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解读史料,以《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为例

2023-03-05 13:34 作者:法名道衍  | 我要投稿

如何解读史料,是历史学中最高深的一门学问,个人比较认同日本就实大学的李开元教授对于三重历史的看法,一条简短的史料透过层层其他历史信息,可以解析出不同结论,经典案例便是李开元对于秦史的解析,堪称神来之笔。

个人认为解析史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研究一个历史现象背后的不变规律,道家思想把这种规律称之为【道】,素书有言: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我们以大家最为熟悉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一条史料为例,揭示一下史料的层层分析,透过历史现象去探寻社会的本质规律。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

这是一段非常普通的史料,同时也为广大历史爱好者熟悉,但这背后蕴藏的信息和历史规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懂,即使是专业历史学者,也同样对其有所忽略。进行解析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和深厚历史功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当时历史环境非常熟悉。

首先第一层解析: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是个初中生都能读明白,说的是刘备的祖父叫刘雄,刘雄有个儿子叫刘弘,然后陈寿用了一个词”世仕州郡”,请注意,这个用词大有来头。在史书中这个词频繁出现,这背后代表一种历史规律。

这个词表面意思是刘雄、刘弘两代人都在州府或者郡太守府任职,但研究历史的朋友都应当知道这个世仕州郡可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其中牵扯到一个重要知识点,就是中古时期门阀制度,门阀制度是每一个学历史的学生必学的一个科目,其中除了我们常说的世家大族、贵族、华族、冠族,其中还有地方旺族、豪族、大姓等等。

那么能够世仕州郡的刘备这一支族系,在涿县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力?刘备的同族,后面提到两个人:刘子敬、刘元起,在地方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当时东汉末年在涿县这个地方上,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其中有什么规律?你看,这么简单四个字”世仕州郡”,背后蕴藏的学问可不少,这在史学界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现代地方治理、乡村振兴中也揭示了某些重要规律。

然后第二层解析: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

时间的解析,刘弘出生永和五年,而这一年发生了乌桓降汉事件

《后汉书孝顺孝冲孝质帝纪》:(永和五年九月)句龙吾斯等东引乌桓,西收羌胡,寇上郡,立车纽为单于。冬十一月辛巳,遣使匈奴中郎将张耽击破之,车纽降。

这里又牵扯到一个历史问题,乌桓内迁问题,有不懂历史的会问考察这些东西有必要吗?废话当然有必要,否则你连刘备出生以后生活的环境都搞不清楚,其实刘备出生的涿郡的四周环境是非常复杂而混乱的,光和中发生的辽西乌丸联合张纯叛乱事件,在这个时候就有了种种前兆。

《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军到蓟中,渔阳张纯诱辽西乌丸丘力居等叛,劫略蓟中,自号将军,略吏民攻右北平、辽西属国诸城,所至残破。

联系到后来刘备人生初期重要一环便是讨伐张纯,历史线索往往是一环扣一环,任何事件的背后都有因果联系。

时间上还有很多可以研究的背景例如永和五年,刘备的生父刘弘出生这一年,当时的政治环境是怎么样,刘弘的妻,正室,是当地的什么人?不要觉得这些很简单,刘弘是皇室后裔,这个考古学界已经考证过了,那么他的正室妻子按当时传统应是地位相当的当地旺族,或者有着长期通婚传统的家族,例如曹操与刘氏。

第三层解析: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

思想的解析,世仕州郡的地点是涿郡,刘备出生的地方在涿县,一种说法是楼桑里,待考证。涿郡地属幽州,紧邻上谷郡,属于边地,东汉时期边地的各个政策还与内地有所不同,其当地的文化风貌反应怎样一种意识形态?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当时内迁的少数民族,逐渐与汉人杂居,而东汉末年动乱的政治局势,不少汉民又跑去塞外,于少数民族中谋求自身发展,史学界对鲜卑首领檀石槐的研究,发现其壮大的过程,不少边塞汉人因各种矛盾而投靠塞外部族,给它们带去先进的技术文化,加速了其各个部族统一进程,而刘备所在的幽州便是长期受到鲜卑威胁的地区之一。

《后汉书》:灵帝立,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无岁不被鲜卑寇抄,杀略不可胜数。

后来吕布见刘备

《英雄记》:布见备,甚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

不懂历史的人读不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其实吕布这句话蕴含某种意识形态的认同,早期指刘备吕布青少年崛起的过程有大多相似之处,而他们都处于边地的混乱暴力动荡的社会环境下。

