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C28000黄铜、热处理规范

2023-07-14 10:23 作者:霆钢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 我要投稿

C28000黄铜

材料介绍

材料名称:普通黄铜拉制棒(半硬,40~80mm)

牌号:28000

1 h 渗 Ta 试样表面岛状凸起长大, 并生长出更多的小岛状 Ta 粒子, 岛状凸起尺寸在 3.53-20 μm 间, 表面由 Ta 及微量 Be 元素组成。 由图 3-5d 涂层截面可知1 h 渗 Ta 后形成的涂层厚度增加至 7.8 μm 左右, 岛状凸起明显长大与融合。 表面岛状也长大与融合, 界面处的峰状 Ta-Cu-Be 合金区大小和数量增多, 且完全被 Ta 涂层覆盖。

特性及适用范围

●特性及适用范围: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热态下塑性良好,冷态下塑性尚可,可切削性好,易纤焊和焊接,耐蚀,但易产生腐蚀破裂,此外价格便宜,是应用广泛的一个普通黄铜品种。

随着渗 Ta 时间的增加, 由于渗金属过程中涂层不断捕获 Ta 原子, 表面岛状长大并彼此接合, 保温 2 h 后的 Ta 涂层表面基本平整, 在含 Ta 及少量 Be 的表面上分布少量Ta 的岛状凸起, 涂层厚度约 8.56 μm, 涂层组成为表层富 Ta 层及 Ta-Cu-Be扩散层 。 随着渗 Ta 时间的延长, 界面峰状合金区未见长大, 在其表面的 Ta涂层厚度增加, 表面凸起趋于平缓。

化学成分

●C28000黄铜化学成份:

铜Cu:60.5~63.5

锌Zn:余量

铅Pb:≤0.08

磷P:≤0.01

铁Fe:≤0.15

锑Sb:≤0.005

铋Bi:≤0.002

注:≤0.5(杂质)

与保温 2 h 相比, 保温 3 h 后的 Ta 涂层表面变得粗糙 , 表面形成有 Ta组成的岛状凸起数量增多, 界面处的 Ta-Cu-Be 合金区大小不变, 但数量增多, 几乎呈连续分布, 涂层整体厚度达 11.25 μm 。

力学性能

●C28000黄铜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σb(MPa):≥335

伸长率δ10(%):≥20

伸长率δ5(%):≥24

注:棒材的纵向室温拉伸力学性能

试样尺寸:直径或对边距离>40~80

由 Cu-Ta 二元相图可知, Cu 与 Ta 元素互不固溶, 亦不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Ta 涂层中 Cu 的存在即 Ta/Cu 特殊界面的形成与双辉渗金属过程有关。

热处理规范

●热处理规范:热加工温度650~850℃;退火温度600~700℃;消除内应力的低温退火温度270~300℃。

电压高于 Ta 源极电压, 辉光放电产生的 Ar 离子集中轰击试样表面, 基体表面 Cu 或Be 元素被溅射出来, 产生空位、 位错等缺陷。

可供规格:

板材:厚度Thickness1~150,

宽度Width400~1100,

长度Length1000~6000

棒材:Φ8~180

备注:非范围内可协商定做

渗 Ta 过程中, Ta 源极电压较高, 从源极溅射出来的 Ta 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运动至基体并吸附在基体表面, 部分 Ta 原子在高温下通过表面缺陷进入基体, 与此同时, 基体 Be 元素以及被溅射出来的 Cu、 Be 原子重新被吸附在含 Ta 元素的表面, 形成 Ta-Cu-Be 区域, 并随着时间的增加, Ta 粒子不断地沉积在基体表面, 形成表面 Ta/Ta-Cu-Be/基体结构。 在 Ar 离子不断地轰击及热扩散作用 下, Ta、 Cu、 Be 原子在界面处形成一层特殊的界面, Ta 与 Be 原子形成 Ta 2 Be, Cu 与Ta 原子在界面处形成 Ta-Cu 非晶合金。


C28000黄铜、热处理规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