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肉】战术101——Heavy-Light Operations

“领导者是能将原则适应于环境的人”。——巴顿
本文采用了以下的术语翻译:
Heavy Forces:重型部队
Light Forces:轻型部队
Light Infantry:轻步兵
Heavy-light operations和Light-heavy operations译者没有找到合适的翻译,所以译者不做翻译
部分术语译者找不到合适的翻译,部分法语地名也不做翻译
我们会专门推出两篇关于轻重部队在战场上的整合的文章。在我们的讨论中,我们将会处理以下问题:1)Heavy-light Operations的定义。2)为什么我们要使用Heavy-light。3)对重型部队的简要评估。4)对轻型部队的简要评估。5)轻型部队在何时有利于重型部队。6)轻型部队给重型部队带来的挑战。
另外,我们将会讲述一个有效利用Heavy-light的混合的战例。这篇文章中会包括很多信息,所以我们赶紧开始吧!
旅级战斗队被要求进攻通过(attack through)一片位于峡谷的警戒地带(security zone),旅长认为敌人设置这片警戒地带的意图是封锁通往西边的敌人主防线的接近途径。每个人都同意,敌主防线不是问题(problem)——警戒地带才是问题所在:敌人在峡谷内布置了一个由8辆BMP、3辆T64构成的摩步连(-),掩护(overwatch)一个极为复杂的障碍网。
这个特别的山谷因此获得了一个非常凶猛的绰号:温泉关(具体请百度温泉关战役)。在这个易守难攻的地形里,一点人就能挡住很多人。它大概有5公里长,入口处和出口处大约有1公里宽。它的大部分长度只能容纳两辆车并排行驶,大约150-200米宽。很多坦克手将这个山谷称为滚球槽。整个峡谷最窄处可达80米,防御方在这最窄处作为咽喉点(chokepoint)布下雷区,并在前面放置了由一个小型反坦克雷区和一对triple strand wire obstacles构成的障碍。携带单兵反坦克武器的步兵班排在障碍网附近的山腰上构筑了战斗阵地,坦克在峡谷远处掩护障碍。小铁丝网和雷区封锁了山腰上的导航线。观察哨能够清晰无阻地观察到入口。
与在警戒地带的摩步连相比,作为进攻方的旅级战斗队的规模是非常庞大的。它包括了一个机步营特遣队(布莱德利)和一个装甲营特遣队(艾布拉姆斯),一个自行火炮营提供支援,并且还有一个机械化工兵连提供机动破障能力(mobile breaching ability)。尽管旅级战斗队与敌人的摩步连相比有毫无疑问的压倒性优势,但考虑到地形,任务将会极为艰巨。
师长决定在这个重型旅级战斗队上再加强一个轻步兵营。因此,一个Heavy-Light Task Force成立了。在这里我们先稍停一下,等一下我们再回到故事。
定义
“Heavy-Light”指的是一个重型单位基于作战行动的任务变量,加强了一个轻型/步兵单位。“Heavy-Light”指挥部来于重型部队。在这样的构成下,装甲部队是主要的战斗力。另外,关于“Light-Heavy”的话题将会在下一篇中讨论。
为什么?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将坦克、步战车、徒步步兵混合在一起呢?重型部队和轻型部队的本质不同,它们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并不是为了自然的同伴关系而出现的。步兵徒步行进,携带他们的武器,因此他们在战术层级上速度较慢,对目标的打击程度也较弱,也容易受到火炮打击的杀伤,并且他们需要借用卡车作为交通工具来减少任务间的时间间隔。而坦克和步战车噪音很大,不易隐藏,需要大量燃料,需要道路提供物流支持,部署缓慢,而且装甲部队在崎岖的山区和茂密的植被中的行进非常困难。
说了这么多,既然它们没有自然的同伴关系,那么我们为什么将他们混合在一起?原因是我们要利用一种部队的优势来弥补另一种部队的劣势。很明显,轻型部队可以做一些重型部队不能做的事,反之亦然。有时,相反就是答案。
混合或不混合
