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参考题库6

2023-05-07 09:14 作者:嗜血雪孤狼  | 我要投稿

单选题6:

367、为确保施工安全,运输方便,一般情况下,单、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最大长度不超过(),其他杆最大长度不超过()。

A、2   6

B、2.2   6

C、2.2  6.5

D、2.5  6.5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68、密目网全封闭脚手架挡风系数φ不宜小于()

A、1

B、0.8

C、0.6

D、1.2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69、双排脚手架架体拆除时,应(),逐层进行。

A、自下而上

B、自上而下

C、自左向右

D、自右向左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70、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

A、2跨

B、4跨

C、3跨

D、6跨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71、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靠墙一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

A、105mm

B、100mm

C、95mm

D、110m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72、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mm。

A、150

B、200

C、300

D、250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73、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A、100

B、200

C、250

D、300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74、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A、2m

B、1.5m

C、1m

D、0.5m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75、单、双排脚手架底层步距均不应大于()m。

A、0.5

B、1

C、1.5

D、2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76、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

A、5cm

B、8cm

C、10cm

D、15cm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77、悬挑脚手架锚固位置设置在楼板上时,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mm。如果楼板的厚度小于()mm应采取加固措施

A、100mm

B、110mm

C、115mm

D、120mm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78、满堂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当高宽比大于()时,应在架体的外侧四周和内部水平间隔6m~9m、竖向间隔4m~6m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当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设置钢丝绳张拉固定等措施。

A、3、2

B、4 、3

C、5、4

D、3 、3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79、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脚手架主节点处必须设置(),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A、立杆

B、纵向水平杆

C、横向水平杆

D、拉结点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80、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81、脚手架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A、3

B、4

C、5

D、6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82、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

A、150mm

B、160mm

C、170mm

D、180mm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83、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关于斜道的形成和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A、高度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一字型斜道

B、斜道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应与斜道宽度相同

C、人行斜道宽度不宜小于1.5m,坡度不应大于1:3

D、运料斜道每两步应加设水平斜杆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84、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脚手板应铺设牢靠、严实,并应用不少以一层安全网兜底

B、施工层以下每隔10m应用安全网封闭

C、不应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架体上

D、单、双排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沿墙体外围应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85、当满堂支撑架小于()跨时,宜设置连墙件将架体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

A、4

B、6

C、2

D、3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86、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A、100mm

B、200mm

C、300mm

D、400m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87、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根横向水平杆

A、2

B、3

C、1

D、4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88、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mm

A、100mm、50mm

B、100mm、100m

C、200mm、100mm

D、300mm、150mm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89、满堂支撑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mm。

A、400 100

B、400 150

C、300 100

D、300 150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90、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满堂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

A、24m

B、36m

C、48m

D、50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91、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不应超过()mm,其板的两端均应固定于支承杆件上

A、150mm

B、160mm

C、170mm

D、180mm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92、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6级以上大风、雷雨、大雪等恶劣天气及停用超过()恢复,使用前应对落地式操作平台进行检查。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393、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各类垂直运输接料平台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的楼层防护门,并应设置防外开装置。

A、1.5m

B、1.8m

C、2m

D、2.4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394、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规定,当悬挑式操作平台安装时,钢丝绳应采用专用的钢丝绳夹连接,钢丝绳卡数量应与钢丝绳直径相匹配,且不得少于()个。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395、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规定,电梯井口应设置防护门,其高度不应小于()m,防护门底端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50mm,并应设置挡脚板。

A、1m

B、1.5m

C、1.8m

D、2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396、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规定,施工现场立体交叉作业时,下层作业的位置,应处于坠落半径之外,当达不到规定时,应设置安全防护棚,下方应设置警戒隔离区。上层作业高度20米时,坠落半径为()。

A、3米

B、4米

C、5米

D、6米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397、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规定,在电梯施工前,电梯井道内应每隔()层且不大于10米加设一道安全平网。电梯井内的施工层上部,应设置隔离防护设施。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398、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悬挑式操作平台的悬挑长度不宜大于()。

A、3m

B、5m

C、6m

D、8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399、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坠落高度基准面()及以上进行临边作业时,应在临空一侧设置防护栏杆。

