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东汉士人喜欢动刀子
东汉士人好交游,尚气节,喜欢动刀子
例如:
西平士人郅恽,友人董子张的父亲被人所杀,董子张生病将死,口不能言,目望郅恽流泪,郅恽问:“可是因为父仇未报?”当即率领宾客出门,提回仇人的头颅,董子张这才咽气瞑目。
安平士人崔瑗,为兄长报仇,手刃仇人,亡命天涯。
会稽士人魏朗,同样是为兄长报仇,白日操刀杀人于街市。
扶风士人苏不韦,父亲苏谦被司隶校尉李暠构陷,死于狱中,苏不韦变卖家产招募剑客,挖地道通向李暠寝室,恰逢李暠上厕所,于是杀掉李暠侍妾与儿子,又掘开李暠父亲的坟墓,以李暠父亲的头颅祭奠其父。
南阳士人何颙,朋友虞纬高父仇未报就生病将死,临终泣诉于何容,何颙替友报仇,以仇人的头颅给虞纬高扫墓。
不仅男子,女子也很猛,比如酒泉女子庞娥,父亲被同县李寿所杀,三个兄弟又染瘟疫病死,庞娥身怀利刃,埋伏在都亭旁。都亭,相当于古代官府修建的招待所,李寿不抵防庞娥敢在这里行凶,结果就被刺死在都亭前。庞娥割下仇人脑袋,跑去自首,脸色都没变。
而最有名的,则是一众三国人物:
徐庶早年替友报仇,杀人后遁逃。
太史慈虽是乱世里的名将,但自幼好学,早年担任郡吏时,为替郡守解忧,在洛阳公车门外斩断他人奏章,获罪遁逃。
袁绍、袁术名家之子,袁绍好飞鹰走狗,袁术“以侠气闻”。
夏侯惇十四岁,手刃羞辱其师之人,“由是以烈气闻”。
刘繇在三国群雄里排不上号,其实也是个猛男,早年他叔父遭人绑架,硬是被刘猛男给抢了回来,由此名声大显。
田畴“好读书,善击剑”。
崔琰“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
刘晔七岁时,母亲病死,临终要求两个儿子(大儿子刘涣九岁、小儿子刘晔七岁)杀掉老公宠爱的侍婢。刘晔跟他妈一样,是个狠人,忍了六年,到了十三岁,跟哥哥说“可以动手了”,结果哥哥怂了,他一个人进室把他爹的心头好给宰了,然后一身血淋淋地给他妈扫墓。
这种重义轻生、快意恩仇的侠气似乎是东汉士人独有的。
东汉之前,侠是侠,士是士,还是泾渭分明的两个群体。虽然西汉的士大夫也很彪悍,但主要表现在政治进取方面,像那种杀人于闹市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椎埋穿掘的游侠少年所为,士大夫自己很少有这么做的。
东汉之后,当然也有这样的猛男。但整体来说,还是文武异途,文士是文士,侠客是侠客,文士直接动刀子的少。
一个感觉,未必准确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