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 |《诗经》中的劳动生活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处处可见祖先们辛勤劳动的身影,古朴又美丽的诗句中,言说着对美好生活的热忱。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不少关于劳动的诗。《诗经·周南·芣芑》就描述了一群女子在田野间采摘芣苢时的欢快心情:
采采芣芑,薄言采之。
采采芣芑,薄言有之。
采采芣芑,薄言掇之。
采采芣芑,薄言捋之。
采采芣芑,薄言袺之。
采采芣芑,薄言襭之。


全篇三章12句,只变动了6个动词,用10多个字就把全部情感表达出来,读起来只有10多个音节,节奏明快。诗人通过采、摘、拾、捋、兜、兜这几个动作,简洁明了地刻画出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过程,透过这一系列的动作,让人们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
我们仿佛看到: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之中,女人们三五成群地唱着欢乐的歌谣,伸出手,把车前子一棵一棵地摘下来,一把一把地捋下来。短短一首诗不但写出采摘的过程,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韵律,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
透过这些欢笑着忙碌的妇人们,我们仿佛看到我们的妈妈、我们的奶奶,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场景。正是这些人,建设着我们的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也在这种劳动之中,感受着生活的乐趣。

《魏风》中的《十亩之间》,描绘了女子采桑之余结伴归家的愉悦景象: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全诗共两章六句,三十个字,清丽隽永,唱起来朗朗上口,悠扬婉转。通过此诗,我们不仅看到了诗人笔下,劳动人民自在劳动的景象,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劳动人民单纯简单、质朴纯真的生活状态和心性。听着姑娘们呼朋引伴回家时哼着的歌谣,宛若我们也穿越了时空,在十亩桑树林中与她们相遇。

《诗经》不仅记录了开心劳动的瞬间,也同样记录了超出劳动人民身体负荷的艰苦劳动以及对剥削者不劳而获的控诉!《伐檀》则是《诗经》中最为人们熟悉的篇目之一,甚至中学语文课本亦选为教材中,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统治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你一言我一语地发出了责问的呼声: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伐檀》主要记述了伐木者的劳动。但是伐木者的辛苦劳动,换来的却不是自己安逸的生活,而所谓的君子却可以不劳而获。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物却全被占去,自己一无所有,愈想愈愤怒,愈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严厉责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通过反复的诘问,诗人最终得出了,那些老爷公子只不过是白吃闲饭的寄生虫!此篇三章复沓,采用换韵反复咏叹的方式,不但有利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还在内容上起到补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辐”“伐轮”部分,在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之用的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另外各章猎物名称的变换,也说明剥削者对猎取之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表现了他们的贪婪本性。《伐檀》一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反映社会的不平等,一些人辛勤劳动却食不果腹,另一些人不种不猎却过着优裕的生活。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力量。 《伐檀》此诗,运用杂言的形式,语句参差错落,时而婉转动人,时而高亢悲愤,夹杂叠字,反复吟诵,既有高超的文学性,又能充分地抒发人物感情,还极具音律美,千百年来,为人所称道。

《诗经》里展示的的劳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着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向往,让我们在诗句中感受着古人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幸福和对社会人生的态度。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中国灿烂悠久的文明,劳动最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