A、1.5m

B、2m

C、2.5m

D、3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400、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临边作业是指在工作面边沿无围护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的高处作业,包括楼板边、楼梯段边、屋面边、阳台边、各类坑、沟、槽等边沿的高处作业。

A、600mm

B、800mm

C、1000mm

D、1200m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401、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当遇有()级及以上强风,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A、6

B、7

C、8

D、9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402、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规定,电梯井口应设置防护门,其高度不应小于(),防护门底端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并应设置挡脚板。

A、1.8m、80mm

B、1.5m、80mm

C、1.8m、50mm

D、1.5m、50mm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403、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规定,坠落高度基准面()及以上进行临边作业时,应在临空一侧设置防护栏杆,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

A、1.5m

B、1.8m

C、2m

D、2.4m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404、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带脚轮或导轨,可移动的脚手架操作平台,为()。

A、移动式操作平台

B、落地式操作平台

C、悬挑式操作平台

D、操作平台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405、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规定,在地面、楼面、屋面和墙面等有可能使人和物料坠落,其坠落高度大于或等于2m的洞口处的高处作业,为()。

A、临边作业

B、洞口作业

C、高处作业

D、悬空作业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406、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当垂直洞口短边边长大于或等于()时,应在临空一侧设置高度不小于()的防护栏杆。

A、800mm、1.2m

B、500mm、1.2m

C、800mm、1.5m

D、500mm、1.5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407、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对深度大于()的土质边坡,宜设置分级过渡平台,各级过渡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

A、5m 1m

B、6m 1.5m

C、5m 1.5m

D、6m 1.5m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08、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排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A、C10

B、C20

C、C25

D、C30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09、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钢筋混凝土排桩的检测应宜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且不得少于()根。

A、15%、5

B、20%、5

C、15%、6

D、20%、6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10、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规定,排桩当采用沿截面周边非均匀配置纵向钢筋时,受压区的纵向钢筋根数不应少于()根;

A、7根

B、6根

C、4根

D、5根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11、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双排桩排距宜取()。

A、1d-2d

B、2d-3d

C、2d-4d

D、2d-5d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12、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当设计无要求时,锚杆孔位垂直方向偏差不宜大于(),偏斜角度不应大于();锚杆孔深和杆体长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

A、50mm、1°

B、100mm、1°

C、50mm、2°

D、100mm、2°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13、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刚架梁的宽度不应小于d,高度不宜小于0.8d,刚架梁高度与双排桩排距的比值宜取()

A、1/5-1/3

B、1/4-1/3

C、1/6-1/3

D、1/2-1/3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14、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渗井应进入下部含水层中不小于()m。

A、1m

B、1.5m

C、2m

D、2.5m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15、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支护结构设计、施工应具备:标有建筑红线、施工红线的总平面图及基础结构设计图;

B、有可靠经验时,可采用支护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方法计算土压力;

C、锚杆锁定值应根据支护结构变形要求及锚固段地层条件确定,宜取锚杆轴向拉力标

准值的 0.6 倍~0.9倍;

D、当锚杆锚固段注浆体受压时,应验算注浆体的受压承载力;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16、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排桩的钢筋配置,说法错误的是()。

A、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钢筋,数量不宜少于8根,净间距不应小于60mm。

B、箍筋宜采用HPB300钢筋,并宜采用螺旋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大直径的1/4,且不应大于6mm;箍筋间距宜取100mm~200mm,且不应大于400mm及桩的径。

C、钢筋笼宜配置加强筋,加强箍筋应满足钢筋笼起吊安装要求,宜选用 HPB300、HRB400 钢筋,间距宜取1000mm~2000mm。

D、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灌注混凝土时,不宜小于100mm。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17、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钢筋混凝土排桩的钢筋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 HRB400、HRB500 钢筋,数量不宜少于 8 根,净间距不应小于 60mm

B、排桩采用素混凝土(或水泥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间隔布置的钻孔咬合桩形式时,支护桩的桩径可取 800mm~1500mm,相邻桩咬合长度不宜小于 200mm

C、排桩顶部应设钢筋混凝土冠梁与桩身连接,冠梁高度(水平方向尺寸)不宜小于桩径或截面高度,厚度(竖直方向尺寸)不宜小于桩径或截面高度的 0.6 倍,且不得小于 400mm

