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侠小说鼻祖短打公案书(六)——中式推理

2023-01-18 15:57 作者:永远的韩梅梅  | 我要投稿

公案小说,由宋话本公案类演义而成,盛行于明清。分为主讲案件审理的、与主讲侠义故事的两种。其中“龙图公案”就是以案件审理为主,而“三侠五义”则主讲侠义故事。下面主要盘点的都是以审案为主的公案小说,可谓是“传统中式推理小说”

一、东方神探——狄仁杰

狄公案——又名“武则天四大奇案”、“狄梁公全传”

前三十回,写狄仁杰任昌平县令时平断冤狱。后三十四回,写其任宰相时整肃朝纲,奸臣武三思,以及则天女皇的面首们斗争的故事。最终劝则天皇帝归政李家。

不同于各类公案小说,靠巧合的碰到关键人物,或者借助鬼神等外力审案,狄公案胜在案件的描述与侦破上,重视疑点的设置、迷阵的布置,故事情节扑朔迷离。狄公抽丝剥茧,重侦查,轻用刑。

这一点上有些许靠近西方侦探小说,无怪乎荷兰作家高佩罗以狄公为主角创作了《大唐狄公案》,享誉欧美。

【影视作品】

徐克狄仁杰三部曲——通天帝国、神都龙王、四大天王

徐老怪晚年通过电影给大家编织出三部“盛世大唐”梦:神都洛阳之雄壮,以武则天面容而建立的大佛之端庄雄奇,将炎黄子孙对盛唐的敬仰之情具象化到荧幕之上。绝对是徐克晚年的扛鼎之作。

神探狄仁杰五部曲——四部神探+一部神断

梁冠华的狄仁杰深入人心,一句“元芳,你怎么看”火遍大江南北。可惜因为版权问题,原班人马只拍了三部。

铁三角:导演钱雁秋、狄仁杰梁冠华、元芳张子健,又拍了一部“神断狄仁杰”,可惜风光不再,之后改拍“燕双鹰”系列了。

梁冠华回归,接拍了狄仁杰4,可惜质量更差。至此,这个IP彻底凉了。

【衍生】大唐狄公案

荷兰小说家高罗佩以狄仁杰为主角,历时十八年时间写成的英语文学名著。全书共有十六个长篇和八个短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此书英文版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它让欧美读者第一次了解到,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神探狄仁杰

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既有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皮",又有欧美推理小说的"魂"。不同于传统的公案小说,着重对犯罪人进行心理攻克,或察言观色,或用诈术,且常伴有鬼神显灵之说。

高罗佩则采用了传统公案的叙述模式,但破案过程则用的推理小说手法。其笔下的狄公,心思缜密、头脑精明,办案重证据链、重逻辑链,推理出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绝不妄断案情,屈打成招。待水落石出之时,若犯人依旧狡辩、拒不认罪,才重刑威慑。

【影视作品】

高罗佩创作的神探狄仁杰在欧美广为人知,被誉为东方的福尔摩斯,曾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1969年英国拍摄了"狄仁杰探案"系列剧,主要角色都由白人扮演,狄公的造型倒有几分神似包公。

1972年美国拍摄了电影《狄仁杰之朝云观》,质量不佳。

二、洗冤录——又名“洗冤集录”

为宋朝法医宋慈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它是一本专业性书籍,而非探案故事。

【对应影视作品】

只因洗冤录是本专业技术类书籍,记录的都是仵作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因此文艺作品中都需要优秀的编剧来编撰一个个案件,并使用书中所记录的方法进行案件侦破工作。

大宋提刑官

2005年播出第一部,由何冰(宋慈)、罗海琼(竹瑛姑)、郭达(刁光斗)、周舟(吴淼水)等主演。

该剧由多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体现了宋慈洗冤录中的法医手法。话剧演员何冰将宋慈一角演活,在电视剧界脱颖而出。