确定何时(when)、为何(why)、如何(how)混合轻重部队的方法就是我们得先评估它们彼此的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正如我们上面强调,我们希望通过利用一种部队的优势来弥补另一种部队的劣势。让我们运用机动性(maneuver)、火力(firepower)、防护(protection)、领导力(leadership)这四种战斗力要素来分析两种部队的优势和劣势。
对重型部队的简要评估
重型营级特遣队(机步/装甲),是一种快节奏的地面部队,他们是一种完全合成战斗的单位。重型部队能够获取并保持高速率的军事行动。在战术层级,他们具备高速的特征,且装备了能够在stand-off range(这个术语不太好翻译,建议自行百度定义)交战的高效武器系统。装甲部队既能够在静止状态下作战,也能在行进状态下作战。这种重型部队具备坦克的震慑力、速度和杀伤力,也有机动/乘车步兵的提供多功能性。
机动性的定义是使用火力与移动,获取相对敌人的优势。
优势:
重型部队能够保持高速率的战术级军事行动——OPTEMPO。重型部队在平原和沙漠等开阔地形尤其有效,而且他们拥有更远的射程。步战车上乘车的步兵和坦克的合成也增加了部队的多功能性。
劣势:
在山区/植被茂密的地形中作战时,重型部队通常沿公路行进。在城市地形的条件下作战时,重型部队非常脆弱且作用有限。重型部队需要全面且大量的物流支持,非常需要公路和卡车运输补给物资。另外重型部队尤其需要经常补充燃料和弹药。
火力的定义是削弱或摧毁敌能力、设备、人力的破坏性力量。
优势:
重型部队携带各种各样的武器,既有车载武器也有徒步携带的武器。车载武器可实现standoff且保持高射速。坦克炮弹和布莱德利的陶式导弹极为强大,并且在静止状态和行进状态下都有非常不错的射程和精度。
劣势:
大部分的重型部队的武器都是车载的,限制了武器分散和接近敌人的方法。另外,重型武器系统由于高射速,会消耗大量弹药,这产生了非常大的物流负担。
防护的定义是部队在敌威胁火力下躲避或生存的能力。
优势:
重型部队在能够为其提供对间瞄火力的掩护的装甲中作战。其装甲具备的高速机动也提供给它们对间瞄火力的保护。加强的工兵也为它们提供了生存能力、机动性、反机动性。
劣势:
重型部队非常容易被观察到,特征很明显,噪音很大,行进中扬尘程度严重。因此重型部队很少能通过隐蔽手段(stealth)来实现出其不意(注:出其不意一般是依靠隐蔽/速度[stealth/speed]两种手段实现的,对于重型部队来说,通常是靠速度来实现这一要素)。
领导力是无形的要素,它为部队提供目的、动机、方向。
优势:
重型部队的指挥所拥有非常强大的通讯网络,并具备了与部队高机动性相匹配的远距离通讯设备。指挥部也是装甲车。
劣势:
重型部队往往在执行期间的分布相比轻型部队会更加集中。虽然下属单位能够执行独立作战,但这不总是经常性的。重型部队更倾向于营级或营级以上遂行作战行动。
对轻型部队的简要评估
轻型部队具备全地形作战能力,隐蔽性强,擅长在有限能见度下作战,分布分散,基于以上能力,渗透时轻型部队能够尽可能靠近其预期目标从而实现出其不意。轻型部队的指挥与控制系统的分散使其能够从单一的母单位分散成多个子单位执行多个同时且互相影响的任务。有几种不同类型的轻型部队,它们能够有不同的能力,它们包括:空降部队、空中突击部队、徒步步兵。
机动性的定义是使用火力与移动,获取相对敌人的优势。
优势:轻步兵机动性,最大的优势就是步兵能够各种天气条件下的夜间作战下,通过所有的地形。从Point du Hoc的悬崖到东南亚的丛林,他们这种能够无所不在的能力使轻步兵能够作为一种多才多艺的兵种。轻步兵指挥与控制系统的分散和小分队运动的能力,又使其可以在swarming attack中轻易接近敌人并实现出其不意。
劣势:轻步兵相对于摩托化/机械化部队,轻步兵无法快速移动,射程有限,并且由于其受限于单兵的疲劳程度,轻步兵的节奏和耐力也是有限的。因此,轻步兵要借助非编制内的卡车才能实现在每个作战任务期间的快速机动。在任务期间,轻步兵可以通过载人飞行器(固定翼、直升机等)接近敌人。
火力的定义是削弱或摧毁敌能力、设备、人力的破坏性力量。
优势:轻步兵携带了大量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比如各种单兵反坦克武器,甚至是混血儿反坦克导弹),因此他们可以在各种阵地特征不明显的位置和意想不到的位置打击敌人。轻步兵还大量携带了各种轻武器,在有限能见度的环境下轻步兵能够使用这些武器开火。另外,他们还携带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MANPADS)和能够发射烟雾、照明弹、高爆弹的迫击炮作为间瞄火力支援。