D、基坑开挖后,应及时对排桩的桩间土采取防护措施,可采用内置钢丝网或钢筋(板)网的喷射混凝土护面等处理方法,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 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18、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坑支护应以对地下水资源和环境影响最小为原则,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

B、双排桩与桩刚架梁节点处,桩与刚架梁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

固长度的 1倍;

C、放坡设计应包括坡面保护措施(挂网喷射混凝土、覆盖等);

D、锚杆锁定值应根据支护结构变形要求及锚固段地层条件确定,宜取锚杆轴向拉力标

准值的 0.75 倍~0.9 倍,且应与支护结构计算时的锚杆预加轴向拉力值一致;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19、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在基坑周边堆置土方、建筑材料、或沿基坑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其它机械设备等,宜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0.5倍基坑深度,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

A、1.0m

B、1.5m

C、2.0m

D、2.5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20、根据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中,基坑开挖时,当坑内地下水位低于开挖面()以上时,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A、0.2m

B、0.5m

C、0.8m

D、1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21、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钢筋,数量不宜少于()根,净间距不应小于()mm?

A、6,50

B、8,60

C、8,50

D、6,50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22、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拉力型锚杆杆体与注浆体的粘结段长度不宜小于 3m

B、锚杆成孔直径宜为 120mm~150mm

C、锚杆杆体安装时,应设置定位支架,定位支架间距宜为 1.5m~2.0mD、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 2.0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 1.5m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23、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中,排桩顶部应设钢筋混凝土冠梁与桩身连接,冠梁高度(水平方向尺寸)不宜小于桩径或截面高度,厚度(竖直方向尺寸)不宜小于桩径或截面高度的0.6倍,且不得小于()mm。

A、100mm

B、200mm

C、300mm

D、400mm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24、根据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中,对深度大于()的土质边坡,宜设置分级过渡平台,各级过渡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1.5m。

A、3m

B、5m

C、8m

D、10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25、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出现下列状态时,应判定为达到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支护结构的变形或地下水的状态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或影响基坑周边环境的正常使 用功能。

B、当挡土构件下部为软弱持力土层,或采用大倾角锚杆时,宜在挡土构件顶部设置沉 降监测点。

C、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D、回灌井(砂井、砂沟)与降水井的距离可根据计算和当地经验确定。回灌井的间距 应与降水井点相适应。同层回灌的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宜小于5m。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26、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在基坑周边堆置土方、建筑材料、或沿基坑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其它机械设备等,宜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0.5倍基坑深度,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且不能超过设计荷载值.对于侧壁土含水量丰富地段,不宜在基坑边堆置弃土或施加其它附加荷载。

A、1m

B、1.5m

C、2m

D、2.5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27、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坑支护设计应对施工质量检测及施工监控提出要求

B、土钉可采用钻孔、打入等方式设置

C、当不具备全深度或分级放坡开挖条件时,放坡可以与其他支护形式结合使用

D、挡土墙高度不宜大于5m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28、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时,应采用钢绞线锚杆。

B、采用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时,当预应力锚杆用于减小地面变形时,锚杆宜布置在土钉墙的较上部位;用于增强面层抵抗土压力的作用时,锚杆应布置在土压力较大及墙背土层较软弱的部位。

C、采用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时,锚杆的拉力设计值不应大于土钉墙墙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D、采用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时,预应力锚杆自由段长度不应超过土钉墙坡体的潜在滑动面。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29、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能判定为达到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有()

A、支护结构的变形或地下水的状态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或影响基坑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功能

B、地下水渗流引起土体渗透破坏。

C、支护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支护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

D、支护结构构件或连接因应力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或因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30、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悬臂式地下连续墙厚度不宜小于()。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31、挡土构件的嵌固深度对悬臂式结构,不宜小于()。

A、0.2h

B、0.3h

C、0.5h

D、0.8h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32、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坑土方开挖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超挖

B、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每天均应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C、坑底以下为级配不连续的不均匀砂土、碎石土含水层时,应进行土的管涌可能性判别

D、同层回灌时回灌井宜进入稳定水面下不小于1.5m,且位于渗透性较好的土层中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33、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管井过滤器长度对承压水含水层宜与含水层厚度一致,对潜水含水层宜不小于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的厚度;