而相声演员郭达饰演的刁光斗——老谋深算,思维缜密,智慧过人,善于揣摩他人心理,即使成为一介布衣,依然能与当朝一品官宦结交,并手握其把柄,其才华甚至超过宋慈。郭达饰演的这个角色,让人一度忘了其小品演员的身份,彻底一百八十度大转型。

TVB版洗冤录

1999年与2003年TVB拍摄了两部洗冤录,由欧阳震华出演宋慈。当然,看到欧阳胖胖就知道主打的是喜剧类型了。

三、传统三大公案小说

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

这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每篇都是讲包公断案的故事。其内容虽不连贯,但包公形象却贯穿全书。

作为三大公案小说之首,本书源自民间传说,书中夹杂了一些因果报应、鬼神梦兆等宿命论和封建迷信的内容。

包公“日断阳、夜断阴”的破案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包括:判斩皇亲国戚的《黄叶菜》、《狮儿巷》,冤魂上告的《乌盆子》,狸猫换太子的《桑林镇》,幻化出“三侠五义”的神怪故事《玉面猫》(里面就有神兽玉面猫与五只老鼠精)。 

【影视作品】

93年台湾中视版包青天——清官梦开始的地方

本剧采用边拍摄,边播放的形式,历时一年左右,共产出41个单元236集。本剧包含了戏曲与民间传说中“包公断案”的名篇,比如:乌盆记,铡包勉等。神话色彩丰富,充分体现了民间关于包公"日审阳、夜审阴"的传说。这也是本剧的最大特点,后期翻拍的,则很少涉及到神魔内容。

本剧让金超群的包青天,何家劲的展昭,范鸿轩的公孙策深入人心,以至于跟角色划了等号。

在小说戏剧中说包公生得黑丑,被弃于荒野,是嫂夫人抱回抚养。此后,侄子包勉犯了国法,包公挥泪将其给铡了,自己去向嫂子请罪。

包公有三样法宝:阴阳镜、古今盆、游仙枕。

阴阳镜,乃是包公小时候被弃枯井时所得,一直交于大嫂收藏。后来包拯当官后,大嫂又还给了他。期间不小心沾上了一滴血液,它的功用闪现了出来,但凡遇到邪魅鬼怪之物捣乱,用此镜照便可降服。

古今盆据说此盆盛水后,有人把脸映入水中,可以照见这个人的前世今生,以及他所做的善恶之事。在“狸猫换太子”一案中,李太后流落民间,整日哭泣患了眼疾,无法看见事物,包拯曾用它洗好了李太后的眼睛。

游仙枕这才是包公能“日断阳,夜断阴”的根本。夜里包拯枕着它睡,就可以夜游地府审案。此宝物原是一个叫“陶然公”的疯癫和尚,托人带给包公的,但当时只说是带给“星主”,并未严明是包公。得到的当晚,包公并不知道此枕头的作用,随从包兴好奇,就抱着枕着此物睡去,梦里就到了“阴阳宝殿”,被判官呵斥惊醒。包公知晓此事后,想到曾被称为“星主”,就已经明了其中的奥秘了。

事实上,这都是文艺作品的虚构,包公一生没有留下多少破案的资料,仅有一则“割牛舌”见诸《宋史》。也没有什么“三口铡刀”、“打王鞭”、“势剑金牌”,更不曾被国太认作御儿干殿下,但他确实受到宋仁宗的信任和赏识。

蓝公案——又名“鹿洲公案”

作者是清代循吏蓝鼎元,共两卷二十四则。蓝鼎元被劾罢职后,狱中把治潮十四个月所经办的典型案例追记成书。可谓是记录下自己办理的案件。

蓝鼎元一上任就整治了拖欠赋税的土豪劣绅,以及与其通同一气的差役,使军队的钱粮能按时给发。

潮阳县的延长、埔上、塘子等乡,围岸筑堤蓄水,江、罗两依仗人多势众,霸占水源,打死杨仙友,蓝鼎元借鬼魂使凶手江子千招供。

郑启亮协助郑娘宝打死林嘉柱,为了脱罪,他买通兵房书办林集贤在甲册上改了自己的名字,但被蓝公从笔画的深浅不一识破。

施公案——又名“施案奇闻”、“百断奇观”

