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宁华青玉谈诗词】对仗创作的三个提示

2020-05-08 16:50 作者:青玉道长青玉案  | 我要投稿

前面我曾经比较系统的总结归纳过诗词中对仗的几种形式,但是那只是一个框架,我没有好好地讲过对仗的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而且很多人总是为平仄或者词类义类相对所困扰,所以在此,我特别出一期专栏,专门讲一下关于对仗创作的一些技巧。

关于平仄

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大家都知道,格律诗词对仗,讲求词类相同,义类相同,除去可以互相通对的义类,一般来讲,数字都是和数字对,但是这就很烦啊,十四个数字只有三个是平声字:零,三,千。其他全是仄声字,而且“三”在表示次数的时候,也应该作为仄声字。那怎么搞,难道写数字对联一定要第一考虑用“零,三,千”三个字吗?

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可平可仄的位置上可以随意放字哒,不管平仄十分相对。没错,但是真正要写上等工对的话,对于平仄相对的要求是绝对苛刻的。

但是大家去翻看古人的很多诗词对联,有些数字对联用的好像不是数字啊?

雨不知春去,晴方觉夏深。——宋·范成大《喜晴》

亲朋无字,老病有舟。——唐·杜甫《登岳阳楼》

树容听法,车肯载书。——唐·杜甫·《酬高使君相赠》

这里列出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

大家看到没有,“连”对“一”,“一”对“孤”,“双”对“三”!

这些字都是能够形容一个数量的。

懂了吧!是不是非常巧妙啊,“连”,“孤”,“双”都是标准的平声字。

类似的还有:

连,孤,双,全,无,重(chong,这个表示次数)。

还有,根据王力先生总结的诗词对联中哪些门类可以通对,我在前面那篇讲对仗形式的文章里列出来过了,数字是可以和方位以及颜色相对的,划重点啊!

关于通对

我前面不是有讲到数字是可以与方位和颜色通对的吗,这就是通对,但是这个“对”不是一种对联形式啊,只是一种对仗的方法。

1.天文对时令

2.天文对地理 

3.地理对宫室 

4.宫室对器物 

5.器物对衣饰 

6.器物对文具 

7.衣饰与饮食 

8.文具与文学

9.植物与动物 

10.形体与人事 

11.人伦与代名 

12.疑问代词及“自”、“相”等字与副词 

13.方位与数量 

14.数目与颜色 

15.人名与地名 

16.同义词与反义词 

17.同义词与连绵词 

18.反义词与连绵词 

19.副词与连介词

20.连介词与助词

以上就是王力先生总结出的二十种可以通对的门类,大家可以用起来,但是我不提倡大家这么用,因为你这样给人的第一感觉就觉得你这个对仗句不工啦,因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王力说过这是可以对哒。

关于词性

这是个很牛的东西,用好了绝对杠杠哒!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吧,这是一个很秀的对仗句,古今少有,它其中有六个要素,全是名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666

哪有六个名词连着对仗的呀,中间连一点动词的起承转合都没有?!

有道理。

但是哪有坏透的东西啊!

正是因为温庭筠把这六个要素连起来,就给人一种结构缜密,似乎同时发生的感觉,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能够激发读者思考的一个方法,所以,为什么我们不把它用起来呢?

同样的,我们可以几个形容词连起来,就可以突出你描写对象的形象特征;几个动词连起来,就可以给人一副十分生动的画面。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

做到藕断丝连,切忌拖泥带水。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添加上去的这些要素,看似毫无关联,好像是看到什么写什么,但是其实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出发的,不要一堆要素就是堆砌在一起,根本没有围绕一个主题,这就是藕断丝连;拖泥带水,本义就是做事情不干脆利落,在这里就是添加要素的时候不干脆利落,你写一堆要素,部分甚至所有要素似乎都有直接联系,这就会给人一种拖沓,堆砌的感觉,当然你如果联系得巧妙的话也没关系啊,但是基本上都是用不好的,所以不提倡大家使用,还是藕断丝连更好一些。

你看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要素,似乎好像就是描写早起时看到的农家景象,但是其实都是为了突出题目中的“早”字,但是却不把“早”字直接说出来,你们说,是不是非常巧妙啊,这种方法叫做“先泛后专”,只不过它只是“泛”,“后专”需要大家意会罢了。

学习形意拳之前,你必须要先学“三体式”,“五行拳”和“五行连环拳”,之后才是本质“十二式”,再是精华部分“杂式捶”。而有些人,上来直接学习“十二式”,甚至直奔“杂式捶”,总是打不好的;而那些循序渐进的人,则事半功倍。

这是个什么道理呢?

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学会根基,再在根基上进行变通,最后提取精华部分,登峰造极!

所以,我就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舍本逐末,也不要一成不变!

【宁华青玉谈诗词】对仗创作的三个提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