劣势:轻步兵的武器由于一般是单兵携带,所以相对于装甲部队,轻步兵的武器往往只有较低的射程和较低的击穿能力。
防护的定义是部队在敌威胁火力下躲避或生存的能力。
优势:轻步兵最大的优势就是具备能够在有限能见度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无法通过”的地形的能力。他们能够极为有效地使用渗透这一机动动作,另外这一机动动作也给轻步兵带来了两个额外能力:轻步兵的机动部队分布很分散,指挥与控制系统也很分散,如果受到损伤,更不容易受到灾难性的损失。
劣势:缺乏装甲的防护意味着轻步兵很容易被火炮观察员(注意是artillery observer)发现并非常容易被火炮扰乱/损伤。轻步兵较慢的移动速度使其在被敌火力锁定后更难躲避火力。
领导力是无形的要素,它为部队提供目的、动机、方向。
优势:由于轻步兵的指挥与控制系统的分散和兵力分布分散,轻步兵小分队具备了独立作战的能力。步兵班能够轻易实施机动,并且在作为更大的单位的一部分时,能够高效地独立遂行作战行动。指挥与控制系统则通过使用整个单位都非常了解的预先约定的视觉和听觉信号传递信息。
劣势:轻步兵小分队携带他们自己的通讯设备,使用手持通讯设备发出和受领命令。轻步兵不像乘车的部队,轻步兵部队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到所有的通讯交流,因此信息是由RTO传递给指挥员,并由指挥员将信息传递给周遭的下属,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嘈杂的战斗中,口令的传递非常困难,命令被错误传达的可能性会很大。
所以什么时候混合Heavy-light?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些你可能需要将轻型部队加强给重型部队的任务类型。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假设有一个重型旅加强了一个轻步兵营。在我们的例子里,我们从重型旅正在遂行的作战行动开始讨论,然后我们来讨论轻步兵营如何协助重型旅成功完成任务。
接敌运动
如果你知道你的机动路线上一块限制性地形的地域,并且你又不得不通过这片地域(同时你还担心敌人会使通过这片地域非常艰难),那么你可以在重型部队通过前,展开轻型部队清空并确保这片限制性地形的地域的安全。显而易见,你有一个好选择就是选择空中突击部队,他们可以快速地抵达这片地域并完成任务。而这个轻步兵部队和我们的重型旅的配合中,最关键的就是时间差(timing)。如果空中突击部队来的太晚,那么肯定会打乱重型部队实施机动的时间表。如果他们来的太早,那么在重型部队抵达前,他们将会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要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保护自己。这并不是说轻步兵无法成功保护自己,而是如果敌人认为此时是个战机,那么敌人可以针对轻步兵展开大量的机动部队,对于轻步兵而言,这一结局无疑是灾难性的。
仓促进攻
在重型旅实施仓促进攻时,使用轻步兵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原因很简单——时间。当你在实施接敌运动时,经常会需要实施仓促进攻,因此在接敌运动的规划阶段,你就应当预测可能需要使用轻步兵的位置和事件。在仓促进攻中,使用轻步兵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将他们布置能够牵制敌人的地形上。不过我们要再强调一遍上一段中的一句话,关键是将轻步兵放在合适的地方的同时,确保其处于一个能够达到规划阶段指挥员预期实现轻步兵的战术效果的时间段。
预有准备进攻