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为528回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清官施仕伦在黄天霸等江湖侠士辅佐下铲除贪官污吏、破案捕盗的故事。

施公在江都县知县任内破获连环命案,调查得知皆是七珠尼与九黄僧一伙儿人,即所谓十二盗的所做所为。施公派黄天霸等人将其抓捕归案,名正典刑。

施公案一书中,将传统侠义故事与公案小说部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黄天霸等人作为刑捕去抓捕逃犯。

【对应影视作品】

台湾华视版施公奇案

1997年台湾华视版本,共44个单元272集。本剧向“包青天”靠近,主要讲述施公办案的故事,部分故事带有很强的神话元素。由焦恩俊出演施公版的“展护卫”——黄天霸。

香港TVB版施公奇案

2006年TVB推出欧阳震华版施公奇案,2010年又推出续集。本剧由欧阳震华出演施仕纶,陈浩民出演黄天霸。由演员即可看出,这是一部充斥着大量喜剧元素的探案故事。

【衍生】彭公案

清末长篇公案小说,作者贪梦道人。“彭公”指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循吏彭鹏。全书共341回。前部侧重描写彭公断案,后部则是江湖恩怨。

彭公案一书,案件内容不多,偏向侠义小说。且故事中的主角黄三泰、杨香武等人,皆是施公案中黄天霸等人上一辈的故事,且成书也较施公案晚,有许多模仿痕迹,因此可看作是衍生作品。

四、海瑞传奇

海公案——红袍戏

本书是明代虚舟生撰,李春芳编次的短篇公案小说集,四卷七十回。每回演述一个故事,而以审案人海瑞贯串各篇,生动地塑了海公刚正清廉,不畏权贵、断案如神、体恤百姓的清官形象。

与其它公案小说类似,本书也有不少民间传说中的鬼神案件,比如:《玉蟾救主》、《乌鸦鸣冤》、《许巡检女鸣冤》、《黄莺诉冤报恩》等。

本书是文学作品,跟历史中的真实海瑞关系不大,许多案件也是取自其它公案小说,罕有精品。但《妒妾成狱》的故事,就是京剧《玉堂春》的原型,后来也被冯梦龙收集在《警世通言》之中。

“苏三起解”片段

“海公大红袍全传”与“海公小红袍全传”

大红袍主要讲述嘉靖年间,海瑞智斗奸相严嵩父子的故事;而小红袍则是万历年间,海瑞扳倒权臣张居正的故事。

九十高龄的海瑞告老还乡,皇帝加封为内阁学士。十年后海公庆贺百岁寿诞,门生故吏诸亲邻里盈门。酒筵间海瑞回顾八十年间扳倒严嵩,除去张居正,做出许多惊天动地大事的官场生涯。不禁喜上心头,一笑而逝,气绝归天。

海公一生清廉,去世后遗物只有一件红色官袍,后世便以“海公大红袍”歌颂。人们把以讲海瑞为首的清官群与严嵩为首的奸官群斗争的系列剧,统称为“红袍戏”

【对应影视作品】

海瑞传奇

80年代末的一版本“海瑞传奇”,优胡庆士出演海公,讲的是海瑞与奸相严嵩父子抗争的故事。

五、明代其他公案

三蒸骨疑案

明正德间,河间府出了一桩奇案。肃宁县举人王松廷贩济灾民,惹恼了当地豪绅黄文登,黄诬告王举人兄妹通奸,两家诉诸公堂。

公堂对薄,稳婆受贿,诬陷王举人之妹已有身孕,王小姐含冤碰死公堂。县令助纣为虐贪赃枉法,派人替换了王小姐的遗体。然后衙检验,从其遗体腹中剖出未成形的婴儿。案情扑朔迷离,一波三折。