《后汉书》: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也。家世二千石。瓒以母贱,遂为郡小吏。为人美姿貌,大音声,言事辩慧。太守奇其才,以女妻之。后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公孙瓒与刘备的相识,有没有这种共同意识形态的作用?这么多人,陈寿用了一个”深“字,先主以”兄“事之。我们读历史的时候感觉这种事很简单,其实稍微有点社会阅历的人就明白这种事一点也不简单。我认为其中两人有着相似的背景与意识形态占据了很大原因,甚至从后期刘备与公孙瓒的政治主张上,也有着类似之处,蒋琬在任上工作不力,刘备居然想要杀他,要知道蒋琬在荆州是个什么分量的角色,你动他等于不给整个荆州士人集团面子。而公孙瓒呢,一直对于把持政治上升通道的士人有意见。

《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注引《英雄记》记载:“(瓒)所宠遇骄恣者,类多庸儿,若故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等三人,与之定兄弟之誓,自号为伯,谓三人者为仲叔季,富皆巨亿,或取其女以配己子,常称古者曲周、灌婴之属以譬也。”

我们今天很多人读历史,甚至包括一些教授学者,都认为公孙瓒是个煞笔,不会用人。诚然在东汉乃至魏晋南北朝的很长一段时期,士人阶层牢牢把控住社会主要政治资源以及话语权,但我们今天的人读历史,需要有独立思考乃至做学问的勇气,公孙瓒在历史上被描绘成是个武夫,善于作战,但他的这种政治趋向难道没有进步意义吗?

第四层解析: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

政治角度的解析。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仇鹿鸣写过一本《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里面详细考究过乡里政治网络对司马懿早期从政经历的影响,我们想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是“乡里政治网络”?这个“政治网络”是如何形成,如何运作,如何发展?其形成的本质规律是怎么样的?

我非常建议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都从事一下乡村振兴或者扶贫工作,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楚一些社会问题的具体形成过程,为何我会提到扶贫工作?难道在现在社会就没有“乡里政治网络”?一个毫无文化的流氓三兄弟竟然能够长期村支部一把手,并且身兼数职,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我们还在读书的朋友或许无法理解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我想说的,这里面就有“乡里政治网络”的影响,而解析其中的本质规律是十分有必要的。

刘备出身涿郡,祖父刘雄还举过孝廉,要知道举孝廉出身是个什么概念?按照东汉政治传统刘雄应该还在洛阳中央朝廷郎署做过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学习,才被朝廷选派到地方担任县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死的早,但并不代表他这一个支系的政治网络消失了。

刘备为何能够在卢植处求学?卢植是何人?历史上配享孔庙的二十八位大儒之一,范阳卢氏家族中的佼佼者。

《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九·文部五》引《述征记》:下相城西北汉太尉陈球墓有三碑,近墓一碑记弟子卢植、郑玄、管宁、华歆等六十人。
《后汉书》:“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卢植所在的范阳县,便属于涿郡管辖,地理位置距离涿县也很近。这里面有没有“乡里政治网络”的影响?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这段史料提到一个刘元起,算不算“乡里政治网络”的其中一环,以刘雄、刘弘世仕州郡的背景,这些潜藏的政治资源还有多少?还得算上母系家族的背景,刘备的政治天才,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初见端倪,把这些资源一个个串起来,形成一个网络,这就是刘备天才般的政治能力。

不懂历史的人觉得刘备幸运,开局便得了关羽张飞,但了解刘备的青年成长史,却发现关于张飞是何其幸运,遇到了刘备这样的天才!

诚然比起曹操袁绍,甚至公孙瓒,刘备的起点都可以算是比较低的,但是透过历史线索,我们发现刘备身后隐藏的政治资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些史料还可以继续深挖,直到总结出某种历史规律,我认为也可以说是某种人性的规律,了解这种规律,正确运用这些规律,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这个答案只是一些浅显的引导,并不是什么理论,我也不想长篇大论,毕竟知乎上大部分人并不是学历史专业的,但是可以透过这些细微的点,去研究某个现象后面的规律,我想这才是上过大学的年轻人应有的思考方式。


如何解读史料,以《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为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