻的、晚近才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结论就是:资本主义在俄国不能发展起来。


注:

[1]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2卷,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94页。

《政治经济学概论》6.4 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产品实现过程的矛盾和困难(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