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期中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出示2022年广州市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真题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13分)
在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学校图书馆志愿者的小明,对古籍保护很感兴趣,收集了相关资料。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与印度、伊朗以史诗传唱、经典传诵为主要传播方式不同,中国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中国是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这就为书写提供了廉价而又实用的书写载体,相比羊皮、简牍、石板、铜器,纸张能够书写更加丰富的内容,承载数量更多的文字。而且中国还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书籍文本利用印刷的手段大量复制出来,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并流传广远。此外,中国还是一个喜欢收藏图书的国度,举凡官府、学校、寺庙以及个人,都喜爱收藏,各朝各代都有公私收藏,保存了大量的图书典籍;而这些公私机构还组织抄书、印书,使得中国的古籍既得到保存,又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延至今日,海内外都有大量的中国古籍的留存。
(整理自荣新江《展望古籍整理研究的明天》)
材料二:保护好古籍,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各地纷纷开展古籍普查工作,普查范围逐渐扩大,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档案馆系统,拓展到文化博物馆等新领域。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系统性进展,一大批“大部头”古籍得到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焕发出新的文化光芒。
ㅤㅤ数字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古籍走进人们的生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表示,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要针对古籍、壁画等活性文化遗产,积极构建科学的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打造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
ㅤㅤ保护古籍,人才是根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为古籍保护事业打造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让古籍保护更科学、更规范、更可持续发展。
(整理自朱羿《加强古籍保护 绵延中华文化》)
材料三:从整个古籍整理与保护来说,我们不但要对重要典籍进行整理、出版,还可以做深度注释、研究,乃至外译。另外,还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古籍中的精华为大众所熟知。
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引发了古籍新热潮,古籍保护及推广实践活动越来越多。许多地方积极组织古籍保护培训班,开展古籍保护与修复主题讲座,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等;各大短视频平台也推出大量与古籍相关的视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围绕古籍展开二次创作。古籍经典正引发新的关注,激荡着更多青年的灵感。
(整理自《新华每日电讯》报刊)
材料四:ㅤ“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在古籍的普查、整理与出版、修复、数字化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下表例举部分项目及相关成果。

(整理自《光明日报》等报刊)
一、定义
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阅读的材料是多方面的,是相互独立的,可以是文字、图片、表格,甚至音频、视频等。
特点:多种材料组成,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运用。
二、材料构成及考查能力
通常围绕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图片、表格等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材料内容选择:(联系生活、联系社会)
衣食住行:垃圾食品、校服……
社会热点:大气污染、网络谣言、高空抛物、公共卫生、传统文化……
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线上学习、身心健康……
材料之间的关系:
材料互相佐证,互为补充,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话题的不同维度,一体多面,如不同立场的观点,赞成和反对的看法等。
材料的形式:
图文、表文等各种生活中真实使用的图文信息。
三、基本阅读方法
查看标题或出处
通读材料
读懂图表
整合文本重要信息
出示2022年广州市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真题


四、客观题方法指导



五、简答题方法指导

六、探究题方法指导

七、学以致用







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