王妻上告府院,冤情依旧。杜秀才乔装私访,寻出王小姐真正的遗体,傅元帅提审疑案,洗冤叟蒸骨三验,终使真相大白,冤案得以昭雪。

新民公案——又名“郭公案”

记郭青螺在闽、粤、川、浙、云、贵等六省担任地方官吏时审断案件的故事,类似于现代的司法小说。其中揭露了富户骗债、土豪霸产,也鞭挞了庸官的昏昧,而主要是歌颂了郭公的秉公执法、断案如神的业绩和聪明睿智、爱民如子的可贵品格。

毛公案

明朝嘉靖涿州良乡有姚氏兄弟二人,兄姚庚、嫂刘氏贪婪凶恶。弟姚义、弟媳杨氏纯厚知礼。父死,兄欲霸家产,杀弟,卖弟媳为娼。

杨氏被卖至南京,途中啼哭,适逢微服私访的直隶巡按毛登科。毛巡按助杨氏上州衙告状。姚母知情后亦上州告状,姚庚欲杀之,得太白金星所救。而弟未死,与母重见,一起上州告状。知州受兄贿。毛巡按依律处死姚庚、刘氏并知州。

龙公案——又名“九义十八侠”

大明朝时,侠客马青峰和宋玉等人,协助龙宝山办案,匡扶正义、除暴安良的故事。本书很少涉及龙宝山破案之事,因此并非公案小说,而是典型的侠义小说。

六、清代君臣斗

刘公案

本书以清代名臣刘墉刘罗锅为主人公,共收录公案小说《刘墉传奇》、《罗锅逸事》、《满汉斗》、《双龙传》、《青龙传》等5种。

讲述平断冤狱,惩办贪官污吏的故事,以及与乾隆皇帝的日常斗嘴的故事,是清代早期的一部颇有特色的公案小说。比起刘公的查案平冤,他与乾隆、和绅的智斗,更让人津津乐道。

传说:和珅年轻时是皇宫里的御前侍卫,晚上需要提着灯笼巡夜。每次巡夜结束,和珅灯笼里的蜡烛总是烧得见底,当时人管这个叫头”。久而久之,头”二字就被当成和珅的绰号叫开了。

和绅发迹之后,时常有人背后叫他“蜡头”,和珅觉得不雅,他决定要改一改名号。却苦于想不出好名号,他就请刘墉给他起一个。

刘墉思索了一下,就叫“海山居士”吧。并一本正经地说:“海山,就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和珅如获至宝,大宴宾客,并在宴上公布自己的新名号“海山居士”。宴席结束,宾客散去,和珅十分开心。此时夜已深沉,中堂上原点着的两根蜡烛,左边一根写着“福如东海”、右边一根写着“寿比南山”,如今烧得只剩下蜡烛头了。而两根蜡烛各剩一字,左曰“海”,右曰“山”。

得,海山居士,还是蜡头!

【影视作品】

宰相刘罗锅

1996年的电视剧,李保田出演刘罗锅,王刚扮演大贪官和绅。本剧开启了“清官喜剧”的先河,后来的寇老西儿、铁齿铜牙纪晓岚、铁将军阿贵等都是模仿这个模式。

本剧融入了不少“君臣斗”的民间故事,比如著名的“老头子”的段子:

编撰四库全书时,某天特别的热,为了避暑刘墉脱下官服,光着膀子抄书。突然有人报乾隆来巡查,刘墉来不及穿衣服,只得躲到桌案下。

过了一会儿没有动静,刘墉便问“老头子,走了吗?”见无人回答,刘墉以为乾隆离开了,就从桌子下钻出来,正碰到乾隆稳坐在太师椅上。刘墉吓得赶紧跪倒磕头。

乾隆怒道:刘墉,你好大胆子。赤身裸体,不成体统。竟然躲着不出来迎接朕,还叫朕老头子?你这是犯了欺君之罪。

刘墉脑瓜一转,解释说:老,是对人的尊称,意思为陛下是天下百姓最尊敬的人。头,是人身体的指挥部,至高无上,也就是最大的官。这“子”嘛,是古人对最有学问和权威的人的尊称。比如称孔圣人为孔子,亚圣孟轲为孟子。陛下,臣说的对吗?

