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24 无政府主义

2023-04-15 11:33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4、无政府主义


  一种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上半叶,广泛流行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初。“无政府主义是绝望的产物。它是失常的知识分子或游民的心理状态,而不是无产者的心理状态。”[1]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施蒂纳[2]、法国的蒲鲁东[3]、俄国的巴枯宁[4]和克鲁泡特金[5]等人。

  无政府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最高理想就在于无秩序与无政府的结合。它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和国家权力,荒谬地认为,一切国家都是剥削和压迫的工具,一切权力都是“祸害”,施蒂纳主张“向任何国家、甚至最民主的国家宣战”,巴枯宁主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无条件地反对国家”。它还主张放弃一切政治斗争,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消除”资本主义,或用恐怖的手段摧毁国家机构,达到建立一个无政府社会的目的。其实,无政府主义者不是不要政府,而是不要别人的政府,只要他自己一家的政府。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无政府主义者不过是“在否定政治的幌子下使工人阶级服从资产阶级的政治”。[6]

  “个人主义是无政府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7]它鼓吹“一切为了个人”,施蒂纳声称“我就是一切”、“对我来说,没有任何东西高出于我”。它排斥集体和他人,宣扬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把个人的私利放在首位,反对集体纪律的约束,强调所谓个人的“绝对自由”。它的哲学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

  无政府主义者往往冒充社会主义者,事实上他们和社会主义者毫无共同之处。他们反对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无政府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的敌人”。[8]


注:

[1] 《列宁选集》第一卷218页。

[2] 公元1806—1856年。

[3] 公元1809—1865年。

[4] 公元1814—1876年。

[5] 公元1842—1921年。

[6] 《列宁选集》第一卷219页。

[7] 《列宁选集》第一卷218页。

[8] 《斯大林全集》第一卷272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24 无政府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