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版银英动画考古——弗尔塞提级旗舰

2019-11-04 01:04 作者:容克87G  | 我要投稿

前情提要:

本系列专栏乃为怀旧之用,也可以作为对旧版《银河英雄传说》动画感兴趣但介于篇幅庞大而一时无法全部观看的朋友粗略了解旧版动画的切入点。

审美观是一种很难统一的东西,但不论如何,旧版动画那些颇有朴实厚重之风的舰船和其它武器装备的设定在今天也应该能找到喜欢它们的人吧?



弗尔塞提:

“弗尔塞提(Forseti)”的名字源自于北欧神话中的真理与正义之神,以这位神祇命名的旗舰被分配被最终官至宪兵总监一职的乌尔里希·克斯拉实在是名至实归。

弗尔塞提级旗舰是帝国方面对于重甲高速战舰的一个尝试,其推进器集中布置于舰体后方,正面暴露在外的投影面积很小。在舰体后方下部两侧各自设置有一个进气口,在大气层内航行时舰船通过此处吸入空气再加热喷出以作为动力(在“弗尔塞提”使用的热交换装置比传统的同类设备效率要高)。

本舰自设计之初就非常重视独立行动/携小规模舰队行动的能力,其专门强化过的各种探测设备和强大的导航计算机又确保了它瓦普跃迁时的高效,配合完备的星图导航数据,“弗尔塞提”无疑是一艘十分适合在边境星域活动的战舰。

在舰船的武器方面,“弗尔塞提”级采用了12门大口径中子光束炮,这些光束炮的供能系统经过了改进,能够有效地提升火炮的射程和威力。在亚姆立札会战中,本舰曾在12光秒的距离上开火击沉了一艘同盟军的标准战舰。在主炮的下方还有四个开口,有说法认为这四处开口并不是武器,而是指向前方的推进器。

此外,虽然看起来不太像,但弗尔塞提级旗舰的前部舰体实际上和威廉明娜级旗舰的前部舰体有着诸多共通之处。

“弗尔塞提”的战斗记录基本上集中在帝国内战时期,因为此后克斯拉就转任宪兵总监一职,长期驻留在帝国本土负责治安等方面的问题。只要帝国不出重大变故,在这之后“弗尔塞提”基本上就会以这样无所事事的状态停泊在军港之中直至退役。

因为首舰“弗尔塞提”的成功,帝国此后又陆续建造了她的两艘姐妹舰:“史基尔尼尔”和“火龙”。这三艘战舰之间彼此差异不小,但在众多特征上(譬如舰尾部可收放的超光速通讯天线)还是很容易让人辨认出她们的亲缘关系。

“弗尔塞提”长938米,宽210米,高215米,舰员894人。

主要武器:

中子光束炮12门。



史基尔尼尔:

“史基尔尼尔(Skírnir)”的名字源自于北欧神话中丰饶之神弗雷的信使与侍从,其名字在古诺斯语中意为“光明之人”。在同级三艘姐妹舰中,二号舰“史基尔尼尔”的火力最强,配备有八门长射程的30cm中子光束炮,一次齐射就可以摧毁一艘同盟军巡航舰。

*与旗舰相对应地,卡内连·鲁兹自己也是一名神枪手。

本舰在“三千万大远征”的时候即已经成为鲁兹的旗舰,其首战面对的对手是同盟军老将波罗汀中将率领的第十二舰队。后者因部队补给短缺而无法有效地进行反击,在抵抗过后被成建制歼灭,波罗汀中将饮弹自尽。

在帝国内战期间,“史基尔尼尔”所属的鲁兹舰队和“火龙”所属的瓦列舰队被配属到吉尔菲艾斯一级上将的麾下,跟随着后者一路横扫边境星域中的旧贵族势力。在帝国方不久后发动的“诸神黄昏”作战中,鲁兹舰队被配属到罗严塔尔的麾下参与了对伊谢尔伦要塞的佯攻。在杨舰队主动放弃要塞之后,鲁兹舰队就成为了伊谢尔伦要塞的驻防舰队,因此“史基尔尼尔”在接下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亲临战场的机会。

在第二次“诸神黄昏”作战中,驻守伊谢尔伦要塞的鲁兹舰队因为被同盟军情报战反复迷惑的缘故,一度不知是否应该出击。但鲁兹随后便下定决心要率领舰队远离要塞故意引诱可能的同盟军舰队前来攻城,此后便可以反转舰队将同盟军夹在舰队和要塞之间彻底消灭。

如果杨舰队在撤离时留下的真正的陷阱被帝国军察觉并解除了的话,这个作战的可行性应该是很高的,但帝国方面对于电脑病毒的重视程度大概还不太够。结果,这个原本是为了引诱杨舰队前来攻城的计策竟然真的让杨舰队顺利攻占了伊谢尔伦要塞,而鲁兹舰队也被迫在重新亮起的“雷神之锤”炮口面前匆忙撤离。

宇宙历800年,新帝国历2年10月8日,卡内连·鲁兹一级上将死于乌尔瓦西基地的帝国叛军之手,此后“史基尔尼尔”便一直停留在新帝都费沙的军港中,再未出航。

“史基尔尼尔”长945米,宽210米,高223米。

主要武器:

舰首30cm中子光束炮8门;

舷侧(单侧)副炮15门。

(:д:)
“史基尔尼尔”舰首部细节
匆忙躲避“雷神之锤”要塞炮的“史基尔尼尔”



火龙:

“火龙(Salamander)”的名字在古代曾被视为是一种与火焰相关的爬行类动物,与其它两艘姐妹舰相比,它最大的特征在于安装于舰体下方的勾爪,这个装置可以让战舰强行抓住地表完成在复杂地形上的停靠(在清缴地球教总部时,这一装置就起了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火龙”的前部舰体形状也变得更加圆滑,应该是受到了倾斜装甲设计思路的影响。

在武器配置上,“火龙”的主炮数量是同级舰中最少的,仅有6门,但实际上在这艘战舰舰首部的红色区域中还布置有一门隐藏的大口径光束炮。考虑到这艘战舰在设计之初就很强调登陆能力这一点,舰上应该配备有不少比起光束来更适用于大气层内使用的实弹类武器。

“火龙”长992米,宽219米,高244米,舰员981人。

主要武器:

舰首中子光束炮6门;

舷侧(单侧)副炮17门。

“火龙”在舰体腹部设置的导弹发射装置



在同级三艘姐妹舰中,“火龙”的战斗经历最为丰富:它的首次战斗发生在“三千万大远征”的末期,其时“火龙”所属的瓦列舰队与同盟军第三舰队正面对决,在战斗中间接击毁了后者的旗舰“库赫林”。在此后的帝国内战、“诸神黄昏”作战中,“火龙”所属的瓦列舰队也都按部就班地建立了自己的功勋。不过,“火龙”最为世人铭记的战斗还是镇压地球:

在“三千万大远征”末期率部反击同盟军第三舰队的“火龙”,其时它正被同盟军第三舰队旗舰“库赫林”爆炸时产生的火光照亮



对地球教意图刺杀皇帝莱因哈特之举感到极为震怒的新帝国很快就通过了出兵讨伐地球教总部——地球的决议,这一作战将由瓦列一级上将来实施。于是“火龙”率领着超过五千艘战舰直扑地球而去。考虑到地球教本身没有太像样的正规武装这一点,镇压行动实际上不太可能在宇宙中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然而,地球教跨越星系的毒手却不一定非得用战舰的形式来实现:就在瓦列舰队行军的途中,早就渗透进帝国军内部的教徒用沾满毒液的匕首对瓦列一级上将进行了刺杀,瓦列本人虽然从刺杀中幸存,但左臂却因为被毒刃刺中而被迫截肢。

即将率部出发讨伐地球教总部——地球的“火龙”
紧急手术中的瓦列一级上将
收起天线准备突入大气层的“火龙”

但这也没能挽救地球教的命运:以“火龙”为首的帝国军舰队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地球地表的压制,在发射导弹接连摧毁地球教总部的其余出入口之后,“火龙”依靠其配备的勾爪强行在干城章嘉峰的山脊上登陆,随后便从舰体中释放出了大量装甲掷弹兵。地球教教徒虽然依靠地下设施内的各种陷阱和狂信徒的拼死抵抗给帝国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最终依旧力不能敌而被迫启动总部中设置的自毁装置,整个地球教总部连同其中剩余的地球教教徒就此一同掩埋于山体之下。

张开勾爪准备强行登陆的“火龙”
勾爪即将抓住山脊
骑着喷气摩托从“火龙”舰体中跃出的帝国军装甲掷弹兵



在“双壁会战”中,“火龙”曾二度被罗严塔尔舰队的炮火命中,其中一发正中机库,另一发命中部位未知。命中“火龙”的炮火在其舰桥内亦造成了不小的破坏,瓦列一级上将本人的左臂义肢就再次被飞舞的破片扯下。但瓦列本人对此丝毫不惧,并毫不犹豫地将剩余部分的义肢也拆下来丢到一边,称:“所有的厄运都丢掉了,唯一可怕的只有怯懦而已。”结果,瓦列舰队的旗舰虽然受损,但整体却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混乱,依旧给罗严塔尔舰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在“双壁会战”中被能量的暴风吹袭着的“火龙”
一度失去的东西,再失去一次也没什么好可惜的
简单修复后再度投入战斗的“火龙”



“双壁会战”结束之后,“火龙”连同瓦列舰队一同成为了帝国驻海尼森的的部队,宇宙历801年,新帝国历3年,瓦列舰队因瓦肯塞尔舰队与伊谢尔伦军发生交火之故突入伊谢尔伦走廊,但在“雷神之锤”主炮的威力下被迫退兵。因此战中瓦列舰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之故,连同“火龙”在内的整个舰队都缺席了伊谢尔伦军与新帝国军的最后一战,在海尼森以修整的姿态迎来了帝国与共和主义者之间的和平。

在海尼森轨道上空进行修整的瓦列舰队



原内容出处见链接,有错漏之处欢迎指正:

https://gineipaedia.com/wiki/Category:Imperial_vessels

https://asahiwa.jp/g/

旧版银英动画考古——弗尔塞提级旗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