B、井点管的设置可采用射水法、钻孔法和冲孔法成孔,井孔直径不宜大于 500mm,孔深宜比滤管底深 0.5m~1.0m;

C、当不具备全深度或分级放坡开挖条件时,放坡可以与其他支护形式结合使用;

D、双排桩结构的嵌固深度,对淤泥质土,不宜小于 1.0h;对淤泥,不宜小于 1.2h;对一般黏性土、砂土,不宜小于 0.6h;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34、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坑支护设计应对施工质量检测及施工监控提出要求。

B、支护结构应进行质量检测,检测方法及检测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

C、土钉墙设计施工应考虑施工作业周期和季节、振动等环境因素对陡坡开挖面上暂时裸露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D、钢筋混凝土排桩间距应根据排桩受力及桩间土稳定条件确定,排桩间距宜取 1.5d~2.5d(d 为桩径);桩径大时取小值,桩径小时取大值;黏性土取大值,砂土取小值;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35、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超前微型桩的直径宜取 108mm~200mm,间距宜为 500mm~1000 mm

B、支护分层开挖深度和施工作业顺序应保证裸露边坡在规定完成支护时间内保持自立。竖向开挖深度应与土钉竖向设计间距相对应。

C、土钉墙应对土钉抗拉承载力进行检测,同一条件下,检测数量不宜少于土钉总数的 1%,且不宜少于 3 根。土钉抗拉试验宜分层、分区段进行,土钉试验应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土钉验收合格标准为:对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三级土钉墙,抗拔承载力检测值分别不应小于土钉轴向拉力标准值的 1.3 倍、1.2 倍。

D、土钉墙设计施工应考虑施工作业周期和季节、振动等环境因素对陡坡开挖面上暂时裸露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36、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规定,双排桩与桩刚架梁节点处,桩与刚架梁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的()倍。其节点构造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框架顶层端节点的有关规定。

A、1.5倍B、2.0倍

C、2.5倍

D、3倍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37、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当坑内地下水位低于开挖面()m以上时,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A、0.3m

B、0.5m

C、0.8m

D、1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38、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基坑周边堆置土方、建筑材料或沿基坑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其它机械设备时,宜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0.5倍基坑深度,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__m()

A、0.5

B、1

C、1.5

D、2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39、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规定,钢筋土钉的注浆材料宜用水泥浆,水泥浆水灰比宜为0.5~0.55;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mm~()mm处,在孔口部位宜设置止浆塞及排气管,应在新鲜浆液从孔口溢出后停止注浆;

A、250  500

B、200  500

C、250  600

D、200 600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40、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DB11489—2016)3.4.1支护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当支护结构作为永久或临时支护时,其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分别不应小于()及()。

A、1.25  1.25

B、1.35  1.35

C、1.35  1.25

D、1.35  1.20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41、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坑支护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B、支撑立柱沉降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中部、支撑交汇处及地质条件较差的立柱上。

C、监测单位应严格实施监测方案。当基坑工程设计或施工有重大变更时,监测单位应 根据要求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D、同层回灌时回灌井宜进入稳定水面下不小于 0.5m,且位于渗透性较好的土层中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42、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基底设置排水沟时,应离开坡脚不少于()mm,并做好防渗处理。

A、100

B、200

C、300

D、400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43、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悬臂式地下连续墙厚度不宜小于 600mm,锚拉式或支撑式地下连续墙的墙厚不宜小于400mm。地下连续墙槽段长度应根据槽壁稳定性及钢筋笼起吊能力划分,宜为 4m~8m。

B、钢筋笼端部与槽段接头之间、钢筋笼端部与相邻墙段混凝土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纵向钢筋下端 500mm 长度范围内宜按 1:10 的斜度向内收口。

C、土钉墙适用于地下水位(或经人工降水措施后)高于基坑底面、影响范围内无重要建筑或地下管线、地下空间允许施作土钉的基坑。

D、基坑开挖和土钉墙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在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 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44、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场地地下水位较低,或采取人工降水措施,且具有放坡开挖条件,放坡开挖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可采用局部或全深度放坡。