只有在预有准备进攻中,轻型部队才能为重型部队提供极为巨大的优势。因为你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轻步兵送到你需要他们的位置,轻步兵有很多可能的用途。比如:1.轻步兵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用的侦察资产,他们能够悄悄地到达某个地方并提供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情报。2.他们可以用于通过渗透接近并夺取一块在任务后续阶段至关重要的目标区。3.可以部署空中突击部队和伞兵部队夺取对完成任务至关重要的目标区。4.轻步兵擅长对敌人的障碍实施破障(特别擅长在敌人未察觉的情况下实施)并标记障碍,由此重型部队就可以在不失去节奏或势头的情况下机动通过障碍。5.如历史的多次证明,轻步兵是突破(penetration)防线的理想部队,在轻步兵突破(penetration)防线后,重型部队可以有效地扩大突破口(这里的“扩大突破口”原文是breakthrough,它不太好翻译[因为现美军术语没有这一术语,直接翻译的话也是“突破”],我只能通过语意翻译成“扩大突破口”)。
扩大战果
当扩大战果的机会出现,友军会由于极为积极地扩大战果而可能缺乏兵力,轻步兵可以在一些关键地点使用,确保友军的交通线和补给线的安全。另外,如果有充足的时间,空中突击部队可以部署去夺取作战行动中至关重要的地形,甚至是击溃/消灭敌人。
追击
如果整个重型部队都在追击敌人,那么轻步兵就有巨大的使用价值。因为在追击过程中,可能会有几个被绕过的敌人,轻步兵可以用来清除这些敌人。另外,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那么实施一个空中突击就可以封锁敌人可能的逃离路线。
跟随并支援
在跟随并支援的任务中,轻步兵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他们能够通过确保关键地形的安全来支援重型部队的机动,并且能够确保交通线、补给线的安全,也能为指挥与控制节点和物流节点提供后方警戒。
防御
轻型部队是防御胜利的关键,因为在防御中机动部队的机动性不如进攻那样重要,所以在防御中有很多方法利用轻型部队:1.如果地形有利于轻步兵,那么轻步兵能够非常高效地封锁敌接近途径(特别是徒步接近途径)。2.布置较好的轻步兵在防御的侦察和反侦察工作中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3.基于地形类型,轻型部队可以在一些地形中通过建立并占据一个支撑点来塑形整个防御。4.轻型部队有非常多的伏击训练,他们非常擅长伏击。这一能力能在防御中提供巨大的帮助。5. 轻型部队在后方地域的警戒中非常有用,如果重型部队的指挥员担心处于后方地域的资产的安全(如指挥与控制节点、物流节点、作战支援等),可以布置轻型部队处理后方地域的警戒工作。6.如果地形和时间适合轻型部队,那么轻型部队可以以极高成功率成功实施破坏性进攻(spoiling attacks)。
从包围中突围
如我们在先前关于突围的文章中提到的(后续会翻译到),突围是最难执行的一种任务。在突围任务中,轻步兵的隐蔽性,使其作为实施突破这一机动动作的最好的部队。
挑战
很明显,轻型部队和重型部队通过协调来达到互相影响的效果是非常困难的——你不能把所有的机动部队集中在一起然后希望事情能流畅顺滑地进行。我们需要应对许多挑战。由于重型部是控制整个作战行动的指挥部,他们必须要理解这些挑战。理解这些挑战后,他们就可以采取措施应对这些挑战。在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些挑战:
-由于轻型部队的行进速率必然比重型部队更慢,所以重型部队要理解轻型部队的作战时间表和重型部队不同。当重型部队要求“我现在就需要你到那个位置!”时,轻型部队需要比重型部队需要更多的一点时间。
-上述是同步轻型部队和重型部队动作的挑战。为协助重型部队实现这一同步,必须要轻型部队专家的意见深入参与Heavy-light operation的规划、准备、执行阶段。专家的意见能让重型部队领导层的人明白什么是可以实现的,以及什么是不可实现的。
-轻型部队需要一段时间机动通过各种地形,因此轻型部队的机动与重型部队这些能够快速机动通过地形的部队相比,会有更多可能事件导致战斗会不按照计划进行。因此,时间表可能会因机动中发生的种种可能事件而不得不做出大变动。重型部队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规划期间考虑到突发事件的应急计划。
