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之说-2】什么是迷你新干线

迷你新干线(日语:ミニ新幹線),是日本的高速铁路规格之一,为了减少兴建新干线新线的经费,利用原先在来线的1067毫米窄轨轨距路线,拓宽为1435毫米的标准轨路线之后,行驶与新干线轨距相同的列车而成之铁路系统。另外,在这种规格的线路上与标准新干线线路所行驶的直达车车辆,而车辆于普通的新干线车辆要小,所以也被称作“迷你新干线”。
目前,迷你新干线在日本只有两条,一条是山形新干线,来往福岛与新庄,于1992年建成,1999年延长到新庄。另一条是秋田新干线,来往盛冈与秋田,于1997年建成。两条新干线是原有的铁路(在来线)规格改造成新干线规格。但原有的隧道和系统不变,所以只是把原有铁路的1067mm的窄轨扩宽到1435mm的标准轨,但部分路段原有的1067mm窄轨被保留,使得新干线的列车可以与普通列车混跑。
概论
以这种方式兴建的铁道路线在名称上虽被称为“新干线”,但是是以在来线的法规规范。隧道和电气设备基本沿用了原来的系统,只是在原有基础将在来线窄轨拓宽成标准轨(一小部份路段是窄轨标准轨并存),其优点为缩短工期、节省经费,然而在来线的月台规格、路线标准、隧道净空等层级较低,因此,须研发比新干线车辆小一号的车辆。但是因为秋田/山形新干线线路地形比较复杂和沿线有平交道的存在,且有些路段仅单线须交会列车,使得对应的车速从东北新干线的320公里/小时或275公里/小时,下降到130公里/小时。
路线
到目前为止有山形新干线(奥羽本线福岛至新庄)以及秋田新干线(田泽湖线、奥羽本线盛冈至秋田)共两条路线。在这路线上行驶的特急列车“翼”(つばさ)与“小町”(こまち)亦被称为新干线直行特急。
列车
为了应对迷你新干线沿线设施规格,迷你新干线所使用的车辆规格普遍比标准新干线小型,例如标准新干线的车厢长度通常约在25m,迷你新干线则介于20至23m之间;车宽方面,为符合在来线的路线、隧道净空,也从新干线的3380mm缩减为2945mm。因为在普通新干线停站时站台与列车之间的空隙较大,所以在车门下方配备了自动收折车门台阶。又因为在来线的供电电压为20000伏,所以也以配备25000与20000伏特复压供电设备等,也都是为了迷你新干线较为复杂的运作需求而增加的设备。

以下是迷你新干线正在使用的车型:
E3系1000番台/2000番台:1000番台于1999年投入使用,2000番台于2008年投入使用并取代400系。行走于山形新干线的翼号,在东北新干线与E2系的山彦号列车重联,部分列车担任东北新干线的山彦号和那须野号班次。最高时速为275km/h。在2014年起更改车身涂装,新涂装设计由奥山清行负责。全数15列列车已经于2016年完成更改车身涂装工程。


E3系700番台:700番台是原本0番台的R18、R19编组,JR东日本交由川崎重工兵库工场改造后做为观光列车之用。R18编组做为观光列车“Toreiyu”(とれいゆ),其中“とれ”是日语的“トレイン”(列车),“いゆ”是原自法语的外来语“ソレイユ”(太阳),两个词组成的混成词。2014年7月19日起每逢周六日行驶于山形新干线的福岛车站至新庄车站之间。

E6系:于2013年投入使用并取代E3系0番台,行走于秋田新干线的小町号,在东北新干线与隼号的E5/H5系重联,部分列车担任东北新干线的山彦号和那须野号班次。最高时速为320km/h。

E926形检测车:东北/北海道/上越/北陆/山形/秋田新干线的通用检测车,用于标准及迷你新干线的检测工作,因此采用同样可于迷你新干线上运行的E3系作技术平台,其每节车厢的长度及阔度均较标准新干线为小。

线路站点
山形新干线:福岛、米沢、高畠、赤汤、上山温泉、山形、天童、樱桃东根、村山、大石田、新庄、
秋田新干线:盛冈、雫石、田泽湖、角馆、大曲、秋田、
优缺点
优点:
• 建设时间短,成本低。
• 在某车站下车之后无需再出站换乘其他列车。
• 由于维护和噪音的原因,全标准的新干线不允许在深夜运行,但是由于迷你新干线是常规线路,所以在0:00至6:00期间有必要时是可以通宵运营的。
缺点:
• 与标准的新干线相比,运输能力要比标准的新干线低,这是因为必须采用常规线路标准的车辆限制,该标准的总长和宽度要比标准窄。
• 因为迷你新干线列车与在来线列车混跑,因此当某线路区间的列车发生故障,会影响在来线列车的服务甚至中断列车服务。或在来线列车发生故障时也会影响迷你新干线列车服务。
• 地形复杂:因为线路大多数在山区上行驶,且弯道较多,因此在迷你新干线路段的最高时速被限制为130km/h。
• 侵线事故较多:因为迷你新干线都是在地面上行驶,因此沿线的平交道较多,所以也会较容易发生事故。又因为沿线大多数都没有线路防护措施,所以会有人为侵线或动物侵线导致事故发生(在2014年和2017年秋田新干线因两次撞熊事故导致秋田新干线大幅度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