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6 常规短片故事结构:起-承-转-合

2023-08-25 09:23 作者:卫国-山上之城  | 我要投稿

第六节 短片故事结构:起承转合


在划分故事结构的“起承转合”之前,首先要提炼出故事的主线,并且保证主线清晰、单一 ,然后再依据故事主线,进行“起承转合”的划分。

对于“起承转合”的划分,我们可以以主要矛盾与故事主线作为划分的依据与标准(图2-4-36)。

 

【起】主要矛盾的建立 (人物问动机的 分歧成对立) 


【承】主要矛盾的深化 (动机转化为)


【转】高潮段落(视听情绪高湖→感官满足  +  情节转机→智力满足)


 【合】主要矛盾得以解 决 ( 不同结局传达不同主题)

图2-4-36 故事结构“起承转合”的划分

一、【起】

“起”又被称作故事的起因、开端或设置,其 划分截点为:从故事开头,到故事主线的确立。故事主线确立通常具有以下机理:主人公动机明确,动机的对立面先期/同时/随之明确,主要矛盾由此建立,故事主线确立。

下面就以常规故事为例,具体阐释【起】部分 的内容组成。

第一步,主要人物出场,重点针对主人公。主 要人物要在“事件”中出场(脱离事件直接介绍人物的做法在现代剧作中已很少见),同时将故事背景、人物身份、性格态度展现给观众。

第二步,主人公动机明确。通常通过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某个“激励事件”,彻底打破主人公生活的平衡,随之激发出主人公想要恢复平衡的欲望,欲望进一步发展,聚焦为明确的动机,即主人公想要干什么(行为动机)?想要达成什么目的?(戏剧目标)

第三步,故事主线确立。主人公动机明确,动机的对立面先期/同时/随之明确——主人公动机的对立面可能是与之相对立/分歧的他人动机,也可能是某种阻碍力量,比如自然力量,命运,不理想的“老我”(图 2-4-37),或性格中的另一侧面。主要矛盾建立,故事的发展方向即故事主线(=主人公干了什么)确立。至此,故事的【起】完成。 


图2-4-37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励志片/美国/2006


以动画短片《鸟鸟鸟》(图2-4-38)为例,主人公:大鸟与小鸟,主要矛盾:大鸟想加入小鸟,小鸟排斥大鸟;故事主线:大鸟、小鸟争电线。


图2-4-38 动画短片《鸟鸟鸟》/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美国/2000


故事的第一部分【起】:

第一步,主人公出场。首先是小鸟,它们一出场就彼此争吵,小肚鸡肠的性格跃然屏幕;随后大鸟出场,憨厚的性格还给小鸟们打了一个招呼。

第二步,主人公动机明确。大鸟友好地向小鸟们打招呼,只是亮明态度,还没展现出动机;小鸟们讥笑大鸟的行为也只是亮明态度。随后,大鸟脖子向前一挺,展现出了动机——“我想要加入你们!”;小鸟们的反应动作,集体挪到电线中间,亮明动机——“我们拒绝你的加入!”

第三步,故事主线确立。激励事件——大鸟强行飞到电线中间,电线被压了下去,小鸟们非常愤怒。至此,事态激化,主要矛盾建立,故事主线确立。

【起】结束。

 

二、【承】

“承”是指主要矛盾的深化。主人公由【起】 阶段的“动机”转化为【承】阶段的“动作”;双方或多方动作开始正式对抗,构成一轮轮的冲突,直至陷入低谷。

通常,故事的【承】具有以下特点:

1.冲突对抗的“动作一反动作”模式

动作与反动作,简单说,就是你骂我一句,我打你一拳;你掏出手枪,我躲进汽车 …… 即一方发出一个动作,另一方做出相应回应动作,另一方再次回应……形成一组组“动作节拍”,这是最 简单的“动作一反动作”。上升到剧情层面,则是 一方做出一个戏剧行动,另一方做出回应戏剧行动……如《西游记》中常见剧情:妖精抓走了唐僧,孙悟空到妖精洞前叫阵;妖精拿出宝物,孙悟空因不敌宝物而败阵;妖精打算开煮唐僧肉,孙悟空寻求观音菩萨帮忙 ……孙悟空与妖精之间就构成了一轮 “动作一反动作”戏剧冲突。

回到《鸟鸟鸟》中的【承】:对面大鸟的强行加入,小鸟们作出第一个反动作——将它啄下去,大鸟应声倒立——情节陷入低谷。【承】结束。

因为是短片,【承】部分只有一轮“动作-反动作”,如果换成长片,则不止一轮冲突。


2.鸿沟模式

罗伯特· 麦基在《故事:材 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提出,故事的情节要具有鸿沟模式(图2-4-39),即主人公一次次的努力非但没有使局面变好,反而越变越糟糕,以致离最终目标越来越远,但他又没有回头路,只能加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设计有点像情节“死套”,越是努力反而越陷入困境,直至绝境或低谷。这种鸿沟模式有利于吸引观众一轮冲突一轮冲突看下去。 


图2-4-39 《故事》中的“鸿沟理论”插图

 

三、【转】

“转”是故事的高潮,主要矛盾的最后一轮冲突,同时也是最为剧烈的冲突,导致主要矛盾的最终解决。

【转】通常包含两大要素:情节的转机与视听情绪的高潮。

1.情节的转机

为了情节的起伏,编剧通常采取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承】的最后阶段让主人公陷入绝境情节坠入低谷,然后再在【转】的开头或中段,使主人公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完成自身转变,迎来一线转机;再接下来是高潮中的高潮,最最剧烈的冲突,最终导致主要矛盾的解决。

【转】部分一定要有情节转机,不让观众会感乏味,从而丧失观影的逻辑快感。


2.视听情绪的高潮

高潮段落,无论是镜头视听,还是情绪气氛,都要达到全片的最高峰。如果是战争片,最大的场面要给高潮段落;如果是爱情片,高潮部分要最动情;如果是警匪片,背后的大boss 终于登场,主人公命悬一线,紧张气氛推至顶点

回到《鸟鸟鸟》中的【转】:情节的转机与高潮中的高潮相重合,就是“biu~”电线的反弹;视听情绪的高潮比电线反弹更靠前,大约在大鸟摇摇欲坠,大鸟们看到“曙光”,开始齐心合力,喊着号子要把它最终啄下去。


四、【合】

“合”即故事的结局,主要矛盾得到解决,故事重新进入新的平衡状态,同时点明主题。

小鸟们纷纷落下,失去羽毛变成光屁股小鸟,害羞躲到大鸟身后,轮到大鸟嘲笑小鸟(图2-4-40)。点明主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图2-4-40  《鸟鸟鸟》结尾——小鸟变成了光屁股



4.6 常规短片故事结构:起-承-转-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