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情人梦》里的三种成长路径
简述内容:一群年轻人在古典音乐届学习打拼的故事,其中男主角、女主角以及一名重要女配的人物设定恰好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成长路径。
自我驱动型的男主角:男主的家庭有浓厚的音乐氛围,父亲是知名钢琴家,家中的其他长辈也喜爱古典音乐。男主是听着古典音乐的唱片和现场长大的,并且为著名指挥家的音乐表现和舞台气质所动,早早确立了成为指挥家的目标。他的家庭给了稳定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他在双修小提琴和钢琴的同时,也持续积累着指挥所需的各种知识,一点一点向着指挥的角色迈进。
放养型的女主角:在严肃和体系化的古典音乐系统中,女主随性的钢琴演奏风格堪称异类。相关的教学强调去理解经典作品的创作意图,并通过刻苦的练习去精准地呈现创作者意图,但女主却是让个人的情绪主导自己的演奏,甚至会在演奏中不由自主地改变音乐的细节。她的家庭里没人从事古典音乐的相关活动,凭着音乐带给她个人的感动和一定的音乐天赋,她跌跌撞撞地走到了音乐大学。
虎妈教育下的女配:在母亲的期待和督促下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钢琴家,但初登职业舞台的不顺,让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道路选择。她善于钢琴演奏,却没有正常人的社交和生活,因此她以求学深造的名义暂停了演出活动,希望能够体会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音乐经历,使得三人对于音乐的理解也截然不同。
男主早早系统性地接触古典音乐,并且确立了成为指挥的目标,因此他会积极主动地从作品的音符构成细节去理解作品,并思考如何呈现。持续性地认真对待作品,对于男主来说就像是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
而女主截然不同,男主初识她时,她甚至连视谱演奏都不顺畅,更愿意通过耳朵聆听去学习新的作品。她喜欢音乐,享受通过钢琴演奏去呈现优秀作品的过程。但她厌恶古典音乐那些严格的要求,这让她想起了自己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不愉快的经历。她自己创作了一些作品,希望能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与孩子们分享音乐的美好。
女配在职业音乐届展露头脚的时间,比男女主都要早。但真正登上了职业舞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压力和批评反而与日俱增,她希望体验音乐之外的生活。
音乐,成为了三人轨迹相交的关键。
男主认真追求音乐的态度和所取得的音乐成就,吸引了内心深处一直热爱着音乐的女主,同台演出的目标推动着女主继续在职业音乐的道路上深造。女主随性自然的演奏风格,也打动了男主那颗严肃追求的心。女配通过合作,切身地感受到男主坚定追求音乐的心,也重新认识了自己与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业界与大众,对于音乐审美的分歧
女主是古典音乐届的异类,随性而动,不按乐谱演奏。但也恰恰是这一点,使得她脱颖而出,打动了男主、知名钢琴老师以及广大听众。
但突破业界对于古典音乐的普遍审美倾向,并不是那么容易。片中另外一名来自俄罗斯的女配,在毕业考试中充分地融入了自我。但接受过系统古典音乐培训的评审,却认为突出的自我呈现,掩盖了作品本身。这位女配,在毕业考试中失利了,但如果让她拥有和女主一样在大众面前演奏的机会,她得到的评价又会是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