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官方审计报告揭露9大问题,各个炸裂!
最新官方审计报告揭露9大问题,各个炸裂!
23年6月26日上午,审计署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此前高层就说要摸清家底。然后高层对审计部门的定位是要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
所以,这一份报告其实就是一份体检报告。
因此,此报告会如何定性一些经济问题就很值得关注的。
那么今年定性了那些问题呢?
1、对央行货币政策提到,放水规模越大并不意味着越有用,一些权力集中,资金集中的领域,套利空间不堵住,资金效率越低。
比如一季度M2新增15万亿,但新增GDP只有1.35万亿,非常尴尬!
2、发现减税降费的一些政策,没有全面的落实。
3、对预算分配的问题暴露更加充分的,比如说少数的优质上市大企业和央企,能够重复拿到财政的,还有一些信贷的资源,甚至是拿到一些本该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投资基金。
4、财政部的转移支付和发改委的一些投资专项分配不科学、不合理、不公平,部分的投资计划下达拖到了年底,但是投资专项资金却继续安排下达,或者是干脆一次性的全部下达,造成资金闲置。
5、虚构财政收入,比如有70个地区通过自卖自买国有资产,虚构土地交易等方式来虚增财政收入,大概是861亿元,2/3是发生在县级,49个地区通过承诺兜底回购,国企垫资去建设等方式,违规新增隐性债务是415亿元,有20个地区通过虚报项目收入,低估成本等方式来包装整个项目的收益,借此发行专项债是198亿。
6、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的一些部门是利用职权或者说行业的资源等来违规牟利收费,有25家单位,违规发放金补贴,大概是8795万。还有铺张浪费的部门单位花了2700多万租办公场所,人均的办公面积达到了137平方米。
7、万亿资金级别重大投资项目,漏洞不少,主要是关于稳增长的PPP项目,还有关于科技创新的PPP项目的各环节,欺上瞒下的现象是很多的。
比如说前期入库是找中介机构包装来夸大项目的一个预期收入,侵占农田骗地,然后导致工程停滞或者是烂尾了。建设运营阶段,该做的不做,不该管的却去管。比如说有六个地区居然将整个新城新区的产业规划、城市运营通通打包出去,最后都是半途而废,浪费资源。
还有基础研究和关键的核心技术攻坚项目骗钱的成分很高,有的专利搞出来之后就闲置,成果没有转换,有的技术直接就造假了。对已经验收的项目,就发现实际有三四个还是没有完成的,还有骗取和挪用财政资金的,以及把科研的任务外包出去等问题。
8、用于就业、住房、教育、乡村振兴的一些重点民生资金问题很大,比如说失业补助被侵吞,还有虚报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的任务量,在24个住房租赁市场试点的城市里,抽查13个,13个全部都虚报了租赁房源,还有拿公租房的收益权去违规抵押融资的,还有基层克扣截留严重。
9、摸底国有资产,发现国企还有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资产不实,底数不明的情况,有35家央企在股权收购,项目投资当中,因违规经营造成的亏损和风险大概是334亿。主要亏损方向是,违规收购境外公司的股权,海外矿产资源等。还有24家金融机构,没有如实反映的风险资产就有3746亿。还有13个中央部门,一边超标准来违规配置,一边资产的低效闲置。
最后这份报告对反腐行动提供了行业性、系统性腐败的重灾区。主要是资金密集、资源密集领域。
以上就是官方审计报告全部内容。
是不是挺炸裂的?
当然还有更炸裂的!
这几天大家终于“大救市”的谣言中冷静了。
而关于“不救市”话题开始热闹起来。
所以
1、下半年楼市值不值的期待?
2、卖地不指望了吗?
3、财政的刚性支出怎么办?
4、卖房的要不要早点割肉跑?
5、买房要不要静观其变?
6、房地产逻辑迎来哪些巨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