-尽管轻型部队受过专业训练,士气高,身体条件好,但在使用轻型部队时,重型部队的领导层必须要理解人不是机器,领导层要清楚使用轻型部队的收益到什么时候就会开始严重缩减。而轻型部队也必须要尽可能让重型部队的领导层知道轻型部队什么时候会达到这个收益严重缩减的时间点。
-运输轻型部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多数轻型部队不装备能够快速行进较长路程的必要运输工具。因此重型部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搞到轻型部队需要的运输工具。重型部队一般是能够轻松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重型部队的领导层在规划和准备阶段不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一问题一般会在一个作战任务的结束时会出现。
-正如我们在前文多次强调的,使用轻型部队的优势之一就是他们能够机动进入各种很难行进的地形的能力。当然,这些机动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另外重型部队的领导层还有一个挑战:当这些轻型部队在这些很难行进的地形中作战时产生伤亡并需要医疗后送时,就会出现很大的挑战——如果伤员需要尽快得到救治,时间很紧迫(通常是这样)的情况下,轻型部队的伤员撤离资产很可能无法完成任务。因此,重型部队必须要有一个应付这一挑战的计划,这个计划通常会以某种方式涉及到空运撤离。
-在heavy-light operation中,及时且有效地补给轻型部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如果在距离后方地域较远的地方使用轻型部队,补给必须要计划好。尽管轻型部队不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和载具部件,但他们确实需要补给其他的必需品,包括武器、弹药、食物、水。为了保证轻型部队能够保持战斗力,重型部队必须帮助轻型部队在正确的时间获得他们需要的这些必需品。
-虽然说天气会影响所有部队的行动,但对于轻型部队而言,天气可能非常严重干扰其作战行动和时间表。重型部队必须要明白这一点并计划好这些紧急情况发生时要如何处置。如果重型部队正在规划空中突击或空降,这一点就尤其重要。
-重型部队和轻型部队的通讯交流也可能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通讯技术受限的情况下这一挑战尤其明显。部队必须要在第一轮开打前解决好通讯细节问题。
-重型部队和轻型部队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友军误伤的可能性。特别是当二者不是很熟悉彼此时,友军误伤的风险就会增加很多。每支部队都要完全了解各个部队在战场上的位置,每个悲惨的友军误伤事件的发生都会对两支部队的互相信任产生巨大的损害。作为指挥作战行动的指挥部(由于我们这篇文章讨论的是Heavy-Light,是重型部队加强了轻型部队,所以这一指挥部是重型部队的指挥部),必须要尽可能降低这一风险,因此重型部队指挥部必须要与轻型部队密切配合工作。
我们回到“温泉关”战斗,旅长会见了他的三个营长:一个机步营营长、一个装甲营营长、一个轻步兵营营长。他分配了以下的任务:
-轻步兵营率先发起进攻,轻步兵营渗透进入关隘,清除障碍网络并为机步营和装甲营标记通路。
-机步营营长要密切关注轻步兵营的进展并准备通过轻步兵标记的通路继续进攻,机步营的任务是消灭摩步连(-)的机动部队。
-装甲营将跟随机步营,并作为主力夺取并保持峡谷出口。装甲营将压制主防御的敌人,旅的后续部队遂行前沿越线换防(我不太确定这里怎么翻译,原文forward passage of lines)继续对敌主防御的进攻。
轻步兵营在2200左右开始最后的准备工作并在午夜开始机动。他们以排为单位渗透进山区并通过一系列预先规划好的集结点。在集结点,排又合并成连级单位。
侦察兵、迫击炮、反坦克班在山腰上建立了一些掩护阵地(overwatch positions)俯视关隘。他们不间断地监视敌载具和徒步步兵班组,为全营提供预警。