B、在基坑周边堆置土方、建筑材料、或沿基坑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其它机械设备等,宜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 1.5倍基坑深度,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且不能超过设计荷载值。对于侧壁土含水量丰富地段,不宜在基坑边堆置弃土或施加其它附加荷载。

C、基坑支护采用支撑式结构时,支撑结构的设计、施工、检测、监测应符合北京市地方标准《基坑工程内支撑技术规程》DB11/940 的规定

D、采用悬挂式截水帷幕或坑底以下存在水头高于坑底的承压水含水层时,应按本规程附录 C 的规定进行地下水渗透稳定性验算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45、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基底设置排水沟时,应离开坡脚不少于(),并做好防渗处理。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46、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DB11489—2016)3.1.7,第4条当无明确要求时,最大水平变形限值:一级基坑为()h

A、0.001

B、0.002

C、0.003

D、0.004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47、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双排桩与桩刚梁节点处,桩与钢架梁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的()倍。

A、1.2

B、1.3

C、1.4

D、1.5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48、对于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拌制浆液因故搁置()以上应作为废浆处理,严禁再用

A、2h

B、3h

C、4h

D、5h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49、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的规定,挡土墙高度不宜大于()m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50、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道路沉降监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m,且每条道路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

A、20m

B、30m

C、40m

D、50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51、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基底设置排水沟时,应离开坡脚不少于()mm,并做好防渗处理。

A、100

B、200

C、300

D、400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52、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土钉墙墙面坡度宜为 1:0.3~1:0.5,一般不宜大于 1:0.1。

B、土钉的长度宜为土钉墙支护高度的 0.5 倍~1.2 倍,密实砂土和坚硬黏土可取低值;对软塑黏性土不应小于 1.0 倍。顶部土钉的长度宜适当增加。

C、土钉间距宜为 1.2m~2.0m,局部软弱土中可小于 1.2m。

D、土钉与水平面夹角宜为 5°~20°。当用压力注浆且有可靠排气措施时倾角可接近水平。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53、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钢筋混凝土排桩间距应根据排桩受力及桩间土稳定条件确定,排桩间距宜取()d。

A、1.5-2.5d

B、1.5-2d

C、2-2.5

D、1.5-3d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54、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排桩不承受垂直荷载时,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不宜超过 200mm

B、钢筋混凝土桩与水泥土或塑性混凝土咬合桩的施工,可采用旋挖钻机、机械冲抓钻机

C、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成槽施工前,应沿地下连续墙两侧设置导墙;导墙宜采用倒 L 形,导墙应等承受施工设备传来的荷载;导墙埋深不宜小于 2m,厚度不宜小于 0.2m

D、钢筋混凝土排桩的检测,宜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20%,且不得少于 5 根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55、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排桩采用素混凝土(或水泥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间隔布置的钻孔咬合桩形式时,支护桩的桩径可取()mm。

A、500mm-1000mm

B、600mm-1500mm

C、800mm-1500mm

D、800mm-1000mm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56、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钢筋混凝土排桩间距应根据排桩受力及桩间土稳定条件确定,排桩间距宜取()d(d为桩径);桩径大时取大值,桩径小时取小值;黏性土取大值,砂土取小值。

A、0.5~1.0

B、1.0~1.5

C、1.0~2.0

D、1.5~2.5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57、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双排桩结构的嵌固深度,对淤泥质土,不宜小于(),h为基坑的深度。

A、0.6h

B、0.8h

C、1.0h

D、1.5h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58、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应根据水泥土桩施工工艺对土层特性和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的适用性选用搅拌桩、旋喷桩等桩型

B、采用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时,水泥土桩应符合:伸入基坑底面的长度宜大于桩径的 3倍,且不应小于 1m。

C、水泥土桩应与喷射混凝土面层贴合。

D、采用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时,水泥土桩应符合:桩身28d 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宜小于1MPa。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59、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中,应对坡面进行保护处理。对于土质边坡或易于软化的岩质边坡,在开挖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排水和坡脚、坡面保护措施。基底设置排水沟时,应离开坡脚不少于()mm,并做好防渗处理。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60、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勘探孔深度应按基坑的复杂程度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并应满足设计计算的要求,其深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倍。A、2倍

