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云和竹类乐器:聆听植物的春夏秋冬


「一器一会」也是一期一会
每一件乐器都带有其自身属性的声音
自带灵魂
也如同人永远也不可能再踏入同一条河流
时刻变幻,各具特色
讲者|王集云
王集云,又名寒鹰。自幼学习西方古典乐器大提琴、西方古典音乐。多年来致力於世界自然根源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习研及远古传统乐器的发掘,制作,再现。
在探索不同民族音乐风格与融合的多元文化中,进行走访、学习、田园收集,手工製作并演奏世界各地古老的传统乐器及自制乐器进行音乐创作及演出。多次参与国内与国际的音乐、文化交流演出活动。长期与世界各地不同音乐家进行交流、创作。与不同艺术领域进行跨界合作。
音乐是世间万物花朵、雨滴、落叶、落雪,四季的芬芳,是你的微笑……
“寒鹰的音乐,是云南的雨林。茶山、云雾、落雨、阳光抚摸每一片树叶的声音, 你甚至听到植物生长的声音。细腻,灵动,抚慰人心”。

大家好,我是王集云,今天继续给大家介绍一下竹木类乐器,它们都特别质朴,简单,但却有灵性。
它们来自云南不同少数民族,上一期我们已经讲了竹弦琴和蹈到,今天我们来介绍另外三件。

这个乐器是来自我们云南的一个佤族的木鼓。不同的国家也有制作了这一个类似于这种感觉的一个乐器。


在佤族人民的心目中,认为木鼓是通天神器。在云南西盟、沧源的每一个佤族村寨里,至少都有一对木鼓,它们被供放在寨中高地的一间竹制木鼓房里,左边放母木鼓,右边放公木鼓。
制作木鼓的日子也是他们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届时,全寨人一起出动,选择悬崖峭壁上砍下的树木。树木砍倒以后,大家都会盛装来拉原木,有的人系好藤条,在有节奏的呼号声中拉动原木,有的人则唱起拉木鼓歌,边歌边舞,为大家助兴,这欢快热烈的场面,后来便发展成为独具侗族特色的拉木鼓舞。


比起那种大的木鼓,我是把它做成一个很小的感觉,所以它敲击起来音色会不一样。它的原理有点像我们寺院里面那个木鱼,里面是空的,有一个共鸣腔。

木鼓的声音,可能乍一听非常简单,但若你内心里有一个画面,或者你对自然有一些感悟,理解当地生活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你可能会从里面听到一些劳作的声音;水滴的声;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季的不一样的变化....

大家看看这个,这也是一个乐器,哈哈~有点像一个洗锅刷,特别有意思。
这个竹刷子是我在集市上看到的,就买了下来。虽然样子看起来很大众,但声音表达却非常丰富呢。大家来听一下它像什么感觉的声音。

如果我闭着眼睛听的话,它就像是我走在草丛中,突然一下,一只大鸟就飞走了。
这些声音都是非常细腻的,也都来自于大自然,你既可以把它作为声音、环境的一部分,也可以把它变成音乐。
甚至你可以听到到它是来自寺院里面,一个小和尚,扫落叶的一个声音。

下面大家来看这个竹筒组,这也是一个特别美妙的声音,它由四只竹筒构成。由于竹筒的形状大小不一样,所以音高、音色也会不一样。

这几根竹筒排列起来的造型有一点像一蓬一蓬生长的竹子,如果我把它全部合在一起敲击,音色层次感会特别的丰富。除了敲击,也可以去吹奏它,每一根都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如果是一个人玩,可以表达不一样的东西,但如果所有的人一起来玩这个乐器呢,它合在一起的那个力量,就是另外一种力量了,蕴含着一种原始的人性,同时也特别质朴。



这两期是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大小不一的竹子类乐器,有的是我自己制作的、有的是我在自然、生活中寻找的一些现成品。
许多云南的少数民族也是在自然中找不同的材质,去制作不一样的乐器的。若你仔细聆听,这些声音都是非常丰富并且灵性的,可以说是少数民族长期跟自然在一起,和谐共存的这么一个结晶吧。
竹子一直是我制作乐器特别喜欢的种类,材质质朴,声音简单纯粹,但却总勾起你心里面对自然的这种渴望。




参考资料
[1]https://www.jstor.org/stable/851336
[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NKCXVn6co
[3]https://www.163.com/dy/article/F8LEL1ML05248I0O.html
[4]https://www.discogs.com/artist/925969-Hugo-Zemp
[5]https://music-republic-world-traditional.blogspot.com/2021/11/ivory-coast-cote-music-of-senufo.html
[6]本文资料图片来自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