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周宇文家为什么要仿照先秦古籍《周礼》构建中央官制?

2023-11-21 17:03 作者:御鬼人  | 我要投稿

了解南北朝的历史的朋友们可能知道,南北朝割据政权之一的北周的官制是有点奇葩的。比如北周的中央官制不是“三公九卿”也不是“台阁三省”,而是“六官(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北周首席宰相不是丞相或者领尚书事,而是“大冢宰”或“天官大冢宰”。

北周官制有点奇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周的官制仿照了儒家经典《周礼》,而《周礼》成书于西周。换句话说,《周礼》的官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是落后的,就更不要说南北朝了。那么北周宇文家为什么要仿照先秦古籍《周礼》构建中央官制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众所周知,北魏孝文帝推行了影响深远的汉化改革。但孝文帝的改革有一个缺陷:基本照搬了门阀体系。汉族寒门无法通过汉化改革上升,本来处于统治地位的鲜卑寒门却因为汉化改革而阶层跌落。鲜卑寒门和汉族寒门的不满逐渐累积,最终引发了灭亡北魏的“六镇起义”。

因为“六镇起义”是孝文帝汉化改革缺陷导致的,所以六镇的思潮是反汉化。但以汉化为主体的民族融合是大势所趋,这不是六镇能阻挡的。如何在照顾六镇的反汉化思潮的前提下推进民族融合是出身六镇的北周和北齐必须给出答案的历史考卷,而北周给出的答案更为优秀。

北周的实际建立者宇文泰很清楚:六镇反汉化思潮产生的根源是北魏的汉化改革阻碍了六镇寒门的阶层上升,比如有些汉族也支持六镇反汉化。看清这一点的宇文泰确立了一条治国原则:消除民族界限,打开阶层上升的通道。仿照先秦古籍《周礼》构建中央官制也是如此。

因为门阀体系出现于东汉末年,所以门阀体系与东汉、曹魏、两晋的中央官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继承汉魏晋官制的政权自然也会或多或少地继承门阀体系,北魏和南朝都是如此。而以部落为主的六镇鲜卑很难进入与门阀体系紧密联系的中央官制,阶层上升通道自然收窄了。

北周仿照《周礼》构建中央官制等于将汉魏晋以来的中央官制推倒重建,其与门阀体系的紧密联系也就被切断了。宇文泰借此让六镇鲜卑进入中央官制,完成阶层上升。与此同时,进入中央官制的六镇鲜卑自然也难以继续维持原有的部落,其生活组织也就逐渐与汉族融合。

另一方面,《周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仿照《周礼》建立中央官制能拉拢汉族读书人。而进入中央官制的六镇鲜卑自然也认同以《周礼》为代表的汉文化,对汉化的敌意随之减弱,其后代子弟甚至会积极接受汉化(

好读书

)。这样一来,鲜卑与汉族的民族界限也就消除了。 综上所述,北周仿照先秦古籍《周礼》构建中央官制的主要原因是消除民族界限,打开阶层上升的通道,而这套官制是否符合实际运转是次要的。民族融合和阶层变革是南北朝的历史主题,北周做得最好,统一的曙光自然出现在北周。

北周宇文家为什么要仿照先秦古籍《周礼》构建中央官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