B、2.5倍

C、3倍

D、3.5倍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61、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坑支护设计应对施工质量检测及施工监控提出要求。

B、锚杆拉力监测宜采用测量锚头处的锚杆杆体总拉力的锚头压力传感器。对多层锚杆 支护结构,宜在同一剖面的每层锚杆上设置测点。

C、基坑验槽后,应及时浇注垫层封闭基坑;垫层应做到基底满封闭,并应及时进行基础 工程施工。

D、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净距0.5m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不宜小于0.3m;在基坑四角或每隔 30m~40m 应设一个0.6m×0.6m-0.8m×0.8m 集水井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62、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规定,支护面层宜插入长度为()mm~()mm,直径不小于()mm的导引排水管,疏排混凝土面层后滞水;

A、400 600    40

B、300 600    300

C、500 600    50

D、400 600    50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63、应对坡面进行保护处理。对于土质边坡或易于软化的岩质边坡,在开挖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排水和坡脚、坡面保护措施。基底设置排水沟时,应离开坡脚不少于(),并做好防渗处理。

A、150mm

B、200mm

C、300mm

D、500mm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64、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双排桩与桩刚架梁节点处,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的()倍

A、1倍

B、1.5倍

C、2倍

D、2.5倍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65、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微型混凝土桩时,其直径宜取 200mm~300mm

B、在机械进行土方作业时,严禁坡壁出现超挖或扰动坡壁土体。坡壁宜采用小型机具辅以人工修整,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宜为±20mm

C、真空井点间距可取 0.8m~2.0m

D、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净距 0.6m 以外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66、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的规定,纵向受力钢筋可按内力大小沿墙体纵向分段配置,但通长配置的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总量的()%

A、30

B、40

C、50

D、60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67、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锚固段强度应大于 15MPa 并达到设计强度的 75%后方可进行张拉;

B、挡土墙需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 3.2m,截面高度同墙厚,截面宽

度 200mm~300mm;配筋 4 根~6 根,锚入冠梁内不小于 500mm;

C、当锚杆倾角较大时,应计算腰梁与挡土构件之间的连接在锚杆垂直分力作用下的受

剪承载力与挡土结构的竖向承载力

D、对深度大于 5m 的土质边坡,宜设置分级过渡平台,各级过渡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2.0m。 岩石边坡过渡平台的宽度不应小于 2.5m。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68、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道路沉降监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m,且每条道路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必要时,沿道路方向可布设多排测点。

A、20m

B、25m

C、30m

D、35m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69、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规定,混凝土喷射机应密封性良好,输料连续均匀,允许输送骨料最大粒径为25mm,输送水平距离不宜小于()m,垂直距离不宜小于()m;

A、80  30

B、100   30

C、80  50

D、100 50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70、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的规定,采用泥浆护壁灌注桩时,施工时的孔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mm,或应采用桩底后注浆加固。

A、20

B、30

C、40

D、50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71、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基底设置排水沟时,应离开坡脚不少于()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72、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基坑开挖后,应及对排桩的桩间土采取防护措施,可采用内置钢丝网或钢筋(板)网的喷射混凝土护面等处理方法,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A、C10

B、C15

C、C20

D、C25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73、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的规定,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m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74、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施工时的孔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mm,或应采用桩底后注浆加固沉渣。

A、20mm

B、30mm

C、40mm

D、50mm

正确答案: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75、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DB11489—2016)》3.1.6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确定结构重要性系数γo,安全等级为一级时,取γo=()。

A、0.9

B、1

C、1.1

D、1.2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76、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根据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轴线开挖导向沟(或槽),应在沟槽边设置搅拌桩定位型钢,并应在定位型钢上标出搅拌桩和型钢插入位置;若采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导墙,导墙直筑于密实的土层上,并高出地面(),导墙净距应比水泥土搅拌桩设计直径宽()。

A、90mm、30mm~50mm

B、100mm、40mm~60mm

C、90mm、40mm~60mm

D、10mm、30mm~50mm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77、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单一土钉墙适用于水位以上或可实施降水的基坑,但基坑深度不宜大于()m。

A、5m

B、8m

C、10m

D、15m

正确答案:C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78、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基底设置排水沟时,应离开坡脚不少于(),并做好防渗处理。

