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何有人还会世世代代住在地震带?

2023-02-08 10:44 作者:变革者FPS  | 我要投稿

01


土耳其地震造成的伤害,再一次展示了地震的威力。每次地震之后,总有人会提问:地震如此快可怕,为何明知是地震带,人们还是要住在这地方,而不是逃离?


首先,他们大多数不是今天搬过去的,而是古代的祖先迁居到地震带。


在古代,地震并算不上大危害。一个地区发生大地震的间隔极长,中间间隔得几百年。一旦发生大地震,地质应力得到释放,就会有相当长时间的安全期,短则上百年,长则几百年上千年。对于人类短暂的寿命而言,遇到大地震的机会是极少的。至于三到五级的地震,一般不会死人。


和其他危险相比,地震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伤害。住在地震带的居民,一辈子遇到夺命大震而死的概率极低。


古人死亡率极高,在任何一个朝代,由于卫生条件和生存资源限制,大约一半人未到成年就会死去。遇到霍乱、鼠疫、脑炎之类疾病,更是大面积死人。


另一个问题是战乱。一场大战乱可以让全国人口减半,极端情况甚至减少90%以上。


最近《满江红》热,又提到金宋往事。当时在金宋交战区,大多数百姓已死,淮河流域普遍买人肉、吃人肉,一些抗金义士军队甚至以杀人吃肉干,即便岳飞的军队,在泰州保卫战后的撤退路途,也只能从尸体上割肉吃。


极端例子如南京,太平天国入侵来一次大屠杀,湘君攻入南京再来一次大屠杀,能够躲过这二场大屠杀的南京本土人,不到十分之一


甚至台风和河流泛滥造成的死亡人数,也远超地震。


古人一生中总会遇到几个荒年,或者饿死,或者遇到抢粮者被杀死,或者抢粮成为土匪而死,这些都很普遍。


而地震的死难者总人数,与其他的非正常死亡相比,千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地震带即便很容易发生地震,却并不在古人的考虑范围。因为死于地震的概率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你跟古人说地震很可怕,此处多地震。他们大体上就是耸耸肩:


“地震?哪个灾害不比地震可怕百倍?”



02


搬离地震带,还会遇到另一个问题:跟人抢地。你要搬到一个新地方,就需要落地生根,种粮生产。


古代没有当代的机械化技术,开荒付出得不偿失。只有良田才有价值。


抢夺良田和水源,会成为地方战争、家族大战、客土战争的主要原因。清代客土大战年间,百万人死亡,原本想在珠三角落脚的客家人基本上全被赶出,或者被杀死。从此珠三角找不到客家话,都讲广府白话。


即便生活在地震带,也不至于几年死亡百万。


所以,在古代,地震带只要有足够的良田和水源,就会变成聚集地和生存繁衍的地方。


地震经常造成地质改变,形成新的断裂峡谷,诞生新的河流和平原,改变局部水资源分布,让一些原本不产量的贫瘠地带变得可以耕种。


地震造成的断裂峡谷、塌方、道路困难,形成诸多新的避难所。这些地方不容易引起外人觊觎,入侵也困难,容易自保,也容易逃离战乱。


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深受主流强大民族迫害屠杀,他们只有躲在道路极差的地区,才容易逃过被屠杀灭种的命运。


所以古人住在地震带,并非愚蠢,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智慧。


今人当然也可以住在地震带,因为房屋结构更结实,倒塌概率更低,死亡人数并不可怕。


所以,地震带依然有人住,因为相比其他灾难,地震其实不算大灾难。



为何有人还会世世代代住在地震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