乾隆大笑,刘墉躲过一劫。

关于“君臣斗”的故事,民间传说中一直将刘墉、纪晓岚混为一谈,故事共用。这个“老头子”的段子,也有纪晓岚版本,毕竟他才是主持编撰四库全书的负责人。

乾隆下江南 与 乾隆下扬州

上个世纪70年代李翰祥执导的香港喜剧片,刘永出演乾隆,李昆出演刘墉,井淼则出演纪晓岚。可谓是将整个包括“君臣斗”在内的,各种乾隆爷的民间传说,一股脑儿的搬上大银幕。

七、清代其他公案小说

于公案

清代有两个于成龙,史称大、小于成龙。二人均为刚正不阿、两袖清风的清官,并且在审判断案方面颇具特色。

袁枚的《随园诗话》载:大、小于成龙虽然不是同门同宗,但他们志趣相投,互认金兰之好。

大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谥号清端,山西永宁人。大于成龙是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的主人公,他在审判断案上非常出色,大于成龙的案件判词异常精辟,是案牍精华。

小于成龙,字振甲,号如山,谥号襄勤,汉军镶红旗人。他经常微服私访,不畏豪强,扶危助弱,深受旗民爱戴。小于成龙在审案时,注重逻辑推理,有理有据,颇具戏剧中清官的传奇色采,现存其著作《抚直奏稿》高达上千页,记录了直隶各地各类贪腐、刑事案件的侦办过程,是于公案小说的创作源头。

在清代章回小说中,描写同一个历史人物的《于公案》有三种不同的版本,主人公都是清代著名人物于襄勤公成龙,即小于成龙。

【影视作品】

于公案的主角小于成龙,并没有改编的影视作品。但大于成龙,却是电视剧的宠儿。

一代廉吏于成龙

2000年播出的19集电视连续集,讲述的于成龙罗城治盗、湖北平匪、福建申冤、直隶救灾等故事,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电视剧体现了于公身体力行,查案、剿匪、整治贪官、救民于水火。

于成龙

2017年,于成龙的故事被翻拍。这一版本,虽也值得一看,但比起在前的珠玉,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林公案

故事主要讲述了林则徐出任闽清知县,接连破获大案,与兵部尚书穆彰阿等一班奸臣斗争,后又升为湖广总督,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着重歌颂了林则徐为国为民勇于任事、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精神。

【影视作品】

林则徐

1997年的电视剧,但主要讲述的还是虎门硝烟,以及对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林公办案的事情,在影视作品中很少体现。要查办,也是查处洋商藏匿的鸦片。

李公案——又名“李公案奇闻”

清代惜红居士创作的中篇小说,共三十四回。主要讲述了李公断案故事,情节新颖,加深了对案件侦察过程的叙述,打破了以往公案小说或严刑逼讯、或托梦示兆等套路,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色彩。

1900年“庚子事变”,李秉衡由江苏率兵北上,保卫北京,在天津杨村败绩,退至通州服毒自杀。谥忠节,但迫于八国联军压力,朝廷又禠职、撤销恤典。作者惜红居士为其不平,遂于1902年写下了《李公案》这部书。

【尾声】

基本上中国传统公案小说介绍了一遍,大部分作品并不流行,真正深入人心的也就狄公案、包公案、施公案等,其中衍生出的侠义故事,还占大头,审案本身逐渐被弱化。

但人们对诉讼公平、司法公平的渴望并不会随之而谈化,结合现代的推理小说、刑侦故事,新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有时间将整理现代推理作品,但这都是后话。

武侠小说鼻祖短打公案书(六)——中式推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