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药大黄,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什么作用?

2023-04-17 16:00 作者:北京脾胃科王碧辉医生  | 我要投稿

大黄具有导滞、降逆、解毒、化瘀、健胃等多种功能,是治疗脾胃病不可缺少的要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理机制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其虚多为脾胃虚弱、气阴不足;其实可概括为“滞、瘀、热、毒、湿”等。由于中焦虚损,脾失健运,气滞血瘀,或湿热内蕴,患者多表现为胃脘痞闷、隐痛不适、纳食减少、大便不调、形体消瘦、神疲乏力等。

大黄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行瘀通络等多种功能。CAG是虚实夹杂的难治性疾病,针对CAG气滞、血瘀、热郁、毒蕴等病理机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用大黄导滞、降逆、解毒、化瘀、健胃,常常取得标本同治、出奇制胜的效果。

1、清热解毒: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CAG重要致病因素,在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癌变模式中,Hp可能起着先导作用。Hp多属于湿热病邪,其蕴结胃腑,阻碍气机,致使气滞血瘀,脾胃运化失司。大黄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已有不少实验表明,大黄对Hp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我常以大黄与黄连、黄芩、蒲公英、虎杖合用治疗Hp感染,多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行气导滞:

CAG由于腺体萎缩及数量减少,分泌功能下降,胃泌素分泌减少,胃酸不足,胃蠕动减弱,故多有胃肠动力障碍,常表现为上腹胀满、嗳气、大便秘结等。《神农本草经》记载大黄能“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大黄具有良好的行气消食导滞的作用,在CAG治疗中,尤其是CAG治疗初期常以大黄配合行气导滞药,如枳壳、枳实、大腹皮、厚朴等增强胃动力,消除病人痞胀等症状,可迅速改善症状,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4、活血化瘀: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个演化过程,由于长期的炎症改变,使胃黏膜血供系统发生变化,胃黏膜循环灌注不良,营养障碍,从而造成胃黏膜腺体逐渐萎缩而导致萎缩性胃炎发生。大黄是活血化瘀通络的要药,可以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改善局部微循环,有利于组织恢复。因此,常以大黄配伍五灵脂、丹参、石见穿、刺猬皮以活血化瘀治疗CAG。

5、健胃护膜:

CAG由于腺体萎缩,胃分泌功能下降,致消化吸收功能减弱,病人常表现为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闷、厌食等。根据“苦能健胃”的原理,以少剂量大黄健胃醒脾,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味苦,少量用之可反射性地增加消化腺体的分泌功能,以助消化,有健胃作用。


中药大黄,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什么作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