A、300mm

B、350mm

C、400mm

D、450mm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79、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在基坑周边堆置土方、建筑材料、或沿基坑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其它机械设备等,宜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倍基坑深度。

A、0.5

B、1

C、1.5

D、2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多选题6:

480、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回灌井(砂井、砂沟)与降水井的距离可根据计算和当地经验确定。回灌井的间距应与降水井点相适应。同层回灌的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宜小于8m

B、应根据支护结构设计要求、地下水控制方法及周边环境条件,确定基坑开挖方案

C、监测单位应严格实施监测方案。当基坑工程设计或施工有重大变更时,监测单位应根据要求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D、土钉墙施工应采取排水措施。

E、当设计无要求时,锚杆孔位垂直方向偏差不宜大于 100mm,偏斜角度不应大于 2°锚杆孔深和杆体长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

正确答案:BCDE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81、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悬臂式地下连续墙厚度不宜小于 600mm

B、沿周边非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排桩,钢筋笼在绑扎、吊装和安放时,钢筋笼纵向钢筋的平面角度误差不应大于 20°

C、土钉可采用钻孔、打入等方式设置

D、土钉墙施工应采取排水措施

E、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 0.5m 以上

正确答案:ACDE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82、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监测单位应及时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并将监测结果和评价及时反馈建设方及相关单位,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建设方及相关单位

B、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地基土暴露时间,地基土不应长期暴晒或雨水浸泡。

C、同层回灌时回灌井宜进入稳定水面下不小于 2m,且位于渗透性较好的土层中

D、土钉墙面层喷射混凝土厚度合格条件为,全部检查孔处厚度的平均值应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80%,并不应小于 50m

E、当地下连续墙用作地下室外墙时,与地下室结构的连接可采用在地下连续墙内预埋钢筋、接驳器、钢板等,预埋钢筋宜采用 HPB300 级钢筋,连接钢筋直径大于20mm 时,宜采用接驳器连接。

正确答案:ABDE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83、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微型桩垂直复合土钉墙适用于水位以上或可实施降水的基坑,但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5m

B、应合理确定放坡坡度,以保证坡壁的稳定性和减少土方开挖量

C、土钉墙适用于填土、黏性土、粉土、砂土、卵砾石等土层

D、当采用井点或辐射井技术进行降水,井点、辐射井的总出水量计算基坑涌水量一倍以上时,可不进行基坑降水水位预测

E、基坑验槽后,应及时浇筑垫层封闭基坑

正确答案:BCDE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84、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井宜在基坑外采用敞开式布置,在地下水补给方向降水井间距应加密。

B、降水井的深度应根据设计降水深度、含水层的埋藏分布和降水井的出水能力确定。设计降水深度在基坑范围内不宜小于基坑底面以下 0.5m~1.0m

C、当采用井点或辐射井技术进行降水,井点、辐射井的总出水量大于计算基坑涌水量一倍以上时,可不进行基坑降水水位预测。

D、当基坑开挖遇多层含水层时,应分层进行降水设计。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同时,应分区进行地下水位控制。

E、采用渗井降水工程,除渗井引渗能力满足基坑实际出水量外,尚应确定下部含水层水位上升值满足基坑开挖要求。

正确答案:BCDE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85、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支护结构应进行质量检测,检测方法及检测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

B、双排桩与桩刚架梁节点处,桩与刚架梁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的1倍

C、土方开挖时,应对土层实际分层厚度、土性状态等与勘察报告进行核实

D、当不具备全深度或分级放坡开挖条件时,放坡可以与其他支护形成结合使用

E、当存在地下水且不设截水帷幕时,应在含水层部位的基坑侧壁设置泄水孔,泄水孔应采取防止颗粒流失的反滤措施

正确答案:ACDE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86、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场地地下水位较低,或采取人工降水措施,且具有放坡开挖条件,放坡开挖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可采用局部或全深度放坡

B、在基坑周围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应对地面采取防水、排水、截水等保护措施,禁止雨水等地面水浸入土体

C、当支护桩施工影响范围内存在对地基变形敏感、结构性能差的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可以采用挤土效应严重、易塌孔、易缩径或有较大震动的桩型和施工工艺