三个步兵连进入位于目标区附近的各连冲击发起阵地:两个连将进攻掩护(overwatch)障碍的敌人,一个连将接近障碍,破障并标记通路。迫击炮、反坦克火力、照明弹将会集中到防御方的阵地上,分散敌人对破障任务的步兵连的注意力。经过轻步兵营营长和机步营营长的协调,轻步兵营在0300时开始行进,而机步营将会在0530到0600左右抵达隘口。
所有的轻步兵都在设法进入自己的阵地。尽管在整个夜晚偶尔会有一些小规模的暴露,但没有足以被敌人炮击或使敌人改变自己部署的大规模暴露。
轻步兵营的进攻发起了:两个步兵连在山上向他们下面的防御方开火并且匍匐前进发起冲击,山腰上的反坦克火力也对着处于战斗阵地的敌载具开火,迫击炮则向敌人防御的后方打出照明弹,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混乱并使敌人的夜视仪闪白。
随着在山腰上的战斗逐渐变得激烈,三连(承担破障任务的那个连)依靠夜视仪悄悄地接近了障碍,对铁丝网和地雷实施破障并用废土填满了反坦克堑壕,他们用红外线闪光灯和警告标识标记了通路。在三连完成破障任务后,三连通知了营长并撤到了一个掩护/待机阵地(overwatch/hide position)。
轻步兵营营长在收到报告后立刻通知了机步营营长可以发起机步营的冲击。机步营和轻步兵营预先约定了,一旦机步营营长通知轻步兵营营长,机步营通过了一个预先规划好的检查点,那么为避免和后续的友军部队造成友军误伤事件,轻步兵营就会立刻撤退到一个隐蔽的待机阵地。另外,机步营和轻步兵营预先约定了绿色烟雾意思是禁火区,因此当机步营进入隘口时,为避免被机步营误伤,轻步兵们用预先约定好的绿色烟雾标记自己的位置。
机步营疾驰通过了通路并依靠轻步兵的定位和报告轻松干掉了剩下在山谷里的防御方。机步营迅速地沿着破障后的通路抵达了出口,这迫使剩下的处于警戒地带的敌人立刻撤退。
在整场战斗中,从轻步兵开始行进到机步营的先头部队抵达隘口用了5个小时,机步营的乘车进攻只用了不到1个小时。重型部队和轻型部队的合成作战是清空狭窄的咽喉点(chokepoint)和扩大突破口的理想方法。
这个heavy-light coordinated attack的小故事是来自2011年末加利福尼亚州的NTC演习的一个真实例子。如果只有一个纯乘车战斗的部队进攻这个峡谷,那么必然会花费更长的时间并受到更多的伤亡。乘车部队不可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接近隘口,不得不在火力下破障。可如果只是一个纯徒步战斗的部队进攻这个峡谷,那么这些徒步步兵也不可能利用好自己打开的破障通路,敌人可以靠派出一辆坦克、几辆步兵战车和一个工兵班,轻松地击退轻步兵,并且重新封锁峡谷,再用铁丝网和地雷堵住破障口。
回顾
轻型/重型战斗队的混合提供给指挥员一个强大、具备全地形作战和全气候作战能力的部队。轻重部队混合的互补效果能够平衡彼此的优势和劣势,继而增加了整个旅级战斗队的整体节奏和多功能性,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许多编制中都有一部分单位会永久是轻重混合的编组。
记住,在崎岖地形、城市地形、反叛乱态势中,坦克、步战车、步兵的配合非常的高效,一种单位的弱点可以轻松地被另一种单位的优点所弥补。
下一篇文章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做一个180度的大反转,我们将会分析light-heavy operations。乍一看你可能认为heavy-light operations和light-heavy operations之间没有任何区别。然而,在一个重型部队加强一个轻型部队(light-heavy operations)时,有一些重大的挑战和差异是你在heavy-light operations中是找不到的。我们将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讨论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利用这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