D、基坑分层开挖时,应对实际开挖过程的各工况分别进行结构计算,并应按各工况结构计算的最大值进行支护结构设计

E、锚杆锁定值应根据支护结构变形要求及锚固段地层条件确定,宜取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的 0.75 倍~0.9 倍,且应与支护结构计算时的锚杆预加轴向拉力值一致

正确答案:ABDE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87、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基坑监测有特殊要求时,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量测精度、监测频率等应根据实际要求确定

B、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C、各类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 2 点,且应设在影响范围以内

D、道路沉降监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 30m,且每条道路的监测点不应少于 3 个。必要时, 沿道路方向可布设多排测点

E、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取连续 3 次稳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正确答案:ABDE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88、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基坑支护应以对地下水资源和环境影响最小为原则,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

B、勘探孔深度应按基坑的复杂程度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并应满足设计计算的要求,其深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 2 倍

C、当支护结构作为永久或临时支护时,其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分别不应小于 1.35 及 1.25

D、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周边地面沉降计算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E、土方开挖时,应对土层实际分层厚度、土性状态等与勘察报告进行核实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89、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土钉钢筋不应小于 HRB400 级钢筋,钢筋直径宜为 16mm~32mm,钻孔直径宜为80mm~130mm

B、当基坑侧壁由于土质差、侧壁土坡自稳性差时,可采用超前微型桩局部补强

C、基坑开挖和土钉墙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在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 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

D、打入式钢管土钉3注浆压力不宜小于 0.6MPa;应在注浆至管顶周围出现返浆后停止注浆;当不出现返浆时,可采用间歇注浆的方法

E、土钉墙面层喷射混凝土厚度3合格条件为,全部检查孔处厚度的平均值应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 80%,并不应小于50mm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90、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筋笼端部与槽段接头之间、钢筋笼端部与相邻墙段混凝土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纵向钢筋下端 500mm 长度范围内宜按 1:10 的斜度向内收口

B、根据工程经验,可采用工程类比方法,初步确定土钉墙设计基本参数

C、支护结构、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地面变形和位移超过控制值或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并采取相应措施

D、落底式竖向截水帷幕应插入下卧不透水层,其插入深度宜按下式计算且不小于

1.8m。当帷幕进入下卧隔水层较深,隔水层之下承压水头较高时,应验算帷幕底以下薄层

隔水层的渗透稳定

E、巡视检查应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必要时应有巡查照片;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相关单位。

正确答案:ABCE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91、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基坑支护应以对地下水资源和环境影响最小为原则,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

B、勘探孔深度应按基坑的复杂程度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并应满足设计计算的要求,其深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 2 倍

C、当支护结构作为永久或临时支护时,其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分别不应小于 1.35 及 1.25

D、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周边地面沉降计算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E、土方开挖时,应对土层实际分层厚度、土性状态等与勘察报告进行核实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92、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坑周边施工材料和设备荷载应计算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水平荷载

B、当场地地下水位较低,或采取人工降水措施,且具有放坡开挖条件,放坡开挖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可采用局部或全深度放坡

C、在基坑周围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应对地面采取防水、排水、截水等保护措施,禁止雨水等地面水浸入土体

D、锚拉结构宜采用钢绞线锚杆

E、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采用干净的砾石,粒径不宜大于 25mm;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93、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锚杆锚固段注浆体受压时,应验算注浆体的受力承载力

B、锚杆注浆宜采用二次压力注浆工艺

C、支挡式结构冠梁以上设置砖砌挡土墙高度不宜大于5.0m

D、因故搁置超过2h以上的拌制浆液,应作为废浆处理,严禁再用

E、锚杆注浆时,一次注浆管距离宜为100mm-200mm

正确答案:ABDE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94、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净距 0.4m 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不宜小于0.1m;

B、排水沟一般深 0.3m~0.6m,底宽不小于0.3m,沟底应有一定坡度,底面应比挖土面低 0.3m~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 0.5m 以上。

C、抽水设备应根据设计流量大小及基坑深度确定。

D、当基坑侧壁出现分层渗水时,可按不同高程设置导水管、导水沟等构成明排系统。

E、基坑明排期间应采取措施,防止分层渗水(或导水管引水)过程中带走含水层中的细颗粒土。

正确答案:BCDE

解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参考题库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